政府扶持群众参与打造“农民星光大道”

来源: 中国文化报

2014年12月30日,此时的黑龙江已天寒地冻,但在黑龙江省穆棱市下城子镇的文化礼堂里却一片火热,这里正在紧张地进行春晚排练,演员全部是来自“农民星光大道”的冠军们。

提起“农民星光大道”,下城子镇党委书记许立香马上打开了话匣子:由穆棱市文广新局和下城子镇联合打造的“农民星光大道”注重的是群众的带动力和参与性,运行一年多来,全镇已有一半农民参与其中。

为啥要举办“农民星光大道”?这里还有一个小故事:2012年的庆“七一”文艺汇演在该镇保安村文化广场举办,节目主要由合唱与独唱组成,中间穿插表彰颁奖。这一天,村里像过年一样,全村出动,人山人海。当汇演进行到第三个节目的时候,该村村民王艳平的女儿找到许立香说:“我妈得了乳腺癌和子宫癌,她在现场,也想唱一首歌,书记你能不能满足我妈这个心愿?”虽然演出顺序事先已安排好,但对于王艳平的女儿这样一个特殊要求,许立香还是爽快地答应了。就在王艳平登台高歌一曲时,一位70多岁的老大爷自发地跳上台为她伴舞。随后,这位老大爷为所有的节目伴舞,工作人员怎么撵都撵不下去,此外,还有很多村民纷纷要求上台演出。许立香说:“那天的情景让我深切感受到了农民群众是多么迫切需要文化生活。”

随后,下城子镇文广新局派出调查组到基层调研,反馈回来的信息是这个只有17个行政村、34个自然屯、3.5万人口的小镇,有包括合唱团、歌舞团、文学社、太极舞、健身舞等大小群众文艺团体近百个,这些团体在农村发挥着巨大的带动作用。

下城子镇领导为此召开专门会议,就如何让群众文化更普及、水平再提升,如何规范、资助、培训等进行研究,最后决定,打造一个像央视星光大道这样的品牌,名字就叫“农民星光大道”,参加演出的人员必须是农民。

经过半年的紧张准备,2013年5月初,第一季“农民星光大道”在该镇杏花山脚下举办。一听说举办“农民星光大道”,不但下城子镇的农民来了,包括马家河镇、兴源镇、八面通镇等附近村屯的农民也来了。经过3轮较量,来自仁义村的胡英华夺得第一季冠军。2013年8月,南站村农民孟令华夺得第二季冠军。2013年11月,义和村的孙庆贺和兴源镇的刘世军并列获得第三季冠军。2014年8月,仁义村的张克友夺得第四季冠军。

“农民星光大道”分为闪亮登场、才艺展示和一锤定音3个程序,并且有一整套选拔程序。首先镇文化站要到村屯进行统计摸底,然后发出通知,以屯为单位进行海选。经过上述3个程序以及评委打分后,在屯中比赛胜出者参加村里的比赛。村里也按照上述3个程序进行海选,胜出的前两名报到镇里。市文化馆和礼仪学校的专业老师对这34名胜出者进行技能指导后,镇里联合文广新局、市文化馆、农民组成的评委,对这34名农民进行3轮比赛评选,胜出的前16名进行抽签,分成4组,分别参加每季度冠军的比赛。

穆棱市文广新局局长赵新说,无论在村屯还是乡镇,比赛都很公平,让群众信服。台上冠军发表获奖感言,台下的亲友团、啦啦队掌声雷动,提高了群众的参与热情。

村民魏大姐告诉记者,她婆婆是伴舞的,每次比赛她都到现场给婆婆鼓掌、录像,还要微信点赞和发优酷,不但全家总动员,还要发动亲朋好友几十人来捧场。婆婆自从参加“农民星光大道”伴舞后,麻将不打了,身体也好了,就连左邻右舍都被她“鼓捣”去参加村里的文艺队了。

每次举办“农民星光大道”,穆棱市电视台都会全程直播。而每次大赛,下城子镇都要对获奖选手进行奖励,奖品很简单——几箱当地经销商赞助的啤酒。

近年来,下城子镇打造了兴海乐队、合唱团、威风锣鼓队等20多个群众文化品牌,投资近千万元为每个村屯修建了文化广场和文化中心活动室,并配备了文化设施,请穆棱市文化馆和牡丹江市群众艺术馆的专业老师每年定期到村屯对农民进行技能培训。如今,下城子镇每个屯至少有2名文化带头人。

许立香表示,“农民星光大道”不但要办,还要大办,下一步要以更加开放的态度,动员其他乡镇的农民参与。在创办“农民星光大道”这个品牌的基础上,下城子镇将把打造“龙江文化第一镇”作为未来工作重点,实施“十百千工程”,即打造10支省级群文品牌,培养100名农民文化带头人和培训1000名文化特色人才,使群众文化活动提档升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