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6月,河北省廊坊市固安县,一座占地1.38公顷、总建筑面积1.5万余平方米、拥有现代化设备设施的大剧院开始试运营。
试运营之初,固安大剧院管理有限公司做了全面的市场调查。“调查显示,有近九成的人认为剧院只是开会的地方,跟他们的生活毫无关系。”固安大剧院管理有限公司常务副总经理刘鹏说,虽然做了足够的心理准备,这样的调查结果仍然让他们始料未及。不过,这样的市场现状也让公司明确了今后的经营思路——把老百姓请进剧院。
歌剧“多说少唱”
剧院首先是为老百姓提供欣赏舞台艺术的场所。对于这样一个急需进行市场、群众认知,培育文化艺术消费理念的剧院,固安大剧院确立了“文化惠民,引入观众参与,培养认知与消费理念”的主导经营思想。
本着这样的理念,刘鹏选择以一台儿童剧作为剧场的开业演出。“儿童剧不仅能够吸引孩子的目光,在带孩子来看演出的同时,家长和老师也能一起走进剧院。一场演出,带动不同年龄段的人认识剧场、关注剧场,这才是我们的目的。”
儿童剧的演出取得了不错的效果,之后,剧院尝试了各种不同题材、不同类型的演出。演出除了必须保证高水准、高质量之外,刘鹏对于这些演出单位还有一个特殊的要求——必须让老百姓看得懂。“比如,我们曾经尝试做了一场中外经典歌剧赏析的演出。我要求演员要多说少唱,因为我们的目的是通过讲解加表演向观众进行高雅艺术的普及,要让观众了解什么是歌剧、什么是音乐剧,这些经典剧目都讲了些什么故事,如果没有相对多的讲解,观众也只是听个热闹。”
虽然跌跌撞撞,但经过大家坚持不懈的努力,试营业一年半,固安大剧院共计组织各类演出近百场,平均上座率超70%,累计观众6万余人次。“纵向比较,这样的数据不算出色,但是对于县级剧院来说,已相当不易。”刘鹏说。
把百姓送上舞台
经过一年半或成功或失败的尝试,固安大剧院在2015年提出了主打“原创、戏曲、普及”三大品牌战略。
对于原创品牌的打造,固安大剧院将尝试固安特色非遗演出和固安百姓春晚两个项目。
“虽然固安县并不算大,但是各类、各级别的非遗项目不少。2014年1月,我们将固安屈家营音乐会和小冯村音乐会两个国家级非遗项目整体包装,加入舞蹈、声乐、朗诵等艺术形式,请来中央电视台的主持人进行客串,打造了一台名为《风调雨顺》的音舞诗画演出,效果很好。”刘鹏说,《风调雨顺》在演出形式上对传统的非遗项目进行了现代化拓展,因此吸引了更多的年轻观众,而老百姓熟悉的中央电视台主持人的加盟,也为演出带来了一定的观众群。“今年,我们将总结经验,打造《风调雨顺》的升级版,挖掘非遗项目更深层次的人文精神,为古老的传统文化带来新的活力。”
2014年春节,固安大剧院大胆尝试,不仅将老百姓请进剧院,还把百姓送上了舞台。“每年春节,县里都会花钱外请演出团体来组织春晚演出。剧院试营业后,我们提出利用剧院的场地优势和资源优势,为固安百姓办自己的春晚。”
至今,刘鹏对那次名为《回家过年》的百姓春晚记忆犹新。“近千名固安百姓登上大剧院的舞台,展示自己的才艺。剧院为他们请来专业编导,设计演出、排练节目;请来专业舞美、灯光,营造舞台的节庆氛围;请来中央电视台的摄影、摄像,为他们留下珍贵的影像资料。演出结束照大合影时,舞台上早已站不下了,过道里也站满了参加演出的固安百姓。演出持续了4个小时,但是大家仍然不过瘾。最终,在大家的强烈要求下,百姓春晚又加演了一场。大家都说,从来没有看过这么开心、热闹的春晚。今年,剧院还将继续为百姓服务,帮大家打造更精彩的百姓春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