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南元谋:“七小文化工程”全面推进基层文化建设

来源: 中国文化报

余结红 刘云刚围绕云南省楚雄彝族自治州国家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示范区创建目标,楚雄元谋县从2013年起,在全县范围内实施了以“小书刊、小网络、小专家、小舞台、小球场、小赛事、小课堂”为主的“七小文化工程”,逐步形成村村有阵地、乡乡有舞台、月月有活动、季季有赛事的公共文化活动格局,全面推进了基层文化建设。走进元谋县姜驿乡姜驿村农家书屋,映入眼帘的是一排排摆放整齐、编号统一的书籍报刊,书桌前坐满了伏案读书的群众。从种植养殖到医疗卫生,从少儿漫画到政策法规,这里的书种类齐全、内容丰富。书屋配备了大学生村官担任管理员,为群众提供贴心周到的服务,很多村民闲暇时都愿意到这里读书看报。这只是元谋县实施小书刊工程建设的一个缩影,通过实施小书刊工程,全县的村民有了农家书屋,学校有了图书室,县级单位有了图书柜。全县68个村委会和10个社区的农家书屋等文化活动场所都实现每天定时向群众免费开放。随着信息化时代的发展,近两年来,元谋县依托元谋文化旅游网、云南数字乡村网、政务信息网、全国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工程(农文网培训学校)电子阅览室、各乡镇特色网站等网络进行小网络工程建设,做到了村民委员会(社区)有网页,乡镇有网站,县级单位和部分企业有网站或网页,这成了全县各族群众了解各种文化知识的重要渠道。在元谋县羊街镇羊街村,来自楚雄州老年大学艺术团的10多人与该村的洞经音乐县级非遗代表性传承人合作,对流传于当地的古老洞经音乐进行收集整理。据了解,元谋县在实施小专家工程中,把传统手工艺人、传承人等所有小专家的评选工作纳入非遗传承人和农村农民专家管理,并制定出相关的评选管理办法。目前,全县有国家级非遗项目1项、省级4项、州级7项、县级26项,省级非遗代表性传承人8人、州级35人、县级209人;县政府从2014年起对县级传承人按每人每月100元标准进行补助,行政村(社区)文化辅导员按每人每月150元标准进行补助,并将补助经费纳入每年财政预算。为充分发动全县各族群众广泛开展文艺表演活动,不断丰富群众精神文化生活,元谋县的小舞台作用得到发挥,以县文化小广场、元谋人广场、体育馆等舞台和场所为阵地,依托全县125支农村文艺队和县电影放映队,经常性地开展花灯小戏、左脚舞、广场舞等文艺活动。“小舞台工程”实施仅一年多的时间,已做到天天有文化活动,周周有电影展演,月月有文艺演出。除了以上的小书刊、小网络、小专家等,小赛事、小课堂在元谋县也办得风生水起,红红火火。小赛事工程主要指乡镇、部门等举办的文体艺术活动,实施近两年来,已成功举办了“大家乐”群众广场舞蹈大赛、元谋县第二届花灯艺术节、农村文艺汇演暨第三届“摇篮杯”职工运动会等全县性赛事活动,通过赛事活动增进了群众之间的团结与和谐。小课堂工程是在全县范围的中小学校广泛开展诗歌、绘画、书法、声乐、花灯等18类特色兴趣课堂。目前全县各中小学校均已因地制宜地开展了形式多样的特色兴趣课堂,组织引进省级专家30余人,分20批次到元谋开展各类文化基础知识培训,共培训学生、文化干部、农村业余文化人才、老年文艺队伍达2500人次。元谋县“七小文化工程”从小处着手,形式简便、群众参与程度高,通过工程的实施,广泛动员全县广大干部职工、人民群众投身文化建设。在建设的同时,着力加快完善县乡村公共文化服务体系,不断增强文化艺术创作生产能力,增强文化惠民服务能力,实现了各级各类文化体育艺术活动经常化、常态化,为创建国家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示范区打下了良好的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