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剧”作为一种新的阅读形式,逐渐被世人所接受和重视。王议霄“‘读剧’应该就是读剧本?”“‘读剧’应该就是朗诵的一种方式吧!”“‘读剧’好像源自于古希腊,是史诗戏剧的经典演出范式。”你知道什么是“读剧”?看到这个提问时你的第一反应又是什么?而在笔者的调查中,各样或疑惑或肯定的话语指向同一个答案——多数市民不了解“读剧”,更多的是不知道。“读剧”就是“读”剧,不是“演”剧,同音乐剧、话剧、舞台剧等不同,是通过朗读剧本来展现剧情、用语言塑造人物形象、以表演者的声音能力为依据和主要表现手法来诠释作品的一种形式,是一种新的文学阅读方式。这种新的艺术形式早在2006年就在深圳悄然诞生。近年来,“读剧”逐渐被人熟知,其中一部分功劳应归于深圳市知否读剧社,读剧社尝试着用语言的魅力感染观众,用艺术的演绎吸引更多人的关注,用行动践行着阅读新形式的传播。“清清白白地来,清清白白地走。三少爷,我一定要对得起你,我走了……”这是四幕话剧《家》的第二幕里鸣凤跳湖之前凄凉的呐喊。3月21日下午,一群深圳戏剧爱好者在深圳图书馆报告厅进行了一场特别的表演——以“读剧”形式再现了《家》中的“鸣凤之死”经典片断。4月23日,他们还将为观众献上《雷雨》等多部经典名著,届时市民可免费到深圳图书馆报告厅观看。从无人知晓到座无虚席偌大的深圳图书馆报告厅内,人头涌动、座无虚席。在场的观众屏息凝神,只为一睹“读剧”真面目。究竟,它有何吸引力?笔者在现场看到,呈现在舞台上的“读剧”演出,只有最基本的灯光、服装和布景,台上的演员则通过艺术语言将剧中人物的性格、关系和复杂的情节,立体化呈现给观众。他们用丰富的面部表情以及时而激动,时而哀伤的语调演绎着每一出剧,留给观众的是对剧情和情景无限的想象空间。每当演员“读”到精彩之处,现场赞叹声、掌声便接连不断。通过观察发现,在场的观众中除了文学、戏剧爱好者,还有不少初次接触“读剧”的门外汉。看完演出后心情略显激动的徐小姐便是其中一位,原本她与朋友只是来图书馆看看书,不料听闻有“读剧”活动,便带着好奇心坐下观赏。她说:“配上简单的音乐、舞台、灯光,演员只是读着剧本就能将大家的情绪带入其中,这是非常考验演员的功力的。通过这样的一种阅读形式,使我回忆起在学校时读名著的画面。今后的每一场‘读剧’,我都不想错过。”李绍琴不仅是此次演出的发起人,也是深圳市知否读剧社的创始人。她告诉笔者,能让观众以“读剧”的形式欣赏到不同的文化、不同的生活环境、不同的创作时,心情是相当激动的。尽管“读剧”还没被大多数人所认识,但相信不久后会成为大家的好朋友。“读剧”活动是深圳图书馆品牌活动“深图艺苑”2015年的新成员,是深圳图书馆创新经典阅读形式的尝试,旨在为读者提供不一样的阅读体验。此次活动由深圳图书馆与深圳市知否读剧社共同主办,首场活动于2月8日举行,反响良好,深受观众喜爱。从坎坷起步到雕琢精品自从2007年9月,在深圳图书馆首次以“读剧”的形式演出了经典名著《家》和《雷雨》的片断后,李绍琴团队让深圳观众第一次接触到了“读剧”这个新艺术形式。经过李绍琴精选的经典名剧演出,让当时在场的观众久久不肯离去,甚至上台鼓励演员。当再次回忆起这个场景,李绍琴表示她依然深受感动和鼓舞。在谈到“读剧”的成长历程时,李绍琴先是露出了她招牌式亲切的笑容,接着便娓娓道来。最初,从单位退休后的她,带着对“读剧”艺术创作的冲动和热情,开始了探索“读剧”形式建立之路。于是,深圳市知否读剧社在2009年成立, 这是目前国内唯一一家专业“读剧”机构。李绍琴介绍,尽管“读剧”是把戏剧元素压缩到最简单的一种戏剧表现形式,它不需要用舞台大制作来做衬托,只是用富含情感的语音与观众近距离沟通,但是,演出缺演员、服装缺经费、排练缺场地,这“三大缺”是当时最大且必须要解决的问题。于是,她把过去在从事文艺工作中积累的人脉和资源开始一点一点挖掘出来,将“读剧”所展现的艺术形式的感染力和吸引力通过公益演出让更多人知晓,不仅得到了社会各界的支持,还吸引了许多志愿者加入到这个队伍中来。如今,读剧社从最初的一人发展到今日的近20人的团队。这些演员参与读剧社的演出,对艺术的投入是不计报酬的,完全出于对话剧的热爱。有时为了准备演出,他们常常是白天上班,晚上排练。为了达到最佳效果,常常几个月的时间才排练出一台剧目。演员行业不一,有深圳大学学生、电台知名主持人、声乐教师等。李绍琴说:“艺术创作是急不来的,把一个庞大的戏剧作品浓缩成一个“读剧”,如何节选、如何选配音乐都需要经过深思熟虑,它有自己的规律,有个沉淀的过程,因此,我们绝不去赶场!”通过7年的积累,读剧社精选出6个剧目,平均计算下来一年才出炉一个。除了《雷雨》、《家》,读剧社还排演了古希腊悲剧《阿伽门农》片断、日本童话剧《夕鹤》以及现代诗《成了妈妈的娃娃》等。从深入人心到品牌塑造“既然形式被观众接受,读剧社希望让深圳的观众欣赏到中国乃至世界戏剧史上最好的作品,获得听觉的享受。”李绍琴充满信心地说,“在推广‘读剧’这条路上虽然走得很艰难,但是相信即使我们都老去,‘读剧’也会继续延续下去的。”李绍琴介绍,下一步,读剧社计划筹备“五一劳动者之歌”主题、“六一名著儿童专场”等活动的剧目排练,届时,除了在深圳图书馆报告厅舞台上演出,也会将剧目送厂区、进学校,让工人们、学生们可以通过“读剧”这一形式阅读经典、聆听名著,从中获得强大的精神动力和激情。2015年,深圳图书馆再次携手深圳知否读剧社,联合推出“读剧”系列活动,选择中外经典名著分期呈现给读者,以此进一步推动“读剧”艺术在民间的广泛传播和发展。今年4·23世界读书日期间,深圳图书馆还将围绕“南书房经典书目”,特别策划系列专场“读剧”活动,届时多场名著经典将轮番上演,为读者奉献内容丰富、耳目一新的经典文化盛宴。按照计划安排,图书馆将在2015年累计完成11场“读剧”演出,并且此项活动将会一直持续下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