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底,浙江省文化厅等在杭州举办了“文化的集市 百姓的节日”浙江省农村文化礼堂成果展示,1100多位村民展示了自己的拿手绝活。刘智宁 摄本报讯 农村文化礼堂建设是浙江省文化建设的重点工作之一。自2014年春天开始,浙江省文化馆联手各市、县(市、区)文化馆,实施“百名专家联百村”四季行动计划,即面向全省各地农村文化礼堂,开展“春耕、夏种、秋收、暖冬”四季行动,提高文化礼堂业务能力。目前“四季行动”成效渐显,“村嫂摄影队”“辣妈宝贝”“巧手妈妈团”“蟹浦农民画”“丽水乡村春晚”等一批农村文化礼堂品牌已经形成。全省各地农村文化礼堂在“四季行动”的助力下活动频频,文艺演出、礼仪活动、培训讲座、展览展示、趣味运动会等轮番上演,93家示范点文化礼堂基本形成了月月有主题、周周有活动的局面。强化龙头作用,推动各级文化馆开展农村文化礼堂业务建设。文化礼堂业务水平的提升,离不开浙江省文化馆的精心组织。作为全省文化馆的龙头单位,浙江省文化馆积极发挥农村文化礼堂业务建设的领头羊作用,推出“四季行动计划”的清晰路线图。通过举办文化馆长、文化站长、省级文化礼堂指导员业务培训班,把“四季行动计划”传达到各级文化馆、文化站,推进各级文化馆(站)投身于农村文化礼堂业务建设。在浙江省文化馆的推动下,各级文化馆逐渐推出农村文化礼堂业务建设的具体举措。例如,杭州市文化馆针对文化礼堂推出了演出、培训预约配送服务,丽水市文化馆推出了“文化订制”行动,舟山市文化局整合全市文化资源建立了“淘文化”网络平台,宁波北仑区文化馆出台了“文化加油站”为农村文化礼堂加油等举措。强化示范作用,推动各级文化干部深入文化礼堂开展业务指导。浙江省文化馆将“四季行动计划”作为全馆重点工作,组织发挥全馆业务干部分片指导,定点联系,并纳入到业务干部年度工作考核中。全馆干部以农村文化礼堂业务建设为中心,深入到山区、海岛,扎扎实实开展各项辅导。省文化馆干部的示范和榜样作用,带动了全省各级文化馆干部走进乡村文化礼堂,积极有为地开展业务辅导工作,他们成立了文化礼堂建设专家指导组,建立了业务干部定点联系文化礼堂工作制,深入各地文化礼堂指导、辅导开展各项文化活动。一些文化馆还积极创新,努力探索文化惠民新做法:如乐清市文化馆的“乡村文化大使”行动、长兴县文化馆的“学子微讲堂”、松阳县文化馆的“文化圆梦大使”行动等。强化服务意识,积极回应各地农村文化礼堂的服务诉求。为了让服务与需求更加匹配,浙江省文化馆面向全省农村文化礼堂推出了26项服务菜单,各地订单踊跃。据浙江省文化厅统计,要求省文化馆提供文化服务的订单达440多项(次)。浙江省文化馆根据各地订单所反映的文化需求,强化服务意识,在全馆范围内统一组织安排业务干部,前去各个农村文化礼堂进行文艺辅导。各市、县(市、区)文化馆也积极回应当地农村文化礼堂的服务诉求,推出了文化礼堂服务菜单,根据文化礼堂点单情况,按需配送文化服务。服务农村,服务文化礼堂,已经成为全省各级文化馆干部的自觉行动。据初步统计,四季行动开展以来,全省各级文化馆业务干部深入文化礼堂开展辅导、指导、培训、村歌创作等各类文化服务5万余项(次)。强化品牌意识,推动各地农村文化礼堂提升文化品质。浙江省文化馆在实施“四季行动计划”中,既抓面上的文艺辅导,又充分重视文化礼堂品牌建设。各个工作组根据农村文化礼堂的文化资源和文化现状,因地制宜,跟踪服务,强化农村文化礼堂的品牌建设。省文化馆业务干部对宁波镇海区十七房村农民画、临安市上田村农民书法、嘉兴秀洲区建林村“村嫂摄影队”等有文化品牌建设基础的文化礼堂进行重点指导,努力出优秀文艺作品,出优秀乡土文化人才。同时,组织开展“文化集市”——浙江省农村文化礼堂成果展演活动、举办全省“文化礼堂杯”乡村排舞大赛,组织开展村歌擂台赛等活动,展示各地文化品牌、文艺团队建设的最新活动。此外还组织安排嘉善洪溪村文化礼堂的“辣妈宝贝”去欧洲进行民间文化交流,扩大浙江农村文化礼堂建设的社会影响。(颜苗娟 周 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