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音乐学院开放周——向公众打开音乐殿堂之门

来源: 中国文化报

上海音乐学院在开放周举办市民公益音乐课堂

本报记者 洪伟成 实习生 黄思宇

10分钟的论文阐述、接受答辩组委会的提问……日前,在上海音乐学院,一场研究方向为“作品分析”的硕士答辩正在紧张进行。与以往不同的是,当天现场出现了几个“局外人”——10位市民通过网上预约得到了旁听机会。

周先生是上海浦东教师进修学校的音乐老师,通过网上预约得到了此次旁听的机会。一个小时听下来,崭新的笔记本上留下了十几页密密麻麻的字迹,“不愧为上海音乐学院,学生思维严谨、视野宽阔,答辩流程一丝不苟,老师的提问切中要害。”现场参与答辩的邹颜教授表示:“音乐学院的学术研究有它成熟的流程,不光是答辩现场要求严格,在3月的论文文本预审阶段就已经淘汰了部分低于85分的论文。至于让市民来旁听,是一个很好的开放性尝试。”

呈现的不仅仅是表演

在2015“上海之春”音乐节期间,备受关注的“上海音乐学院开放周”让这座音乐殿堂向公众打开了大门。在5月10日至16日的开放周中,该院的贺绿汀音乐厅、报告厅、学术厅等场所以及在学院内举办的荷兰皇家音乐学院爵士大乐队音乐会、小提琴家张金茹的独奏音乐会等热门演出都向市民免费开放。此外,上音还举办了教授讲座,开放课堂、排练全过程,甚至让市民观摩部分毕业答辩会,见证上音博士、硕士的诞生过程。

据上海音乐学院党委宣传部部长吴学霆介绍,开放周共有40个项目,全部采取预约领票的方式向市民免费开放。据悉,总计1000多个预约名额几天之内便一抢而空。“音乐学院的开放周不求热闹,展现的也不仅仅是表演,还有正规的办学流程。在这里,讲课的都是名师,论文答辩也是原汁原味的,包括日常的排练、彩排也不像观众见到的正式演出的舞台状态,甚至夹杂着些许出错。这一切,都是为了让优质的音乐教育资源与百姓共享。”

与百姓共享优质资源

上海音乐学院音乐学系主任韩锺恩的讲座《从听到听再到听的临响哲学》颇具哲学意味。“听音乐讲究上下左右前后明暗的结构,音高是它的上下轮廓,音长是它的左右张弛,音强是它的前后凹凸,音色是它的明暗离合。”韩教授在台上用音乐片段演绎着精到的理论,现场不少听众或埋头记录或用手机拍摄讲解的幻灯片。从普陀区坐了一个多小时车前来听讲的梁先生已经60多岁了,他在现场认认真真地记着笔记,坦言“讲座内容还需要回家消化”,之后又赶着去下一个活动现场。他说:“今天有幸来到上音听到大牌教授的课,机会实在难得。我一直遗憾年轻时没能进音乐学院沾染一些音乐气息。这次在媒体上得知有开放周的消息,立马让家中小辈在网上给我预约了。”

其实在开放周首日,上音老师为市民一对一的免费授课已经让无数音乐爱好者感叹机会难得。当天下午,10个琴房各设了钢琴、小提琴、古琴、二胡、琵琶等门类的音乐课程,每节课45分钟。一间琴房内,羞涩的9岁小琴童陈伊涵拉了一段小提琴练习曲,上音的许老师一边扶着她的手让她揣摩力度,一边告诉她:“你想象一下,小提琴是个人,如果你在指板位置用力过度,就像掐住了他的脖子,那就无法发出动听的声音了。”在门外隔着玻璃观望的陈伊涵的父母告诉记者,他们是特地从浙江赶来的,想让学琴的孩子体验一下名师的点拨。据上音工作人员介绍,音乐开放周结束后,这个一对一的授课项目将持续举办下去,每周日乐迷都有免费享受上海音乐学院优质教师资源的机会。

热情参与 真情回馈

不求“热闹”的开放周得到了市民的热情参与。上海音乐学院副院长杨燕迪的讲座《交响乐在中国——百年世纪回望》人满为患,他以“滥觞与探路”“开放与接轨”“个性声音”等为线索,介绍了《梁祝》、《春节序曲》等民族交响乐作品的创作背景,并指导大家如何赏析。与此同时,教学楼内的微型音乐会现场,不同专业的学生轮番上台表演。古典吉他专业的大四学生李智谦和他的搭档演绎了一首能体现吉他各种技巧的四重奏《卡门组曲》。李智谦说,以前学校在艺术实践活动中也曾组织同学们到公共场所演出,但今天是在自己的“主场”表演,看到大批市民走进校园,自己既为上音感到骄傲,又别有一番感动。

此外,作为呈现上音88年历史的重要参观场所,上海音乐学院校史馆在开放周期间共接待社会各界人士600余人次。记者来到校史馆时,一队香港汉基中文学校杭州分校的师生在预约时间准时抵达现场。“日均接待人数超过100人,我们每天都尽量把开馆时间延长。”据校史馆的工作人员肖女士介绍,校园的开放也获得了市民的“慷慨”回馈——一位80多岁、从江南造船厂退休的老先生参观完校史馆后,把他珍藏了数十年的上世纪50年代的“上海之春”和上海音乐学院贺绿汀演奏会的节目单捐赠给了校史馆。

花草馥郁的校园内秩序井然,此起彼伏的是悠扬的长笛声、钢琴声、小提琴声。“上音的传统理念中就有服务社会这一条。”吴学霆说,“开放”是本届“上海之春”的重要主题。上音的开放不仅是把学校的优质资源辐射出去与市民共享,更有面向全国、走向世界的探索。据介绍,接下来上海音乐学院还将有“春到崇明——中国梦主题歌曲传唱会”、2015上海之春国际音乐节长江三角洲新人新作展演等活动安排,将开放的范围扩大到边远区县和周边省市。而今年上音的创举还包括邀请美国芝加哥WFMT广播网来制作8期音乐节目,在其广播电台及约300家欧美合作电台播出,力图让全世界都听到“上海之春”的声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