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省文化厅厅长解读《关于加快构建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的实施意见》发挥广东示范引领作用 分类指导公共文化建设

来源: 中国文化报

谭志红 刁定宏

近日,《中共广东省委办公厅、广东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加快构建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的实施意见〉》(以下简称《实施意见》)正式印发,这标志着广东省以构建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为目标,以推动公共文化服务均等化、标准化、社会化、数字化为主要内容的重大惠民工程正式起航。就《实施意见》的出台、内容、落实等问题,广东省文化厅党组书记、厅长方健宏做出如下解答。

问:《实施意见》是在怎样的背景下出台的?它对广东省的文化建设有什么重要意义?

答:广东省实施建设文化强省战略以来,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取得了重大进展,用于文化建设方面的投入不断增加,一批重大文化惠民工程相继实施,五级公共文化设施基本实现全覆盖,公共文化服务供给能力明显提升。但是,广东省公共文化服务依然存在总量偏少、质量偏低、区域发展不平衡等问题,人民群众的基本文化权益有待进一步得到保障。所以,加快构建以均等化、标准化、社会化、数字化为主要特征的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推动广东省公共文化服务在总量、质量和成效的提升,是新的历史发展阶段的必然要求,《实施意见》可谓应运而生。

目前,广东省正处于全面深化改革和经济社会加快发展的关键时期,文化事业发展的反哺作用及人民群众急剧增长的文化需求愈发凸显。《实施意见》的制定实施,将有利于解决公共文化建设不均衡、产品供需不对等问题,改善城乡群众的文化民生,保障人民群众基本文化权益;有利于充分发挥文化传递信念、滋养民心、弘扬美德的功能和作用,增强社会凝聚力,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有利于深入推进文化改革发展,促进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两轮齐驱”,为加快实现“两个率先、三个定位”战略发展目标,率先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提供重要支撑。

问:《实施意见》有哪些主要内容?其目标任务是什么?

答:《实施意见》共分6部分22项,并将《广东省基本公共文化服务实施标准(2015—2020年)》作为附件随文印发实施。

《实施意见》提出的目标任务是:到2020年,基本建立与广东省经济社会发展水平、人口状况、人民群众需求相匹配的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主要指标居全国前列。

问:作为今后一段时期内广东省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的重要遵循和纲要性文件,《实施意见》有何特点?

答:广东省在制定《实施意见》的过程中,坚持“遵循两办意见、立足广东省实际、结合强省纲要、兼顾不同地区、目标适度领先”的原则,突出广东特色。

从总体上看,一是示范引领。充分体现广东作为全国改革开放先行地、排头兵地位,在创新文化管理运行机制上有所突破,力争在全国构建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上发挥示范引领作用。二是注重衔接。与《广东建设文化强省规划纲要》等既定政策文件相衔接,做到公共文化事业发展的持续、平稳、有效。三是问题导向。通过明确主要抓手和重点任务,以科学、具体、易行的措施和办法,重点解决主要矛盾和瓶颈问题。四是实事求是。针对广东省区域、城乡、人群之间公共文化服务的差异,分类指导各地域、各人群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

从具体内容上看:在设施建设方面,突出网格化布局,着眼设施提档增效,加强文体广场建设管理,深入推进基层文化场馆的城乡联动、部门联动和区域联动。在服务覆盖方面,在夯实阵地服务的同时,大力发展流动图书馆、流动博物馆、流动演出服务网等流动服务,并向经济欠发达地区、革命老区、民族地区等特定区域,向老年人、未成年人、残疾人、异地务工人员、农村留守妇女儿童、低收入人群等特殊群体重点倾斜,给予保障。在内容供给方面,强调公益惠民、突出岭南特色,充分利用广东省现有工作基础和历史传统文化资源,打造文化亮点。在创新发展方面,重点打造“广东公共文化云”,推广公共数字文化一站式服务;建设广东省文化志愿者队伍,广泛开展面向基层的文化志愿服务;吸引并引导社会力量参与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促进公共文化社会化发展;加强公共文化服务供需对接,开展群众点单式服务等。

问:《实施意见》在标准化建设方面有何举措?

答:《实施意见》围绕看电视、听广播、读书看报、参加公共文化活动等群众基本文化权益,提出了《广东省基本公共文化服务实施标准(2015—2020年)》(以下简称《实施标准》),明确了基本公共文化服务的内容、种类、数量和水平,以及应具备的公共文化服务基本条件和各级政府的保障责任。

《实施标准》具有以下几个特点:一是高于国家标准。《实施标准》以中办、国办《指导标准》为基础,只做加法,确定了总数为32条的公共文化服务实施标准。与国家《指导标准》22条相比,广东省增加了10条,主要体现在人均公共文化设施的数量、公共文化服务的半径、公共文化自助设备设施等方面。二是明确量化服务指标。《实施标准》规定的服务项目与内容指标尽量具体量化,用数据和标准规范进行阐述,便于指导基层、明确任务。部分项目采用人均指标,力求合理科学。三是形成动态指标体系。《实施标准》以县为基本单位推进落实,要求各地制定地方实施标准,有条件的地区还要在底线标准基础上适当提高,形成上下衔接、符合群众实际需求的标准指标体系。同时,形成动态调整机制,根据标准实施具体效果和经济社会的发展变化,适时调整完善。

问:接下来,如何把《实施意见》落到实处?

答:一是加大政府财政投入,鼓励社会力量积极参与,建立健全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多元投入机制。加大政府性基金与一般公共预算的统筹力度,进一步落实好中央和省级财政通过转移支付对老少边穷地区基本公共文化服务的资金保障和对社会组织、机构和个人捐赠公益性文化事业单位所得税扣除政策等。

二是建立健全动态监测机制和绩效考评机制,加强督促检查;积极引入社会第三方评估机构,强化对地方公共文化建设综合性考评,推动地方各级政府制定配套政策,明确实施步骤和具体措施,抓紧落实、力求成效。

三是加快公共文化立法进程,修订完善《广东省公共文化服务促进条例》,加快推进公共图书馆条例、版权保护条例等法规制定,加大文化执法力度,强化公共文化法治建设,依法依规推进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

四是创新公共文化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转变政府职能,进一步简政放权,减少和下放行政审批事项,加强事中事后监管;推进地方建立公共文化服务协调机制;深化文化事业单位改革,落实单位法人自主权;鼓励社会力量参与公共文化设施的运营与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