淮南“小百灵”京剧学校的孩子们表演的《智取威虎山》
“十小名票”庞太霖和尹秋皓在表演《锁五龙》
本报记者 舒 琳 文/图
“呦!这都有人唱上啦!”7月30日下午3点半,准备参加彩排的几位小演员还未走进天津中国大戏院的剧场,就听见里面传出京胡声和《锁五龙》的唱段。剧场里的舞台上,一位老师正在给两个小演员说戏。看到这一幕,刚进场的几个小演员赶忙跑到后台准备行头。当晚,这些孩子们要参加第五届“和平杯”中国京剧小票友邀请赛的颁奖典礼并进行汇报演出。
7月27日至29日,由天津市委宣传部、天津市文化广播影视局、天津市和平区人民政府共同主办的第五届“和平杯”中国京剧小票友邀请赛在中国大戏院进行了3场角逐,经过专家评委们的评选,最终来自上海的柯霁航、辽宁的王凯睿、安徽的许瑞瑶等10位小选手获得了本届邀请赛的一等奖,并荣获中国京剧“十小名票”称号。
在此之前,在海内外京剧爱好者中享有盛誉的“和平杯”中国京剧小票友邀请赛已经成功举办了四届,全国共有来自24个省区市的2300多名小选手报名参赛,其中249名小选手赴津参加决赛,先后产生了40名“十小名票”。今年,从全国22个省区市选出的61名京剧小童星以及一名日本小票友到津参加决赛,表演囊括了生旦净末丑,小选手们尽显风采,不仅令比赛场面精彩纷呈,也给历经80年风雨的老戏台增添了勃勃生机。
“小票友”亮晶晶
来自上海的柯霁航今年9岁,是个大眼睛长睫毛的小姑娘。她自幼喜欢京剧,4岁拜师学戏,几年下来,表演水平有了很大提高,此次凭借《卖水》不仅摘得了“十小名票”,而且得分位居第一。舞台上,她饰演的梅英明快而俏皮,脚底圆场快而稳,整个表演颇讨评委和观众的喜欢。柯霁航的辅导老师、上海戏剧学院的李秋萍说:“这个丫头在学戏方面很有灵气,台上的戏缘也很好,《卖水》的身段戏很多,她着实下了不少功夫。”而对于此次取得的成绩,柯霁航并没有沾沾自喜,反而一本正经地分析了自己的优劣势:“每个人都有自己的优势和劣势,我的长处就是身段表演比较到位,但唱功还需要继续提高加强。”
来自黑龙江的吕朋凯今年7岁,汇报演出彩排时,瘦瘦的他挎着一把大刀在舞台一侧转悠,格外引人注目。他要表演的是《林冲夜奔》中的林冲。轮到他上台,几个踢腿、转身的动作过后,人们就不敢小瞧这个小鬼。尽管如此,他还是被自己的指导老师、黑龙江省京剧院的王海龙批评“站位不准”。王海龙说:“武生表演要求有扎实的基本功,然后才是身段、唱、念,所以站位很重要。不过朋凯跟着我才学了一年,白天还要上学,晚上才有时间练功,做到这样已经很不容易。”
这次来天津,吕朋凯还和来自日本的参赛选手、表演《石秀探庄》的大岛陆交上了朋友,尽管语言不通,但相同的爱好让两个孩子一来二去就熟了。10岁的大岛陆唱起戏来有板有眼。舞台上,宝蓝色的行头正应了那句唱词“箬笠芒鞋打扮巧”,也令他原本就俊朗的面容更显英气。他的指导老师张春祥说:“他的自身条件很好,也比较开窍,一点就通。为了参加这次比赛,他准备了很久,原本因为没拿到‘十小名票’有些失望,但一听说自己被安排在汇演中表演,又来了劲儿。”汇演当晚,为了证明和展示自己的实力,他的表演格外卖力,手眼身法步结合紧密,恰到好处地传递出石秀探庄时的精明、机警和谨慎。现场的观众都为这个外籍小朋友能发挥出这样的水平连连叫好。
一切为了孩子
“学京剧的孩子一年比一年多,‘和平杯’办得也一年比一年好,从很多细节都能看到大赛组委会对孩子们的关爱和心意,比如往届决赛选手现场表演的照片、录像光碟都是收费的,今年不仅全部免费赠送,还为小选手提供了一定的补助。”安徽省淮南市少儿图书馆“小百灵”京剧学校校长李君说。
身为国家二级演员的李君原是安徽省淮南市京剧团副团长,文化体制改革后,她提前退休了,把精力放在了少儿培训上。看到学生们越来越有出息,她有了更大的成就感。此次她不仅有两名学员参加决赛,所在学校也获评第二批“中国少儿京剧活动培训基地”。创办于2001年的“小百灵”京剧学校,如今是淮南市规模最大的少儿京剧专业培训学校,十余年间培训学员三四千人。在当地文广新局的支持下,市少儿图书馆免费为其提供培训场地,授课老师也大都是专业演员。“我们的培训因材施教,先以培养孩子们的兴趣爱好为基础,从中挑选出想进行专业学习的好苗子,再严格要求。”李君说,京剧是一门综合艺术,包含了音乐、舞蹈、文学等多种艺术门类,对孩子们的身心健康、乐感等方面的培养都有好处,是他们终身都会受益的艺术门类。
“这个评委不好当”
为了保障邀请赛的权威性,大赛评委由闫巍、李经文、何永泉、奚中路等各地京剧名家和专家组成。每场决赛结束后,评委们都要坐在一起“议一议”当天小选手的表现;3场决赛全部结束后,评委们再进行汇总讨论,每位评委都拿出自己心目中的10位小选手,之后再投票打分,最终筛选出“十小名票”。
上海京剧院著名武生奚中路是第二次当评委,他感到这个评委越来越不好当。“一些表演难分高下,却又不得不忍痛割爱。”出于自身专业的原因,他对武戏关注更多,“这次最惊喜的是看到有个8岁的孩子表演《挡马》,又翻又打,武戏的基本功了得,孩子台下不知吃了多少苦,家长说是孩子自己喜欢。扎实的基本功还需要长年累月的训练,不是一时半刻就能做到的,这些孩子能达到这样的水平已经很不简单了。”
多次担任大赛评委的天津京剧院国家一级演员李经文说,从历届“和平杯”小票友邀请赛可以看出,小选手们的表演水平越来越高,这充分体现出各地对少儿京剧艺术培养的重视。尤其是各地“京剧进校园”活动的深入开展,不但让孩子们受到传统文化的熏陶,更激发了他们对戏曲艺术的热爱,越来越多的家长愿意支持、鼓励孩子学习京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