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民文化行动”改变晋中农村面貌

来源: 中国文化报

王焕伟 高茂平

“白天摸锄头,晚上‘垒长城’。”曾几何时,这句顺口溜是对山西省晋中市农民生活的生动写照。当时,由于农村文化基础设施薄弱,单调乏味的生活让许多农民感到极度空虚和无聊。而如今,这句顺口溜悄然演变成“演节目,听戏,写书作画”,这得益于近年来全面实施的“全民文化行动”。“全民文化行动”是晋中市2013年提出的一项全民性的社会文化工程,其目的为“全民参与文化、全民享受文化、在参与中享受、在参与中升华”。该活动内容丰富多彩,特别是以“十佳文化乡镇”“十佳文化村庄”等“十佳”文化评比创建活动为载体,以点带面,进一步在全社会营造重视文化的氛围,强化文化软实力的发展理念,实现了全市广大农村先进文化从无到有、从弱到强的发展态势,当地农民的精神文化生活也日益丰富起来。

8月10日,晋中市平遥县横坡村举行的“山西省最美乡村·横坡村农民文化活动周”火热进行中。这边是风情摄影展、剪纸展、五谷画展、农耕用具展、庄园文化展,那边是生态园鲜果采摘、生态农家饭菜品尝,更有文化大院里晋剧院助兴演出活动、农民娱乐文化表演等。具有浓郁地方特色的各种活动全面展示了横坡村作为山西最美乡村的魅力,同时也让村民们真切地感受到新农村建设带来的新生活与幸福快乐。“村文化大院开展活动前,村民们闲着没事就打麻将,输了钱,夫妻就吵架,影响非常不好。自从文化大院开展活动后,村民们纷纷来到这里,既丰富了他们的精神生活,又为村里的和谐稳定提供了保证。” 横坡村支部书记郭兴峰说,如今村里打麻将的人少了,吵架的人也少了,热爱文艺活动和体育锻炼的人越来越多了,村民们的思想观念有了很大转变,这都是文化惠民给村民带来的福祉。

正如郭兴峰所说,生活富裕后,农村百姓希望享受丰富的文化生活,但怎样才能让百姓享受到实用、高效、便捷的公共文化服务?近年来,晋中市不断创新思维和方法,在全市范围内开展了“农村文化、社区文化、机关文化、校园文化、企业文化、军营文化”六个文化建设活动,建立覆盖农村、社区、机关、学校、企业、军营的文化服务网络,引导群众自觉参与文化建设和文化活动,让文化成为老百姓的“正餐”。尤其是在广大农村,这项文化惠民工程如春风化雨、润物无声,正悄然改变着晋中农民的精神风貌。

走进晋中市寿阳县胜利村,一股文化气息扑面而来,村民或在健身小广场锻炼,或在欣赏文化墙,或在文化书屋内下棋、读报。占地1600平方米的集阅览、娱乐、演出、培训、健身等为一体的文化活动场所,配有图书3000余册,各种乐器、音响设备、演出服饰等为全村文艺活动的开展营造了浓厚的氛围。在胜利村采访时村民说得最多的话是,如今胜利村和城里人的生活没有两样。“现在村里有锣鼓队、乡音艺术团、健身队。农民文化节、村民大讲堂、书画作品展等文化活动更是丰富了村民的精神生活,凝聚了人心,改善了邻里关系,提升了村民的文明素质。”该村村长边永生说。

从市到县、乡、镇,再到村庄,这样一个既有地域特色,又有群众基础的文化设施网络,实现了晋中市文化活动的全覆盖。一方面是做好硬件设施的配套,为文化打造大平台;另一方面提高服务的质量,为文化创造好形式,将群众喜闻乐见的文化送到群众身边。这是晋中市在全民文化行动中着力要做的工作。目前,晋中市已建成118个乡镇综合文化站、35个示范点、100个电子阅览室和2750个文化活动室,实现了城乡文化场所全覆盖。全市各种文化活动组织(点)已有上万个,每次组织活动参与人数少则几十人,多则几百、上千人,全年总参与人数超过300万,接近晋中全市326万的总人口数。

在充分发挥农民文化建设主力军作用的同时,晋中市还把握节点,适时举办形式多样的大型活动,为城乡群众献上了一道道精美的文化大餐。“周末大戏台”“乡村大舞台”、 “六个文化建设”文艺展演赛、欢乐城乡广场文化月等季节性、常规性活动贯穿全年,实现了“天天有活动、月月有主题、人人都参与、无处不欢乐”的目标。其中,正在进行的2015年晋中市“全民文化行动活动季”,各辖区精心策划,拟举办152项活动,演出场次总计达到1581场、展览展示749天次。

“要调动全社会的积极性,使人们自觉自愿地参与到‘全民文化行动’中来,实现农村文化活动常态化、全覆盖。”晋中市有关负责人说,晋中市“全民文化行动”让全市农村文化事业的发展焕发了生机,为基层文化单位注入了新的活力,使广大农民找到了施展本领的舞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