罗本平
8月7日上午,四川省攀枝花市东区瓜子坪街道兰尖社区,77岁的老人弭素琴走进兰尖故事博物馆,激动地注视着墙上的照片。
“那张照片是我们一家五口的合影,1972年在当时的家(席棚子)前拍的。”盯着照片,老人眼眶有些湿润,当年的情、景、人早已淹没在时间的洪流中,留下的只是照片上的光阴,看着这些东西,弭素琴仿佛回到了当年激情燃烧的岁月。
兰尖社区因兰尖铁矿而生,随着时间推移,当年的建设者们逐渐老去,为留住光阴,传承兰尖精神,兰尖社区自建兰尖故事博物馆,以实物为载体,以老人为根基,让那些往事、精神不被历史烟尘淹没,永远流传。
展览:每一件展品都是一段记忆
兰尖故事博物馆40余平方米的展厅内,展柜依墙布置,内放展品,没有华丽的灯光,没有浓重的渲染,展厅给人质朴的感觉。
展厅内的展品除了兰尖铁矿盛产的各种矿石外,还有建设兰尖铁矿时的照片、期刊、书籍;各种证书、奖状;生活用的马灯、水盅、水壶;当时生活中常见的四川省、成都市、渡口市等地的粮票、面粉票等。
“镇馆之宝是1992年10月1日国务院颁发给董永安同志享受政府特殊津贴的证书。”兰尖社区党支部书记赵红说,这些展品,全部来自于辖区居民和兰尖铁矿,每一件物品后面,都是一个兰尖人的记忆。
除了展品外,社区还制作了短片《时间去哪儿了》,以辖区两户人家为蓝本,讲述了兰尖铁矿建设开始至两户人家的子子孙孙扎根攀枝花、建设攀枝花的故事。短片中的人,黑发变白发,青年变暮年,奉献了青春献子孙,换来的是城市发展与繁荣。
博物馆内一群七八岁的小孩津津有味地看着爱国主义电影《地道战》。“每周五,固定时间给孩子们播放爱国主义教育影片,很受孩子们喜爱。”瓜子坪街道党工委副书记钱林宏说。
据了解,兰尖故事博物馆构想成立之初,它的定位,就不仅仅是一个展览馆。从今年4月街道、社区提出建设这样一个博物馆开始,小区居民们踊跃支持,经过一个月的打造,博物馆于今年6月开馆。因特定时间、特定地点、特定历史、特定人群等影响,兰尖故事博物馆集合了展览、爱国主义教育、党员教育、精神文化传承于一体的功能。
钱林宏介绍,开馆至今,兰尖故事博物馆先后接待了来自社区、街道及攀枝花各区县的参观、学习者5000余人次。因取得的效果较好,一些街道等还专门组织党员前往取经、学习。
“博物馆还在进一步完善中,讲解员是社区工作人员,下一步我们将聘请辖区居民、省劳模讲课,通过他们讲故事、讲经历,激励后人。”钱林宏说。
讲述:那些年奋斗的故事
展馆来了两位特殊的参观者。“那不是我吗?怎么弄得这么漂亮……”一进门,弭素琴就盯着墙上的画,眼眶慢慢湿润了。交流中,老人回忆起当年让她澎湃的点滴。
为了支援建设攀枝花,弭素琴的丈夫石宝安1966年2月8日来到了攀枝花,1970年9月28日,她跟随丈夫的脚步,带着孩子也来到攀枝花。“当时条件差,住的是席棚子。”指着照片,弭素琴说,当时大家一起在干活,一个照相的人走过来说拍一张照,于是他们家五口的全家福就定格在了当时居住的席棚子前。
紧随他们,三个孩子也相继在建设攀枝花的道路上奋进。“如今,三个儿子退休了,孙子接过父辈的‘枪’,也在攀钢上班,真的是献了青春献子孙。”话说到此,弭素琴呵呵笑起来。
和弭素琴一起进陈列室的,是82岁的潘洪漠。“这里面没有我的东西,之前捐给市里面的三线建设博物馆了。但是,这里面所有的东西我都熟悉,照片上的场景我都清楚。”潘洪漠沉稳地坐着,从1966年2月8日进入攀枝花来到兰尖铁矿开始,他们就烙上了攀枝花的印记。当时没有路,锅、锄头等物品全部用人扛上山,前面的人抓着草爬,后面的人蹬着脚推;没有路,就修路;没有房,就动手建席棚子……在奋进的激情中,兰尖精神由他们书写着。潘洪漠依然清晰地记得,住了七八年的席棚子后,他们搬进了水泥板房,到上世纪80年代,大家陆陆续续地搬进了楼房。生活质量的节节攀高,见证了攀枝花城市的发展。
传承:莫让兰尖精神断代消失
“这些东西不仅仅是我们看到的表象,在它背后有着珍贵的价值和意义。”参观者杨虹说,20来岁的她,对兰尖社区的建设、发展几乎没有什么印象和理解。“建馆,就是要让更多的人了解兰尖精神,将其传承下去。”赵红说,兰尖社区前身就是兰尖铁矿的家属区,曾经的居民全是兰尖人。在特定的环境下,人们用自己的努力和不懈的精神,进行着矿区的建设、开采,推动着社会的发展变化,创造了兰尖精神和文化。如今,当年的援建者们已步入花甲之年,他们的子孙在社会中挑起大梁,在日新月异的科技影响下,先进的生产力占据了生产生活的舞台,在年青一代中,昔日的兰尖精神变得有些遥远,但它值得流传,那些前辈奋进的故事,值得人们铭记。
因受环境限制,兰尖故事博物馆内许多珍贵的照片等物件无法全部展出,给这个博物馆留下了些许遗憾。“硬件上没有太大的突破性,我们将从软件上入手。”赵红说,兰尖社区99%的居民与兰尖铁矿存在着各种千丝万缕的关系,在每一个老年人身上,都有着许多值得人们关注的事情,“老人的记忆,就是巨大的资源,计划让老人讲故事进入博物馆,让年轻人听着故事了解兰尖精神、文化,将它永远传下去。”
相关阅读
世界上第一座以社区民众及其议题为主的社区博物馆是1967年于美国设立的安纳考斯提亚社区博物馆(Anacostia Neighborhood Museum)。作为一种兴起于国外的新型博物馆,社区博物馆在我国也正悄然兴起。社区是由同住一地、一区域或一国家的人所构成的群体,共同拥有几个世代以来不曾断裂的地方传统,对这群人来说,社区是一个活生生的世界。社区博物馆从狭义上说就是在社区里面的博物馆,从广义上说则是将整个社区作为博物馆。因此,“活态”成为社区博物馆的一个重要特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