业务考核现场
阮 静
不久前,浙江温州市举行了一次全市群文专业人员考核,这种大规模的全面考核在全国群文战线上并不多见。考试科目包括声乐、器乐、舞蹈、戏剧戏曲、主持、活动策划、音乐创作、管理等10多个门类,来自温州市11个县(市、区)及市本级文化馆的共206名业务干部参加了考核,其中年龄最大的57岁、最小的21岁。
这次考核要求全市文化馆群文职称的专业人员都必须参加,考核结果将作为专业技术职称评审和专业职务聘任的参考依据,因而在温州乃至周边地区引起了较大反响。从年初考核政策推出到考核结束整整半年时间,其成为温州市群文干部热议的话题,也令很多人深感压力,有的曾提出能否申请免考,有的则特别关心考试的难易程度。温州市文化广电新闻出版局局长吴东说:“推出全市群文干部素质考核是健全文化管理队伍所需,也是当前公共文化服务的形势所需。”
“考生”颇感压力
为了开展好这次考核,温州市文化部门前期做了充分的准备,尤其是针对庞大的群文队伍和繁杂的艺术专业门类,根据不同岗位分别设计了考核内容。如表演艺术类考核包括自选项目(现场表演或作品赏析)、规定项目(现场编导)两项,视觉艺术类考核包括作品分析和现场创作,行政管理、理论信息等综合类的考核则以笔试为主。
然而组织者的精心设计也让广大“考生”颇感压力。温州市文化馆副馆长施玉凤说:“业务干部都很重视这次考核,有些干部平常忙于完成工作任务,对个人业务水平的提升有所疏忽,得知要进行专业考核,都练起了基本功。”
来自瑞安市文化馆的“80后”舞蹈干部张小娜说:“我刚接到考核通知的时候,心里有些忐忑。虽然这些年对基层的业务辅导、晚会的舞蹈编导以及参赛作品的创编等工作做得还不错,但是考核就意味着晒本领,面对的将是评委、领导和同行审视的目光,这使我不能不重视这次考核。而通过考核,我发现即兴编舞是我工作上的薄弱环节,需要我加强这方面的学习和训练。”
温州市鹿城区文化馆的柯苗是一名声乐干部,今年42岁,参加群文工作已经23年了,她也是温州市群文系统最年轻的研究馆员。她说:“考核那天当我走上舞台,灯光亮起来时,我心中突然有一种感动,那是伴随我成长的十分熟悉的舞台,舞台上有我的青春激情和梦想。虽然演唱时我紧张得手脚都有些发抖,但我感觉自己还能驾驭舞台。我想所有的专业干部应该也是一样的心情,都有一份群文缘和一颗向往艺术的心,都发自内心地热爱群众文化工作。”
加强队伍建设是当务之急
据了解,温州市公共文化设施建设今年取得了较大进展,新的文化馆、图书馆、博物馆纷纷建成,苍南、乐清等几个县级文化馆的馆舍和设施设备都已达到全国一流文化馆的水平。随着百姓文化需求的多样化,温州各地的文化馆在服务方式上不断创新,每年都开展量大面广的群众文化活动。在这样的背景下,温州市文化部门认为提高文化干部的综合素质、加强文化队伍建设是当务之急,也是提高服务效能的突破口。
“考核的目的就是要促进业务干部对各自专业的学习和钻研。”温州市文化广电新闻出版局文艺处处长郑云说,“不断提高自身业务水平和能力,是文化馆业务干部的立身之本、发展之源,也是提高工作效能的前提和基础。无论是现在还是将来,他们都将承担更多的社会责任和文化担当,只有不断提高自身综合素质、服务意识和业务能力,才能适应工作需要及社会发展。”
干了27年群文工作的温州洞头县文化馆馆长张海军,担任馆长有10余年了,这次同样作为考核对象。他说:“新形势下,我们肩上的责任很重,每个文化人都需要主动挑起重担。现在的群文干部比起过去,服务工作需要做得更到位、更有质量,让老百姓真正享受到文化带给他们的快乐。”
吴东认为,文化馆业务干部一方面自身的业务水平要过硬,要在当地的艺术专业门类中起到引领示范作用;另一方面必须要不断学习如何以更好的方式服务群众,两者缺一不可。“推行业务干部素质考核也主要是围绕这两个方面开展的。”吴东说,文化馆的业务干部必须保持充满激情的工作状态和充满灵感的创作热情。
了解自身不足和同行实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