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疆克拉玛依:社会力量“添柴续火”,政府不再势单力薄

来源: 中国文化报

文化类社会组织茉莉芬芳文化艺术学校在克拉玛依小学校园设立的“民乐第二课堂”。

自治区与克拉玛依市领导在由众多企业、社会组织参加的展会活动现场。

文化类社会组织为油城青年人开设剪纸再就业培训。

文化类社会组织“剪纸工艺美术协会”在校园举办的“少儿剪纸课堂”。

由政府、企业和社会力量联合举办的“水节”节庆活动中,油城市民欢乐戏水的场景。

由文化类社会组织“0990街舞文化培训中心”承办的“国际街舞大赛·中国西北赛区”活动现场。

刘乙蘅 刘 焕

社会力量能不能参与公共文化服务,可以参与哪些领域的公共文化服务,该如何参与公共文化服务,政府应扮演怎样的角色?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克拉玛依市多年的实践和取得的成果给出了答案。

2015年,克拉玛依市第十六届“水节”涵盖26项系列活动,其中,由社会组织单独承办的活动达5项,由企业和社会组织参与的活动多达18项,占“水节”活动总数的69.23%。

2009年以来,克拉玛依市克拉玛依区以政府购买的方式,委托具有艺术培训资质的民办非企业组织,先后在辖区内各小学免费开展艺术培训第二课堂,持续推进文化艺术项目少儿培训基地建设,普及学生课外艺术活动。少儿管乐团、少儿合唱团、民乐培训基地等文艺团体和少儿培训基地应运而生。

2014年7月18日,克拉玛依区文化体育局与区社区剪纸工艺美术协会签订“油城特色 创意剪纸”克拉玛依区公共服务项目合同书——自治区级非遗项目“克拉玛依剪纸”得以在当地更为广泛的传播,并找寻到各类展示平台。

作为一个因油而生、因油而兴的现代都市,克拉玛依多年来积极探索以政府购买等多种形式,充分调动学校、企业、民间组织等社会力量参与公共文化服务,打破了以往公共文化服务由政府大包大揽、公共文化机构包办垄断的格局,这也成为克拉玛依市创建国家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示范区“政企共建共享”的亮点之一。

文化活动平台:

供给主体和方式,逐步多元

通过政府购买、项目补贴、定向资助等方式调动社会力量参与公共文化服务,克拉玛依为市民搭建了多个大型文化活动平台,如克拉玛依“水节”、元宵节、文化庙会等,其中以“水节”最为典型。

8月5日,退休老人王锦荣带领同伴在文化街茶楼练唱黄梅戏,他们是今年“水节”戏曲联唱活动的主角。

75岁的王锦荣已连续参加十三届“水节”庆典活动,是当地“文艺圈”里知名的老太太,也是最忠实的“水节”参与者。在她的带动下,克拉玛依区首支“社火队”得以成立,腰鼓队、舞蹈队也是在她的吆喝张罗中逐渐壮大,成为“水节”的一支支重要的社会力量……

“没有设备,缺演出服,我和队员们就掏钱买,有时干脆自己动手做。参加演出,既能让自己健康快乐,也能给别人带来欢乐,多好。”为了排练和演出,时常劳累奔波,甚至自掏腰包,但王锦荣自得其乐。

在王锦荣看来,“水节”给克拉玛依和当地人民带来的欢愉和凝聚力是不可想象的。“大家聚在一起,唱歌跳舞,编排节目,为‘水节’添上自己一份力,既能享受节庆带来的欢愉,又能增进民众间的凝聚力。”

据了解,在2015年克拉玛依第十六届“水节”26项系列活动中,由社会文化组织独立承办的活动达5项,由企业和社会组织参与的活动多达18项,占“水节”活动总数的69.23%。其中,蓝图文化有限责任公司、大雅文化艺术有限责任公司、0990街舞文化培训中心、享誉文化传媒公司独立承办“水节”活动。

“每一场晚会、每一项赛事、每一个文化展览,几乎都有企事业单位和社会团体参与其中。”市政府副秘书长、国家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示范区创建办主任、市文化广播影视局局长常锋英说,“水节”之所以能够成为具有如此影响力和参与度的文化活动品牌,并非靠政府一己之力,而是依靠政企合作,带动社会力量参与,共同培育的成果。

常锋英认为,克拉玛依市“水节”的举办充分体现了政府主导、社会参与的特点。政府采购公共文化产品、面向最基层的广大群众,充分体现了政府保障公共文化服务的担当和责任。同时,“水节”在实践探索过程中,对一些高端的艺术演出通过政府补贴,采取了低价商业运作方式,在保障公益性为主的基础上,达到了培育和促进文化消费的目的。

除“水节”外,在政府部门的调动和激励下,元宵节和文化庙会也有众多社会力量积极参与的身影。

对部分公共文化产品、文化服务项目,白碱滩区通过政府采购、项目补贴、定向资助等方式,鼓励和吸引社会力量运作。

例如,今年元宵节白碱滩区政府投资10万元,通过采购招标,将包括书画展、笔会、名家讲座、书画慈善拍卖会等文化惠民系列活动外包给白碱滩区书画院。该系列活动征集本地书画名家书法、绘画作品25幅,在书画艺术节开幕式上通过抽奖方式,无偿赠送给居民;通过书画艺术节开展慈善拍卖,共拍得书画作品38幅,筹集善款73466元,并全部捐献白碱滩区慈善协会。

已连续举办3年的文化庙会是白碱滩区调动社会力量积极参与公共文化服务的另一成功运作。白碱滩区政府出资40万元外包给文化企业和民间组织,免费为民众表演剪纸、吹糖人、画糖画、风筝制作、变脸、杂技、抖空竹,并开展文艺演出、篝火晚会、摇滚音乐会等12项系列文化活动。

购买文艺培训:

施行7年,惠及各中小学

“政府购买+机构服务+免费普及”的文艺培训模式施行7年来,克拉玛依区先后成立了少儿管乐团、少儿合唱团、少儿艺术团,让高雅艺术在少儿群体中普及,提升孩子们的艺术修养,润泽他们的心灵。

2009年9月,克拉玛依区少儿管乐团成立。管乐团成立以来,大力推广管乐艺术,普及学生课外艺术活动,增进学生身心健康,提高学生表演技艺。

据了解,少儿管乐团目前有两处教学基地,并配备专职管乐教师4名。乐团按基本编制组建,设有长笛、单簧管、萨克斯、小号、圆号、长号、次中音号、大号、打击乐共9个声部。

管乐团成立以来,相继参加了一系列表演活动,如克拉玛依区第五届文化艺术节开幕式大型巡游演出、克拉玛依区庆六一少儿艺术基地展演、克拉玛依市第七小学三十周年校庆晚会等。

得益于克拉玛依区开展的艺术培训基地,拥有民乐社团的克拉玛依市实验小学在办学方面也因此更具吸引力。

“我们学校开展民乐培训已有10年的时间,最早是由茉莉芬芳文化艺术学校免费进行,后来由政府购买后,推动了民乐培训在学校的普及和发展,我们学校也因此成为克拉玛依市第一个拥有民乐社团的小学。”克拉玛依市实验小学副校长李佩璇说。

李佩璇很认可“政府购买+机构服务+免费普及”的文艺培训模式,“乐器、教材和培训老师全部是免费的,学校只需要配合培训机构约定培训时间即可。”

“我们一直将民乐作为兴趣课开展。”李佩璇说,这样既培养了孩子的兴趣,又不耽误孩子正常课程。而让她颇为欣慰的事是受益于这种模式,该校一位毕业生以优异成绩考入西安音乐学院附属中学,开始更为系统地学习音乐。

克拉玛依区少儿合唱团成立于2010年3月。合唱团成立以后,采用理论与实践相结合与少年儿童相适应的多种教学方法,使孩子们在快乐中得到成长与提高,并在学期末进行汇报比赛、展演和表演,既锻炼了队伍,又丰富了周边居民的文化生活。

除此之外,克拉玛依区还成立了少儿艺术团、民乐培训基地、美术培训基地、木卡姆培训基地、舞蹈培训基地,在普及各艺术门类的同时,也开展了大量的文艺培训及公益性演出。

“政府购买+机构服务+免费普及”文艺培训模式的诞生,由克拉玛依区委、区政府倡议和主导,具体由克拉玛依区文化体育局和克拉玛依区教育局共同执行。

“它实现了政府、民办非企组织和学校三方的合作共赢,不仅提升了中小学生的艺术修养和道德品质,同时又为克拉玛依储备了大批文艺人才。”克拉玛依区文化体育局局长宋海霞说。

截至今年上半年,克拉玛依区已对校园艺术培训基地进行了整合,全年在14所小学开展了24个特色文化项目培训。

不止于此。克拉玛依区还通过出台《文化产业发展专项资金扶持办法》进一步加大政府向社会力量购买公共文化服务的力度,加强与文化企业、文化类社会组织的沟通与合作,创新公共文化服务品牌。

非遗传承保护:

剪纸走入青少年,亮相各节庆

一纸合同让自治区级非遗项目克拉玛依剪纸的传承人和协会得到不少鼓舞。

2014年7月18日,克拉玛依区文化体育局与克拉玛依区剪纸工艺美术协会签订“油城特色 创意剪纸”克拉玛依区公共服务项目合同书,有效期为1年。

为此,克拉玛依区文化体育局支付了12万元的购买服务经费,而克拉玛依区剪纸工艺美术协会则必须将经费用于各节庆的剪纸项目活动、针对各个群体的剪纸项目培训以及与剪纸项目先进城区交流合作。

截止2014年底,以普及性文化活动为基点,剪纸工艺美术协会在街道社区、老年活动中心开展活动63场次,参展学员作品230幅,共128名艺人参与。同时,为青年人开办了再就业培训班12课时,为中老年人开办了剪纸兴趣班20课时,在区属8所小学都开办了剪纸传承教育课堂,共240课时。

去年9月27日,剪纸工艺美术协会组织剪纸艺人和广大剪纸爱好者积极参与剪纸精品大赛。大赛是在区文体局指导和支持下举办的,是一届高水平、影响大的赛事,参展的139幅作品,得到了广大市民的好评。

另外,剪纸工艺美术协会还开展了3次“流动服务”下基层活动,向老百姓普及剪纸艺术的同时,也为基层百姓的文化生活增色不少。

在当地重大节庆活动现场,剪纸也得到更多亮相机会。在元宵节、端午节、儿童节、中秋节、国庆节等传统佳节中,专门为剪纸设立展示或展卖场地,形成关于剪纸的亮丽风景线。

相关制度设计:

正在完备,将吸收更多社会力量

常锋英透露,根据市委、市政府下发的《关于加快构建克拉玛依市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的意见》精神,以《克拉玛依市基本公共文化服务实施标准》为基础,克拉玛依将继续推进和完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的相关制度设计。

其中,《克拉玛依市政府购买公共文化服务指导性意见》、《克拉玛依市政府购买公共文化服务目录》、《社会力量参与公共文化服务的补助办法》、《社会组织参与公共文化服务优秀项目的扶持办法》等与调动社会力量参与公共文化服务相关的文件即将出台,将形成更多制度保障和激励机制。

未来,在公共文化服务领域,克拉玛依市将通过多种路径,着力吸收更多诚意参与、积极配合、精心服务、效能突出的多元参与主体,培育更多能够提供优质公共文化服务的新生社会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