将更多藏品展现在公众面前
——国际博物馆馆长高峰论坛共探博物馆保护、利用与规划
陕西历史博物馆举办的互动式文物保护修复工作展,吸引了大批年轻游客,同时也传播了文物修复理念。
本报记者 洪伟成 实习生 黄思宇
国家文物局年度博物馆年检备案情况显示,截至去年底,我国博物馆总数已达到4510座。近10年中,博物馆平均每年增长200多座,几乎每过一到两天,就有一座新馆落成。依照国家文物局提出的规划,到2020年,全国每25万人就将拥有一座博物馆。
博物馆的建设高潮不断引发思考:我们需要怎样的博物馆?我们的博物馆应该如何保护、利用,出于需求的考量,又该作怎样的规划?日前,上海博物馆举办以“文物保护与博物馆建设”为主题的国际博物馆馆长高峰论坛。法国凯布朗利博物馆馆长史蒂芬·马丁、日本京都国立博物馆馆长佐佐木丞平、日本东京国立博物馆馆长钱谷真美、德国柏林国家博物馆拉德肯(Rathgen)研究室主任艾娜·赖歇、故宫博物院院长单霁翔、南京博物院院长龚良、中国丝绸博物馆馆长赵丰以及上海博物馆馆长杨志刚作了主题发言,共同探讨博物馆的保护、利用与规划。
保护:“博物馆不是艺术品仓库”
最具感知度的博物馆保护方式应该是限流。2014年,上海博物馆全年参观人数首次突破200万人次,如没有每日限流8000人次的前提,访问量将更甚。故宫博物院院长单霁翔曾说:“游客无限制地增加,让故宫的文物和古建筑群都难以承受。”
近年来,博物馆制定了涉及面非常广的针对内部馆藏和面向大众来访的保护措施。“早期概念中,博物馆为馆藏而生,主要任务是维护和传承历史文化遗产。但经过多年的发展,它不应该仅仅是艺术品仓库。” 单霁翔说。钱谷真美在主题演讲《关于博物馆所必需的文物保护机能》中介绍:“文物即使保存在博物馆中也并非永久安全。为此,整顿文物周围环境,以预防为主、抑制劣化的同时,根据需要作小规模的修理,是东京国立博物馆保护修复的基本理念。博物馆所必需的文物保护机能有调查分析机能、预防保护机能、修理保护机能。三大机能的有效运用,能够实现文物保护和展示并行并安全实施。”
作为国内最早建立文物保护科技研究部门的文博单位,上海博物馆馆长杨志刚在主题演讲中梳理了上博50多年来的文保工作,并详尽介绍了9月11日举行落成典礼的上海博物馆文物保护科技中心。这座7层楼、使用面积达9142平方米的文保中心涵盖文物保护、文物修复、科技考古、古代工艺技术研究等研究和应用功能。今后,它将立足上海、面向全国,为上博文物科学保护和传统修复、自然科学和人文科学的融合发展作出努力探索,同时也为国内外博物馆文物保护修复研究、推广、合作、交流搭建重要平台。
利用:“吸引看似不会进博物馆的人”
坐落在塞纳河畔的凯布朗利博物馆不同寻常。馆长史蒂芬·马丁介绍,凯布朗利是一家身在本土,但以非本国文化为主导的博物馆,致力于收集和传播除欧洲以外的其他文化。不仅如此,身处老城区的它有着前卫的建筑风格,馆内展示风格则十分戏剧化,永久藏品区和临时展览区各占一半。展览内容从考古文物到当代艺术,贯穿历史和流行文化,还包含了一些其他博物馆没有纳入的领域。比如,它正在举办一场文身展,集结了全世界最知名的图腾设计师为博物馆制作展品,吸引了70万人参观,其中大多数是年轻人。“如果没有这个展览,许多认为博物馆象征着古老、守旧的年轻人,似乎永远都不会出现在这里。”他说。
以收藏传统文物为主的博物馆在今天如何吸引更多年轻人?佐佐木丞平也提到:“与以往相比,如今的博物馆观众更加多元、眼界更宽,年轻面孔也越来越多,这给博物馆提出了新的挑战。”据他介绍,京都国立博物馆一直致力于给不同的人群做培训,例如出租车司机。“出租车司机是城市的窗口,有他们帮忙传播博物馆文化,能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他说。此外,为了让曾经对博物馆不感兴趣的人进入博物馆,京都国立博物馆还在“平成知新馆”大厅内举办音乐会、派对,包括琵琶演奏、单口相声表演等,以此扩大粉丝群体。
规划:期待2020年的南北新格局
“一般博物馆能够展出的展品占藏品总数的10%以上,有的甚至达到百分之二三十,但是故宫博物院仅展出藏品的0.45%。”单霁翔说。馆藏文物众多、展览面积有限,一直是博物馆管理的一大难题,因此,世界很多著名博物馆都已经或规划建设新馆。
单霁翔透露,故宫博物院正计划在北京市海淀区建设一个规模约12.5万平方米的故宫北院区。此地原为故宫生产琉璃瓦的窑址,建成后最主要的功能是文物保护修复,还将建设古典宫廷园艺中心和数字博物馆。目前设计方案已确定,今年力争开工,预计2020年建成,借此献礼故宫600岁生日。
杨志刚则以《科技和人文互动,东馆与本馆并举——上海博物馆文物保护再出发》为题,介绍了筹建中的上海博物馆东馆。该馆计划建筑面积为10万平方米,预计明年开工,2020年建成开馆。定址于浦东核心功能区的上博东馆将成为集中国古代艺术收藏展示、古代文化教育、古代文化研究与交流及公众文化休闲娱乐的开放性公共平台,与位于浦西人民广场区域的老馆隔江呼应。东馆将集中书画,老馆则集中青铜器和陶瓷,形成上海博物馆“一体两翼、联动东西、特色清晰、相互合璧”的总体格局,向建设成为世界顶级的中国古代艺术博物馆的发展目标稳步迈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