洪伟成 黄思宇
上海市民文化协会成立大会暨第一届第一次会员大会日前在上海市社会科学院分院举行,首批百余名会员单位代表参会。“这是上海文化事业发展史上的一件大事,标志着上海文化体制改革取得新的成果,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迈入新的发展阶段。”上海市文广局副局长王小明在大会发言中说。
作为一个拥有2000多万市民的国际大都市,上海市民的文化需求旺盛,求知、求乐、求美的愿望日趋强烈。为顺应市民需求而举办的上海市民文化节,今年已经到了第三届,通过创新性的“举手”机制,吸引了越来越多的社会力量加入公共文化服务领域,催生了多元文化主体集聚、融合的广阔新平台。秉持“政府主导、社会支持、各方参与、群众受益”理念的市民文化节,打破政府包办文化活动的旧格局,积极探索市民文化活动项目社会化、专业化运作的新模式,让政府部门逐步“退居二线”,社会主体“抛头露面”登上公共文化大舞台。
“通过两年多的积累,一大批有资源、有能力、有热情的社会主体,包括各类文化机构、社会组织、企事业单位甚至个人,相继集聚到市民文化节的平台上,成为市民文化活动的策划者、组织者、举办者,极大地拓宽了群众文化活动的领域,丰富了市民文化活动的资源、样式和内容。”上海市群众艺术馆馆长萧烨璎介绍协会成立的背景时说,“成立市民文化协会就是为了吸引、激发、凝聚更多的社会主体,变一家办文化为大家一起办文化,变少部分人做文化为社会力量共同做文化。”
上海市民文化协会由上海市群众艺术馆与中福会少年宫、上海申通地铁有限公司、当天财富投资集团有限公司、上海全土豆文化传播有限公司等11家单位于2014年底共同发起组建。在上海市文广局、市社团局的指导下,协会的筹建得到了全市百余家企事业单位、社会组织的积极响应。经过半年多的筹备,终于获批成立。建设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对市民文化活动的开展提出了从理念到运作机制整体创新的要求。今年8月,上海市委办公厅、市政府办公厅正式印发《上海市贯彻〈关于加快构建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的意见〉的实施意见》,围绕本市率先建成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的总目标,主要任务中明确了进一步完善公共文化产品和服务供给,提出“建立上海市民文化节可持续发展机制”。
上海自2004年开始推进社区文化活动中心建设,从社区文化活动中心试行委托社会机构管理,到整合社会文化资源搭建公共文化资源配送平台,一直致力于公共文化服务社会化、专业化运行管理机制的探索。首届上海市民文化节期间即开始广发“英雄帖”,征集社会主体参与办节。据悉,“举手”参与首届市民文化节的社会主体便有500多家,市民受益人次达2900万;到2014年,参与主体同比增加了30%,市民受益人次更突破了3100万。
上海市民文化协会成立大会听取了协会筹备工作报告,审议通过了《上海市民文化协会章程》,选举并产生了协会第一届理事会理事、副会长、秘书长、副秘书长,并宣布由萧烨璎副会长暂行为期6个月的会长职责。上海市民文化协会成立后将为市民文化领域各类主体提供更广阔的平台和更大支持,以更加多样化的手段和灵活的运行机制,合理有效地集聚、利用社会各界力量运作、推进上海市民文化活动,满足市民不断增长的文化需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