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驻河南记者 张莹莹 通讯员 刘功银
资金“活”起来,舞台“亮”起来,队伍“强”起来,群众“乐”起来……连日来位于河南洛阳的新安县多种文化惠民政策和措施一起推进,让其文化事业蓬勃发展,文化的新风吹拂着新安,描绘出一道均等化发展的醉人风景。
9月28日,新安县组织专业人员对全县原有的业余戏曲团体进行验收,筛选出13个演出水平高、人员规模大、装备齐全的乡镇业余剧团作为扶持对象,并分别为每个剧团配备了3万余元的音响、灯光、服装等演出设备。
在文化投入上“不差钱”是新安重视文化建设留给人们的深刻印象。近年来,该县以创建国家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示范县为目标,不断加大政策支持和资金投入力度。把创建工作经费、免费开放经费、文化活动经费等纳入预算并足额拨付,并以不低于当年同级财政经常性收入的增幅逐年递增。2014年,县财政对文化事业的投入达到1923万元,人均文化事业费达到38.46元。此外,该县大胆创新,先后制定出台了多项优惠政策和激励机制,鼓励和支持社会力量参与公共文化服务建设。
新安县还不断推进公共文化设施建设,目前,已形成了多层次、多体制、上下贯通、相互联动的公共文化服务网络。高标准打造了县文化中心,全县11个乡(镇)全部建成了有独立院落的综合文化站,建成县、乡、村三级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工程服务站318个,覆盖率100%。继续提升文化服务水平,图书馆每周免费开放时间达到56小时,博物馆、文化馆(站)每周免费开放42小时,又先后建成了新安体育馆和新安奥斯卡影城。
每周四的晚上,新安县文化馆二楼培训室里都会传出新安黛眉女子合唱团成员跟着专业教师练习发声、演唱的声音。这些成员都是来自新安县各行业的演唱爱好者,一到培训时间,她们就会准时聚集在文化馆,接受专业教师的合唱培训。
“加强基层文化建设,关键在于培养优秀的文化人才。人才聚,才能事业兴!”该县文化广电新闻出版局局长王书林深有感触地说。
为了强化文艺骨干队伍,新安县注重文艺工作者的示范带动作用,从基层群众中发掘、培训文艺骨干,组建文艺团队。近年来先后组建了磁涧镇礼河村艺术团、石井镇石井村新农村艺术团等各类文艺团体20余个,并坚持有组织、有计划地排练节目,经常性开展演出活动。同时,在乡镇、企业建立了16个基层艺术培训点,探索组建了18支乡镇业余剧团,并进行专门的培训。
如今新安县在打造“河洛欢歌 唱响新安”广场文化活动品牌的基础上,又将广场文化活动延伸到各个乡镇,形成了县、乡、村联动的惠民格局,广场文化活动每年演出达100余场,受益群众约30万人。“天天有活动、月月有演出、人人都参与、无处不欢乐”的目标在新安已经基本实现,文化惠民均等化,让百姓真正成为文化活动的主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