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实习记者 付远书
2014年,文化部下发《关于公布国家公共文化服务标准化试点地区等名单的通知》,四川成都成为国家公共文化服务标准化试点地区以及国家基层综合性文化服务中心建设试点地区,是全国唯一同时获得两项国家级试点入场券的省会城市。试点工作将持续到今年底,届时文化部将对各试点地区的工作进行考核、验收。记者日前专程了解了成都两项试点的进展与惠民举措。
追求基层资源整合最大化
成都市锦江区莲新综合性文化服务中心举行的“法治锦江,你我同行”书画展吸引了不少当地居民的目光。据莲新街道负责人冯定介绍,这场展览由街道的一个书画社团承办,参展作品都由社区文化志愿者自己创作。
作为成都基层综合性文化服务中心建设试点,莲新综合性文化服务中心既办文化,又管理志愿者,还做法治宣传,在追求基层资源整合最大化的同时,文化服务中心还成为不少社区空巢老人的家,刘蕃玉婆婆便是这里的常客。她说:“儿女都不在身边,我白天就到这儿来,每月只需800多块钱,就能获得专业的日间照料,还能和老年朋友一起看电影、画画,晚上回家,由服务中心提供的‘长者通’呼援服务也能让我安心。”
记者看到,莲新综合性文化服务中心的一楼为残疾人空间,由残疾人王秀华创办的残疾人就业创业培训点便在此扎根。慕名而来的残疾人王香,经过培训已经可以用双脚刺绣,并因此成功就业。王秀华说,已有近百名残疾人在此参加了免费的刺绣、服装设计等课程,其中40%已就业或创业。
在成都6个村(社区)综合性文化服务平台建设示范点中,位于新都区龙桥镇的瑞云社区文化活动室(睦邻中心)于2013年5月开始运行,常年免费为服务范围内的社区居民提供早教、特色课业辅导、社区老人健康体检、社区文艺会演等配套服务。
在小小的文化服务中心里,成都立足自身定位,将国家指导标准确定的基本服务项目进行了扩充和适当调整细化,增加了文化鉴赏、公共教育、数字服务、特殊群众服务、流动服务等项目。截至目前,成都市已建成基层综合性文化服务中心示范点21个,预计到2017年底,全市将实现基层综合性文化服务中心全覆盖。
推出“5+4+N+1”标准体系
去年9月,成都市锦江区莲新综合性文化服务中心正式成为基层综合性文化服务中心建设试点。据锦江区文广新局副局长何彦介绍,为顺利推进试点工作,同时通过试点为全国提供经验,在深入调研的基础上,成都市文广新局提出了“5+4+N+1”的标准体系。“5”代表多功能室内文化服务、电子阅览室数字服务、图书室阅读服务、广播室播放服务、户外广场开展室外文化活动服务5项核心服务内容;“4”即4项必备服务内容,包括每个中心应具备文化宣传、党员教育、体育健身、便民服务功能;“N”,即各地结合实际自行选择开展的其他可纳入中心的特色服务内容,如电影放映、养老助残、社区救助、心理咨询等;“1”是打造一支特色文化服务队伍。
作为成都公共文化服务标准化的重要举措,成都自去年实现全市通借通还以来,读者凭借任一区(市)县图书馆的借书证,就可以到本馆或其他图书馆借阅和归还图书,查阅各图书馆的馆藏信息和借阅信息。“以前借书还要办理借阅卡,现在只需一张身份证,走到哪里都能借书还书,十分方便。”成都图书馆一楼大厅里,读者李锐拿出身份证,将上个月在成都市青羊区图书馆借阅的3本经济类读物归还,又借阅了一本小说。据成都图书馆馆长胡建强介绍,目前只要是在成都的读者,就可以享受全市7600万册阅读资源。“用身份证作为图书借阅一卡通,也是成都图书馆建立征信机制的一个考虑,身份证的唯一卡号将与读者诚信度联系在一起。”李锐说。
“一证通”的实现,也为图书馆向群众提供服务增加了N种可能。据悉,除了公共图书馆,成都市在天府广场、东郊记忆等地设立了24小时街区图书馆,读者凭二代身份证就可以在设备上自助办理借书证,取阅自己喜爱的书籍,在书香中畅游成都。
探索社会资源参与公共文化服务
在两项试点推进工作中,成都还积极探索引入社会资源参与公共文化服务,通过服务外包,激发出公共文化服务的新活力,让群众享受更加丰富多彩的文化大餐。据崇州市文旅局副局长石奕介绍,过去羊马镇的群众文化活动基础相对薄弱,文化站虽聘有3个文化专干,但工作人员流动性很大,组织群众文化活动缺乏连续性。去年,崇州市整合各方资源,将羊马镇文化站升级为多功能文化院坝,场地与硬件设施配备了,改善当地群众文化活动“无组织”现象成为当务之急。
崇州市新星艺术教育中心负责人唐红说,被授权托管文化院坝后,她将教育中心的美术、书法以及舞蹈培训资源带到了百姓身边,老百姓在文化院坝不仅可享受免费培训,还有了上台演出的机会。经过教育中心专业舞蹈老师的培训,文化院坝组织学员参加了四川电视台《耀舞扬威》节目,获得了三等奖。载誉归来后,文化院坝还组织坝坝舞队将获奖节目在镇里巡回演出。
今年4月,通过公开招标,艾迪讯电子科技(无锡)有限公司成为武侯区图书馆专业管家,这是武侯区图书馆首次引导社会力量参与新馆运行。“整个武侯区图书馆仅有3名正式员工,要保证图书馆基本运行都难。”据图书馆负责人介绍,通过服务外包,每个人工作职责更明确,而公司化管理拥有对人员安排的自主权,可以根据每个人的工作能力和态度,决定薪资待遇与去留。根据合约,政府除了为图书馆运行和开放服务提供经费保障外,还要按照公共图书馆建设和开放服务标准要求进行考核监管,确保其公益性和社会效益的最大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