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绝奢华之风 回归艺术本体

来源: 中国文化报

本报记者 许亚群

自2013年中宣部、财政部、文化部等五部门联合发出通知,要求制止豪华铺张、提倡勤俭办晚会以来,广大文艺工作者积极响应,以具体行动贯彻中央精神。“能不能搞出优秀作品,最根本的决定于是否能为人民抒写、为人民抒情、为人民抒怀。”2014年10月15日,习近平总书记在文艺工作座谈会上发表的重要讲话为文艺创作指明了方向。文艺工作者纷纷践行以人民为中心的创作导向,杜绝奢华之风,回归艺术本体,贴近百姓生活,创作了一批成本不高,却又深入人心、富有时代气息的舞台佳作。

2014年深秋的一天,宁夏回族自治区灵武市崇兴小学的操场上坐满了师生,平日里活泼好动的学生在这一刻仿佛也安静了许多。在大篷车搭建的简易舞台上,宁夏话剧团创排的《宁夏好人》正在上演。一幕幕由真实事迹改编而成的故事,深深感动着全体观演师生。没有名角大腕,没有奢华布景,却和广大农民兄弟、基层群众心连心,同欢笑,共落泪……

30多年来,宁夏话剧团的大篷车带着自创的剧目行驶了80余万公里,演出7000余场。“虽然我们近年正在努力开拓城市市场,但长期以来我们扎根农村、服务基层的‘大篷车’精神永远会体现在我们的舞台创作之中。那就是尽可能用最少的经费,排演最深入人心的戏。”宁夏话剧艺术发展有限公司总经理蒋全洲说。

“怎么操作的?”四川省宜宾市文化主管部门的几位负责人到自贡市考察取经时纷纷感叹。自贡市第15届文化艺术节近日谢幕,虽然本届艺术节的参与人数、活动数量均创下新高,然而经费却控制在50万元上下,创下新低。“往届开销都是80万元左右,但这届无论是从节目质量,还是群众满意度、参与度来看,效果反而更好了。”自贡市文广新局副局长殷嘉茂说。对此,殷嘉茂透露了3个“秘诀”:一是减少不必要的奖励。二是实行集中展演,时间、空间资源重复利用。三是协调相关单位,得到有关部门的大力支持。“其实,无论大到一个活动还是小到一个剧目,只要方法对路,节俭也可以办得很精彩。”殷嘉茂说。

“有观点认为压缩制作经费制约了院团的发展,但我认为这反而可以促使文艺工作者更加潜心地投入艺术创作。”湖北省京剧院副院长周琥说。2015年,湖北省京剧院虽然在各个方面节约经费,但演出场次不降反增。10月17日晚,武昌京韵大舞台座无虚席,一票难求,很多地方剧院代表慕名而至。由湖北省京剧院打造的新编传统剧目《楚汉春秋》凭借强大的演出阵容和融合改编,赢得观众喜爱。“《楚汉春秋》的火爆主要得益于京剧艺术本体的人性化呈现,比拼的完全是舞美、硬件以外的元素。”周琥说。

仅一辆卡车,所有舞美道具从哈尔滨拉到北京,简洁的舞台呈现的意境却是如此空灵清朗、如梦似幻。10月15日、16日晚,由黑龙江省评剧艺术中心创排的大型现代评剧《风雪夜归人》作为2015北京国际艺术品交易展的压轴演出在京上演,受到广泛好评。“注重回归文学本体和内心表达,留给观众欣赏艺术的自由空间是我的一贯追求,而过度奢华造作的舞美会干扰这一切。”评剧《风雪夜归人》导演陈健骊说。

9月18日,作为第二届丝绸之路国际艺术节参演剧目之一,由陕西省戏曲研究院创排的秦腔历史剧《大唐玄奘》在西安首演。西域大漠风情布景与慷慨悲壮秦腔音乐的相互交融,十分震撼。“一部戏要做到台上台下、门里门外都能演。如果不是这种作品,我们基本不会创排。”陕西省戏曲研究院副院长董利森说。在他看来,只为评奖或特定活动排演而成的舞台作品往往耗资过高,演出条件需求苛刻,难以带出门、下基层,违背了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相统一的原则。“排戏归根结底是要给广大人民群众看,不能把经费使用到无法惠及基层百姓的舞台创作上。”董利森说。

独奏《喜洋洋》的欢快、合奏《茉莉花》的优雅、歌舞《乐园欢歌》的喜庆……在首届安徽文化惠民消费季“好戏大家看”赴农民文化乐园慰问演出中,安徽演艺集团为基层百姓带去众多精彩文艺节目。“从全年的创作方向看,我们本着大戏深入人心、小戏贴近生活的原则,充分考虑到不同层面群众文艺欣赏水平的切实需求。而这些作品最大的共同点,就是花费很低。”安徽演艺集团董事长张居淮说,“自去年11月深入学习习近平总书记在文艺工作座谈会上发表的重要讲话后,我们迅速派出多支小分队深入各地基层,用了近一个月的时间采风感悟,最终创作出一批深受群众喜爱的优秀作品。我们发现,许多源自于生活、取材于百姓的优秀作品,其实并不在于多少资金投入,而在于打动人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