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薛 帅
“一部好的作品,应该是经得起人民评价、专家评价、市场检验的作品,应该是把社会效益放在首位,同时也应该是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相统一的作品……”自2014年10月15日习近平总书记在文艺工作座谈会上发表重要讲话以来,各地方院团、基层文艺工作者迎来了一个形势利好的春天。如今,耕耘一年,转眼已入冬,但他们的脚步没有停歇,很多院团仍在紧张排练、辗转于各地的巡演中。
立足本土,获两个效益双赢
“以项目为导向,以实现双效益为目标,朝着这个方向,我们得到了更多机会,走上了更大的舞台。”眼下,广东歌舞剧院副院长黄倩正带领舞蹈团忙于赴美演出前的最后排练。该院的大型原创舞剧《沙湾往事》将于明年1月亮相美国纽约林肯艺术中心。
完成了50余场的国内巡演,即将踏上国外的演出征程,在黄倩看来,他们已从刚转企时的“摸着石头过河”成长到“水到渠成”与“乘风破浪”的阶段,“借着东风,今年我们用一部精品打开了局面。”
天籁的音乐、绰约的舞姿、凄美的爱情,这部体现家国情怀的舞剧,从首演便得到当地观众的赞许,后又辗转于10多个城市演出,反响热烈。黄倩坚信,只有民族的才是世界的,只有立足本土、扎根人民的文艺精品才能产生社会效应,实现社会效益,进而带动经济效益。
当《沙湾往事》征战海外之时,一支绽放于海州的“民乐茉莉”正顺流南下,转战珠三角。从“华韵四季”惠民演出到“中国梦·丝路情”民乐巡演,再到携手中央民族乐团开启《红妆国乐》大型音乐会……江苏女子民族乐团这一年的行程满满当当。
江苏连云港演艺集团董事长、江苏女子民族乐团负责人颜金娥坦言,转企之初,集团也曾失去方向,一度低迷。“但在实践中我们越来越意识到社会效益的导向引领作用。直到近两年,特别是习近平总书记在文艺工作座谈会上发表重要讲话之后,我们更为坚定地将社会效益放在第一位,更加注重打造文艺精品和品牌。”
“这一年当中,为理清社会效益与经济效益的关系,我们在集团发展定位、资金分配等方面都作了相应调整,取得了丰硕成果。”颜金娥说。今年8月,江苏女子民族乐团从67个国家参赛团队中脱颖而出,荣获第十届乌兹别克斯坦“东方旋律”国际音乐节金奖。而其从2014年开启的“中国梦·丝路情”民乐巡演也已走过了西安、洛阳、西宁、银川、兰州、乌鲁木齐等10多个沿线城市。
扎根民间,凸显社会效益
同样是挖掘本土优秀文化,山西则将推动地方出精品升级为“群像”。今年10月,10部山西新创剧目进京展演,参展剧目涉及话剧、舞剧、音乐剧、儿童剧、晋剧等8个门类,全方位展示了山西舞台艺术的最新成果。其中,吕梁市民间艺术团所创排的舞剧《吕梁英雄传》第一次把马烽、西戎创作的这一红色经典搬上舞台。
“习近平总书记的讲话鼓舞人心,让我们更加坚信创作文艺精品的重要性。我能感觉到全国上下掀起了搞创作的热潮。”吕梁市民间艺术团团长渠全明说,这次进京演出的经历很宝贵,让全团对创作重新燃起热情,重拾对未来发展的信心。
这位基层团长已带团走南闯北10多年。从起初扎根吕梁临县,到后来在太原打拼16年,渠全明愈发认识到,扎根民间的好剧才有号召力。“从北京回来后,我们各个县都去演。13个县,计划每个县演两场,到了乡村,就演精编版,打磨出的好作品首先要回馈家乡的百姓。”渠全明说。
对本土文化的热爱,成为基层文艺团队创作的源泉与动力。在浙江,生活在莫干山下的德清人也有类似的文艺创作“情结”。
“带上一张老车票,听‘德清嫂’新唱《德清谣》。”由杭州越剧院和德清县联合创排的《德清嫂》曾让很多观众认识了德清,让德清从县级文艺创作梯队中脱颖而出。
而今年8月,另一部“以文艺的力量,关注生态,保护家园”为主题的舞台剧《德清谣》也获得不错的口碑。《德清谣》沿袭《德清嫂》“明星班”和“草根班”两个班底的巡演模式,草根班由德清本土演员组成,在该县文化礼堂巡演,以满足当地农村百姓的文化需求。
正如德清县文广新局文艺科科长张婕所说:“用文艺精品让德清人民更爱家乡,让外来游客爱上这片绿水青山,在实现社会效益的同时,还带动了文化产业、旅游业,这不就是在实现两个效益吗?”
两个效益平衡中,探寻广阔市场
在吉林,二人转很接地气,但不得不说,一些二人转作品存在着低俗的元素,并且演出形式单一、内容比较陈旧。“习近平总书记在文艺工作座谈会上发表重要讲话后,我们也在逐步转型。”吉林长春和平大戏院有限公司副总经理韦素芳举例说,今年他们在节目创排上做了试验,在二人转演出中穿插表演自制短剧《红高粱》、红歌联唱《民族脊梁》等。她告诉记者,他们准备打造“新二人转”的品牌,剔除二人转的一些负面元素,提炼民俗化特色与精华,打造一批扎根民间的精品。
而对于《沙湾往事》这样的大制作,前期投入800万元创排、国家艺术基金给予350万元资助,上千万元的资金投入,回报又如何?黄倩告诉记者,目前收入已和投入持平。“而且这才刚刚开始,我们的‘订单’已经排到了明年年中,2016年将迎来更广阔的市场,实现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相统一。”
2014年,江苏连云港演艺集团的总收入是1120万元,比2013年翻了一倍。“初衷是为了社会效益,但品牌打造出来后,它的回报会比一心搞经济效益还要好。”颜金娥说,“我们的民乐团第一轮巡演完,口碑和反响都不错,随着第二轮巡演的进行,市场会更为广阔。”
“从起初的政府买单、本地企业赞助支持,到如今去院线演出都有演出费,而且签约不断,我们的演艺人才留住了,队伍也相对整齐。”颜金娥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