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北:文化热心人带活基层文化

来源: 中国文化报

本报讯 (杨国勇 本报驻河北记者李秋云)“牛家庄是个好地方,名字悠久响亮。助人为乐讲奉献哎,不把乡亲忘……”连日来,河北省正定县南牛乡牛家庄村文化服务中心大院内时常传出欢快的歌声,十几位村民伴着歌曲《牛家庄之歌》的节奏载歌载舞,舞动红绸,准备在新年文艺演出中一露身手。 “牛家庄村就是名副其实的文化大村。”牛家庄村妇女主任刘小扣介绍,在村里文化热心人的带动下,该村已经成立了战鼓队、腰鼓队、秧歌队、太极拳队等10余支文艺队伍,先后自编自排了包括独唱、三句半、小品等30多个节目。

文化热心人热衷办文化,带动乡村文化繁荣发展,俨然已成为当前河北农村文化发展的一种新常态。正定县文广新局社文科科长祁彦利认为,文化热心人不仅对文化工作十分热心,而且大多具有很强的组织协调能力和艺术表演能力。据了解,在正定县近年组织的民间艺术节、鼓王争霸赛等大型文化活动中,有很大一部分参赛队伍是由文化热心人发起成立的,如国家级非遗项目常山战鼓省级传承人张书社发起成立的东杨庄常山战鼓队不仅参加过2008年北京奥运会的表演,还多次在其他省区市举办的各类汇演、展演中获奖。

“把依法治国理念改编进戏曲老调,让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寓教于乐中广为传唱,更好地服务农民、服务基层。”63岁的深州市榆科镇榆科村村民张占礼就是祁彦利口中具有较强组织协调能力和艺术表演能力的文化热心人。2009年,张占礼拿出多年积蓄,在自家庭院创办了集活动室、读书室、书画室等为一体,配备京胡、板胡等数十件乐器的“乡野梨园”文化大院。创办以来,“乡野梨园”文化大院的文化活动已经有了规律:即每月农历初七、十七、二十七都会举办票友演唱会,其间还穿插举办书画展、曲艺演出等文化活动。如今“乡野梨园”文化大院已累计举办活动300多场次,且经常组织成员到附近村镇免费巡演,足迹已遍布周边60多个村庄。日前,“乡野梨园”文化大院获评第六届全国“服务农民、服务基层”文化建设先进集体,成为河北省唯一获此殊荣的农村文化大院。

立足本土,发挥特长,为文化工作做贡献,是河北涌现出的文化热心人的基本特点。素有“民俗达人”之称的望都县广电局退休工程师、河北省民俗文化协会会员李田光就是这样一位文化热心人。自退休后,李田光一直致力于当地民俗文化的发掘与弘扬,先后出版了《望都土语汇集》等研究本土文化的著作6部,共计78万字。李田光凭着对民俗文化的浓厚兴趣和深厚感情,不仅出版了多部关于民俗文化的著作,还为河北省非遗项目、望都县独有剧种新颖调小戏《颖调缘》、《生日情》谱曲。

在推动基层文化热心人作用发挥方面,近几年,河北省委宣传部、省文化厅等单位先后通过启动文艺志愿服务基层百千万工程、“牵手京津冀、欢乐进万家”惠民工程等大型活动,开展“深入生活、扎根人民”主题实践活动,鼓励省、市、县三级文化工作者、专业文艺骨干到基层一线送文化、种文化,手把手、面对面传授专业知识和技能。

“紧锣密鼓的文化惠民活动,不仅有效激发了广大群众参与文化的热情,也让很多文化热心人在此过程中露了一手,并促使他们产生组建文艺队伍的想法。”河北省文化厅公共文化处处长张雪芳说,“由群众熟悉的、身边的文化热心人来开展文化活动,其效果是显而易见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