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型数字互动墙
苏州市公共文化中心官网
“我爱唱歌”报名网站
江苏省苏州市公共文化中心(以下简称“中心”)以数字文化建设为引领,充分运用互联网、多媒体、新媒体等技术手段,加快与现代科技、“互联网+”深度结合,全面转型升级公共文化服务的内容和形式,让最新的、最有吸引力的、最优质的文化成果惠及更多市民群众。中心突出实体空间的创新体验,以免费的无线网络环境打底,在苏州美术馆建成大型数字互动墙,全面展示馆藏油画、中国画、粉画等资源;画展永不落幕,观众能随意查看近期举办过的展览中的千余幅展品图片;双向互动便捷,观众可采用挥手、手指停留等方式隔空操作观看,还能点赞、下载;同步大数据采集,统计分析观众的喜爱偏好;观众通过扫描二维码,可以把作品“带”回家观看。
对观众而言,在美术馆观看展览只能欣赏正在展出的作品,错过展期就只能遗憾而归了。对美术馆来说,无法展示所有馆藏也很遗憾。以苏州美术馆为例,该馆共有藏品2000多件,其中不乏国家一级文物等珍贵美术作品。按照传统的展览模式,所有藏品展示一遍需要好几年时间,严重制约了美术馆社会效益的最大化。此次搭乘全媒体“快车”建成的大型数字互动墙,巧妙地解决了上述问题。
这面墙位于苏州美术馆大厅,由16块高清液晶显示屏分上下两层拼接而成。苏州市公共文化中心主任、苏州美术馆馆长曹俊介绍,这面墙可供8人同时使用。墙体中部上方装有能够捕捉动作的“雷达眼”,借助这一设备和人体感应、多点触控技术,观众可采用挥手、手指停留等方式进行隔空操作,点击观看自己想看的作品,还可进行点赞、下载等互动操作。
据曹俊介绍,“江南如画——中国油画作品展(2015)”是苏州首次在全国范围内以公开征稿的方式举行的全国性高端美术展览。许多观众反映没能看到展览,因此他们将作品通过这种手段展示了出来。此外,苏州美术馆所有馆藏的高清数字化图片,以及最近多次展览的400多幅展品图片,也都已存入该系统,可供观众随意查看。“我们还同步开始大数据采集,统计分析观众的喜爱偏好等。”曹俊说,以后这面墙还将展示国内外其他馆的数字化藏品,将这面墙变成永不落幕的大型画展。
国家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专家委员会主任、北京大学教授李国新对此认为,大型数字互动墙通过引进国外先进理念,在中国实现改造、消化、吸收、研发,创造了国内公共文化机构第一个“大型数字互动墙”。通过集成先进技术,该大型数字互动墙创新了公共文化机构展览展示的新载体、新形态,创造了公共文化服务的新手段、新方式,在公共文化服务机构数字空间构建中具有推广价值;打破了美术展览的时间、空间限制,让展览进入全媒体时代,有利于美术馆更好地发挥服务功能,对全市同类场馆提供现代公共文化服务具有示范引领意义。
除建成大型数字互动墙外,苏州市公共文化中心积极构建方便、立体、快捷的现代公共文化传播体系。官网全面改版升级,采取国际最先进的slider滑控操作模式,充分提升用户的访问体验舒适度;“微信服务平台”主动推送服务和活动资讯,方便市民查询各场馆资料信息,并可预约报名参加公共教育活动等。努力打造虚拟空间的自助服务,扩展延伸服务空间和社会职能。网上文化馆为市民群众提供场馆介绍、活动预告、免费开放项目和时间、展览讲座、视频欣赏、电子期刊、在线指导等数字公共文化服务。网上美术馆,将美术展览、作品及相关信息资源以数字化的形式在线上实时实景呈现。网上名人馆,将最新举办的东京审判首席检察官顾问倪征燠史料展和“中国的美术英雄”罗伯特·肖特史料展在线上全天候、全自助展示。此外,还组织开展“爱音乐 爱歌唱,让梦想成真——‘我爱唱歌’首届网络歌手大赛(2015)”,打通线上线下群众文化活动模式。(张己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