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丛丛
“六月三伏好热的天,二姑娘行程奔走阳关……”听着吕剧《二姑娘回娘家》选段,台下观众苑春芳连连点头赞叹:“唱得真带劲,那眉眼和表情,活脱一个甜美的小媳妇。希望在基层能有更多这样高质量的节目。”
这场别开生面的演出是山东省委宣传部、省文联主办的“我们的中国梦”——文化进万家活动的启动项目。为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在文艺工作座谈会上的重要讲话精神,1月11日,山东30多位艺术家走进临沂市费县马庄镇,为革命老区观众带去文化大餐,在寒冷冬日增添艺术温暖。
近日,山东省印发《关于2016年元旦春节期间广泛开展“我们的中国梦”——文化进万家活动的通知》,要求各级宣传文化部门实施一系列惠民、为民、乐民的文化服务项目,开展一系列内容丰富、形式多样,基层群众乐于、便于参与的文化活动。
说、学、逗、唱抖包袱的相声表演《学哑语》,旋律优美的流行歌曲《中国印》、《龙文》,一段段字正腔圆的京剧、吕剧、柳琴戏……当天,尽管露天广场上寒气逼人,艺术家们的表演却让现场欢乐气氛持续升温。在文艺演出的同时,山东省书法家协会、省艺术学院等以及临沂当地的书画家还为群众精心创作了一批书画作品,并送出代表吉祥如意的春联和“福”字。
为让更多基层群众感受文化魅力,艺术家还以文艺小分队形式分头进入乡村进行慰问演出。1月11日下午,在费县马庄镇顺和村,演出开场前20分钟,村文化小广场就已坐满了观众。看着舞台上精彩的杂技、曲艺表演,从临近村庄赶来的梁西忠举起手机把节目录成视频。“在农村现场看表演的机会不多,我要带回去给孩子们看看。”梁西忠说,艺术家能扑下身子到基层开展文化服务,自己很受感动。
受感动的不止是基层群众。陈丹丹、魏鹏宸、于芯源是济南市杂技团的演员,这3个姑娘穿着单薄的演出服,顶着接近零下10摄氏度的严寒天气,为村民演完杂技《晃圈》回到休息室后仍瑟瑟发抖。据了解,“我们的中国梦”——文化进万家活动她们连续参加了3年,演出任务繁重,腾不出时间休息是家常便饭。“虽然很累,但演出不能打折扣。大家送给我们掌声和鼓励,再多付出都值得。”魏鹏宸说。在群众的热切企盼下,山东快书表演艺术家阴军不得不返场,连续表演两段山东快书。他坦言:“虽然天是冷的,但是大伙儿的心是相通的,艺术家与老百姓谁也离不开谁。”
近年来,群众不断增长的文化需求、持续开展的文化下乡活动等,带动了许多基层村镇的文化自觉。顺和村第一书记闫军介绍,针对村里住户分散、文化基础相对薄弱的情况,该村建成4个文化小广场,用来组织、规范广场舞等文化活动,还通过使用农家书屋、民俗文化院等文化设施,帮助村民了解非遗、民俗等当地特色项目。另外,借助党风、村风“双风共建”,顺和村一批“党员先进个人”和“文化示范户”正成为该村文化建设中的积极引领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