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下乡,群众是主角

来源: 中国文化报

清 风

“拿完春联不要走,回头摆好姿势照相!”近日笔者跟团参与文化下乡活动,当地村干部这番命令式的“安排”听着很耐人寻味。这天,某地文化局到一山村送春联,上百副春联一亮相,热情的群众便纷纷围上前,但获得一副春联的过程着实复杂。

这一过程可概括为以下几个步骤:首先,群众站成几排,队列要整齐;其次,先听主持人介绍出席嘉宾及活动举办的“重大意义”,再聆听诸多“重量级”领导讲话,还要配合鼓掌;再次,依次接过春联,转身高举春联被拍照、录像;最后,个别村民要被推举出来接受媒体采访。几个步骤下来,有村民无奈地说:“拿副春联比干活还累。”

类似情景在文化下乡活动中并不鲜见。有些部门和单位甚至形成思维定式,到基层开展服务,一定要叫上媒体记者,然后让群众摆姿势,以便“做好宣传”。文化下乡本是惠民的好事,群众却被动化身配合宣传的“配角”。

文化下乡最终目的是让文化发展的成果最大程度惠及民众。把心思放在宣传造势上却不顾群众感受和惠民效果,无异于本末倒置。金杯银杯不如百姓的口碑,说的不就是这个道理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