将“老四团”精神继续传扬——国家京剧院赴宁夏“文化下乡”慰问演出及结对帮扶侧记

来源: 中国文化报

本报记者 薛 帅

50多年前,这里是无数热血青年、有志之士迁徙至此支援大西北建设的地方,是曾经的“中国京剧院四团”(即“老四团”,现为宁夏演艺集团京剧院)整团安营扎寨、传扬国粹的地方。1月9日至12日,带着与以往“走基层”略为不同的情结,国家京剧院“文化下乡”小分队在副院长陈樱的带领下踏上宁夏平原,深入银川基层,进行“三下乡”慰问演出,将国粹艺术的火种再度播撒在自治区的热土上。

“红灯”照耀几代人

“演员在台上演,我在台下默默地跟唱,一字一句都不放过。”对观众张玲来说,此次国家京剧院的演出给了她与家人太多可以分享与回味的感动。

1月10日晚,尽管室外温度已低至零下18摄氏度,国家京剧院仍将现代戏经典《红灯记》搬上宁夏大剧院的舞台。随着“粥棚脱险”“痛说革命家史”“赴宴斗鸠山”一幕幕推进,熟悉的情节再度唤起观众的集体记忆,演出渐入高潮,掌声、叫好声不断,火热的气氛蔓延开来,与剧院外寒冷的天气形成鲜明对比。

“我们这一代就是在这些红色经典的熏陶下成长起来的,希望现在的孩子们也能有更多机会接触它们。”此次与张玲一道来看戏的是她16岁的女儿,“以前总觉得《红灯记》离我们很远,长这么大头一次完整地欣赏它,看后彻底颠覆了我以往的看法,我们的国粹的确很炫、很酷。”女儿李奕然说。

京剧《红灯记》承载了几代人的共同记忆,而此次以第三代年轻演员为班底的演出,不仅给很多老观众带来了新鲜感,也更容易引起年轻观众的共鸣。“我们下基层是带着明确目标的,一要尽全力把高水准的艺术精品带给基层观众,二要在基层演出中不断地磨砺自己,使自己更快成长。”国家京剧院青年演员、《红灯记》第三代“李玉和”的扮演者张浩洋说。

国粹艺术润泽高龄票友

“这是继1958年看过一次‘老四团’的演出后,第二次有幸看到国家级院团的演出。”现已78岁高龄的秦长德向记者表达了他久违的感动。

1月11日一大清早,天还没透亮,国家京剧院一行已经来到了宁夏阅海养老中心,搭台、走台与反复调试后,演出正式开始,《沙家浜》、《杜鹃山》、《智取威虎山》里的经典唱段一经唱起,立刻引起台下反响,很多老人激动地跟唱,仿佛一起陷入了对曾经青春岁月的集体追忆。

“看也看不够,听了一段还不过瘾,还想看整台戏。”曾在宁夏大学音乐学院任教、现已退休的声乐教师张燕成坦言,希望国家京剧院这样的国家级艺术院团今后能多来银川演出。“宁夏多民族共融,需要更多精品艺术的润泽。作为一个教育者,一个艺术研究者,我希望艺术的魅力与感召力能给当下年轻人更多指引。”

“我们选择敬老院和老年大学,因为这里确实有大量京剧的忠实票友;而另一方面,我们走基层也有义务去关照老年人等特殊群体。”国家京剧院演出营销管理中心副主任朱利均说。在银川老年大学,国家京剧院不仅为学员们奉上了一台好看、好听的京剧唱段精粹集锦,还与“老四团”成员进行了互动。“老四团”退休演员张旭与老年大学学员现场为观众送上京剧《江姐》选段,让国家京剧院的艺术家们也叹服其“宝刀未老”。

结对帮扶,“老四团”重新出发

“退休后我便一直在老年大学教戏,继续着京剧艺术表演与教学工作。” 张旭1岁时便与父母跟随“老四团”来到银川,之后便一直“浸泡”在团里,十几岁便考入宁夏京剧院,工花旦和青衣,是京剧大师关肃霜的关门弟子之一。看了此次国家京剧院“文化下乡”的演出,张旭感叹:“这些年轻演员都很棒,我很羡慕他们,拥有这么多、这么好的机会与舞台。只有多下基层才能在各方面得到锻炼,‘角’不是天生的,是一点点练就的。”但当谈到“老四团”的现状,她却无比叹惋,“如今窘迫到没有老生、缺乏小生的地步,我们是时候去面对现实,重新出发了。”

1958年10月,宁夏回族自治区正式成立,为支援边疆建设,“中国京剧院四团”全体演职员连同家属近300人响应中央号召,整编制前往宁夏,包括李鸣盛、郭元汾、王和霖等表演艺术家在内,组建了宁夏京剧团。此后,远离首都北京的“老四团”京剧人,承担起扎根边疆、传播京剧的使命与责任。转眼半个世纪已过去,谷春才、谭韵扬、谭少英……这许多当年风华正茂的年轻人,如今都已是白发苍苍的老者。

“两院是手足,是兄弟,一脉同胞。” 国家京剧院院长张凯华如是说。国家京剧院与宁夏演艺集团京剧院经过多次交流沟通,目前已制定了详实的帮扶合作计划,结对帮扶工作已提上日程。据悉,国家京剧院将在剧目建设、人才培养、合作演出、内部管理等方面都将给予宁夏演艺集团京剧院支持。“以‘深入生活,扎根人民’主题实践活动为契机,国家京剧院与‘老四团’——宁夏演艺集团京剧院建立长期永久的帮扶合作关系,我们将采取多种形式的帮扶方式,为兄弟团的发展提供实实在在有益的帮助。”张凯华表示。

“如今各大艺术院团都在开展‘深入生活、扎根人民’主题实践活动,怎么搞、如何开展,需立足于院团自身特色,并带着想法和目标去服务有需要的基层群众。”朱利均说,“此次下乡让我们重拾起无比珍贵的东西,‘老四团’的故事令我们叹服,其精神在当下更需继续传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