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春:文化新春年味浓

来源: 中国文化报

苏志坚 本报驻吉林记者 常雅维

长春火车站北口,2000册图书随农民工归乡者一起踏上旅途;10部优秀国产影片让长春市57个省级贫困村的正月热闹起来……六大项210场内容丰富、形式多样、充满新意的文化活动让长春民众过了个暖心年、知识年、文化年。

2月1日,长春站地区管理局以长春站北口为窗口举办“书香长春”农民工带阅读回家活动,将2000册图书赠送给返乡的农民工。在沈阳打工从长春中转回家的董志德挑选了法律类书籍,从德惠来长春打工的朱玉超挑选了《元曲三百首》和《宋词三百首》。在便民服务亭内,专门为候车的农民工讲解农业知识、咨询农业问题的老师都是长春市文广新局请来的相关专家和教授,农民工时不时用手机拍照、录音。

“美丽中国梦、艺术暖春城”公益演出季从去年12月持续到今年2月22日,杂技、话剧、儿童剧、评剧等专业艺术团体慰问消防、派出所、文联、省高速交警、环卫先进工作者、省孤儿学校师生、留守儿童等群体。“猴年纳福·情暖人间”送文化下乡慰问演出让人们感到了扑面而来的年味,除长春市群众艺术馆、朝阳区文化馆、绿园区文化馆的文艺工作者,还吸纳文化志愿者,以联欢的方式到部队、敬老院、乡镇慰问基层群众。

如今,印刷的春联让人感觉千篇一律,在长春市图书馆和文庙孔子书院设立的“迎新春送万福”现场,书法家现场泼墨写春联、送福字,关云德剪纸、袁氏鱼皮画、于英刀刻画等非遗项目传承人现场剪、刻福字和窗花,5000副春联、2万个福字和窗花被人们乐颠颠地捧回了家。

在长春文庙游客服务中心设立的公益拍现场,长春市摄影协会的摄影家们组织开展的“千家万福”公益拍活动一直持续到2月13日。由于现场太过火爆,为了满足更多市民的需求,此项活动移师至长春市群众艺术馆。排长队等待拍照的老老少少热热闹闹,只要是一家三口以上,便可拍摄全家福照片两张,摄影家们在后期制作完毕后将电子版免费送给拍照的群众。

虽然还没到闹元宵的日子,长春市文庙广场举办的元宵节新春秧歌大赛的预备赛却早就开始了。在元宵节这天,经过各区初赛、市选拔赛,12支参加决赛的队伍将在这里一较高下。在长春市图书馆和长春市少年儿童图书馆还将举行“乐元宵·闹新春”灯谜竞猜活动。

当很多人过年期间在影院尽享《孙悟空三打白骨精》、《美人鱼》等大片的时候,长春市57个省级贫困村的村民也迎来了《危情营救》、《血战残阳》、《铁血江桥》等10部优秀国产影片。从2015年12月25日到2016年2月25日,每个省级贫困村放映2场,共放映228场,其中126场安排在春节期间集中放映。

“春节期间的各种活动再红火也将过去,文化传播却需要坚持与耐心。”长春市文广新局公共文化处处长朱向阳说。为了让文化的种子在各地生根发芽,从1月11日至2月27日,长春市2016年群众文艺公益培训启动,来自基层文化队伍的骨干和文化志愿者将接受舞蹈、瑜伽、声乐、书法、美术等专项培训。由于采取订单式服务,按需提供专项培训,培训效果已经显现。目前,一期和二期培训已在双阳区和榆树市结束,共培训9个班次,540人。2月25日至27日将在农安县进行第三期培训。一位基层文艺工作者说:“我们文化大院的秧歌队伍已经成熟了,但是广场舞还需要有个明白人来教,这次来省城主要是为了学习广场舞,丰富乡下的文化活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