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 (驻江苏记者王炜)2月22日元宵佳节,江苏南京夫子庙广场人山人海,绵绵细雨并未挡住游客的观灯热情,2月4日开始亮灯的秦淮灯会迎来参观高潮。
据了解,截至2月22日晚10时,当天超过35万海内外游客来到夫子庙、老门东和大报恩寺遗址公园等景区观灯赏景。正月十三至十五,赏灯游客总计超过114万人次。秦淮灯会组委会有关负责人介绍,人群热力图技术、“防走失系统”等新技术的运用,让本届灯会安全举办更出彩。
秦淮灯会又称“金陵灯会”,是流传于南京地区的特色民俗文化活动,主要在每年春节至元宵节期间举行。今年是秦淮灯会恢复举办30周年,也是入选首批国家级非遗项目10周年。本届灯会规模远超以往,灯组数量从2015年的66组增加到94组,灯会展区扩大到8个,除夫子庙、秦淮河、江南贡院、白鹭洲公园、老门东等往年布展区域外,今年还首次走出中华门、跨过外秦淮河,在大报恩寺遗址公园和晨光1865园区布展。
本届秦淮灯会举办规模扩大、特色鲜明,大量游客纷至沓来,对安保工作提出挑战。而首次启用人群热力图检测分析,是今年秦淮灯会安全顺利举办的一大特色。据南京市公安局有关负责人介绍,这是南京警方应用互联网、大数据等最新技术,通过与互联网企业、运营商的合作以及对空间位置信息的聚类分析和挖掘,首次对灯会核心景区等重点部位人群密度进行实时监测,“根据设定的临界值和数据模型,密度匹配不同颜色,形成人群聚集热力图,颜色越深代表人员越集中、颜色越浅代表人员越稀疏,从而实现对重点地区防拥挤、踩踏及区域人员流入流出等情况的综合研判及快速应对处置。”
针对灯会易发的儿童走失、游客走散等情况,灯会引入包括寻人微信群、寻人点、单兵组、寻人广播、智慧夫子庙大屏等具有开放式景区特色的“防走失系统”,成效显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