别让百姓总看你新鲜

来源: 中国文化报

院团下乡是活跃基层文化生活的重要抓手。尤其是国家级、省级院团,因演员水平高、节目质量过硬,演出颇受基层群众欢迎。国家一直提倡文艺院团多到基层演出,到百姓家门口唱戏,正是看到了这种需求。可观察部分院团,他们的下乡自觉性少、“为任务而演戏”的成分多。有的下乡挑地方,远的不去,穷的不去;有的则照顾人情关系,团长与哪个地方负责人熟,便到哪里去;更有甚者,所谓下乡就在省城周边转,说是要考虑演员伙食住宿。下乡不是请客吃饭,更不是郊区一日游,不从心里为百姓着想,这样的下乡不要也罢。

院团进基层,既是惠民,也是惠己。下乡送戏的过程,也是演员亲近群众、锤炼演技、升华意识的过程。老一辈艺术家为排一部戏,与群众同吃住同劳动数月,方能有接地气的作品。如今院团的演员专职蹲点采风的机会少,若下乡时再马虎,草草应付,他的技艺就难能得到锤炼和提升,表演也会显得浮华空洞。

我们也应注意到,一些院团下乡却沉不下去确有客观原因。比如考虑成本,每场演出补贴不富余,去遥远的山区就不如待在近处的平原;考虑时间,每年相关部门安排的送戏任务重,多次转场不单成本增加,在时间上也不允许。这些问题需要购买文化服务的主体未雨绸缪,考虑周详。

破解个别院团为完成任务而下乡的难题,需要相关部门在制度设计上谋划,比如减少随机性、细化购买目录、周详考虑演出地点。而最关键的,还是需要院团真正树立以人民为中心的导向,尽可能多地沉下去,别让基层百姓看你都新鲜。(清 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