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驻四川记者 王雪娟 付远书
5月13日,“锦绣四川·好戏连台”四川省优秀文艺作品演出季在四川省川剧院拉开帷幕。据悉,本次演出季将呈现四川省乃至西南地区近10年创作的近50台舞台艺术精品,老百姓通过文化惠民卡最低只需20元就能观看一台精彩剧目。
近年来,惠民演出在各地屡见不鲜,然而如何将“惠民”二字真正落到实处,还要看供需对接是否及时、有效。四川省今年初成立四川省院团联盟,对全省文化艺术资源、剧场资源、观众资源进行了有效整合,同时积极运用“互联网+”与大数据服务,推出全省联网通用的文化惠民卡,更好地实现了文化惠民的供需对接,目前,文化惠民卡会员已近2万人。
惠民卡打通需求和供给
“如何让广大群众了解我们的演出信息,这是个难题。”据四川交响乐团相关负责人介绍,有节目想要推广,却无法精准定位目标受众,一直是困扰着他们的一大“心病”。随着四川交响乐团“音乐之家”艺术推广平台的开启,四川交响乐团每月便有了固定的惠民演出平台。他们借鉴通讯行业对“客户”精准投放信息的方式,留下前来观看演出的观众的联系方式,再结合微信、微博等新媒体形式,一对一向群众发送演出信息,以更新颖、更时尚的宣传方式吸引年轻人走进音乐厅,文化惠民卡就是由此诞生的。
5月6日晚,“音乐之家”惠民演出在成都“东郊记忆”上演,票亭门口排着一队拿着文化惠民卡等待换票的“卡民”。“惠民卡绑定的微信可以及时提醒我演出时间、演出地点等信息,所以不用提前去抢票了。”市民张睿兴奋地告诉记者。据悉,目前四川文化惠民卡在简阳、南充、内江、遂宁、达州等地已经实现全省联网,文化艺术爱好者们无论走到哪里都可以通过惠民卡来观看演出、享受艺术。
“惠民卡的确为我们院团找到了一个新的面对观众的方式。”文化惠民卡很快就普及到四川各大院团,四川省川剧院院长陈淳表示,舞台艺术要惠及有观演需求的人,根据需求来服务,这也是文化“供给侧”的一种表现方式。通过文化惠民卡的办理和发放,院团基本圈定了对文化演出有需求的人群。
5分钟内有问必答
5月13日下午15时35分,四川交响乐团“音乐之家”微信群正热闹地讨论着即将开演的交响乐演出,网友“雅韵”突然抛出一连串问题:“请问外省人员可以办理惠民卡吗?都需要些什么手续?办卡需要缴纳费用吗?”群里沉寂了一会儿,难道中心的工作人员没看见?还是说之前制定的规定难以贯彻执行?15时39分,“您好,外省人也可以办理惠民卡,不用带身份证,也不需要办卡费用。”盯着屏幕,四川交响乐团宣传推广中心相关负责人的脸上同样露出了满意的微笑,团队对于“5分钟内必须回复网友提问,否则罚款”的规定执行起来还真是一点也不含糊。
早在四川省院团联盟成立之前,四川交响乐团就成立了专门为乐迷服务的“音乐之家”,在成都“东郊记忆”推出了多场公益活动,当时也有专门负责发布通知和解疑答惑的网上交流平台,但类别和人数远没有现在多。“惠民就是要接地气,真真正正将服务落到实处”,秉承这一理念,四川交响乐团重新梳理了文化惠民卡的会员服务,建立了QQ群、微信群等多个交流平台,包括音乐之家福利、少儿艺术教育和义工服务等。据统计,目前的粉丝总数已经达到3万多人。通过高效便捷的数字化手段进行交流,更多的演出资讯、艺术知识能第一时间到达群众手中。
“音乐沙龙” 推广普及艺术知识
什么是起承转合?音区变化代表怎样的情绪?4月29日晚,在由四川交响乐团举办的“音乐沙龙”上,四川交响乐团双簧管首席李卓婷和乐队首席刘勇针对即将上演的《东方情韵》交响音乐会,提前为乐迷们带来了一场讲解赏析。“太奇妙了,听老师这么一分析后再听,又是不一样的感觉。”听众陈蓉表示,“我想5月6日的音乐会我可以带着另一种角度跟意境去欣赏它了!”
据了解,四川交响乐团2016音乐季将从5月持续至11月,12场高水准音乐会不仅有世界经典作品,还把国际知名乐团、艺术家也请到四川。为了让群众更好地理解和欣赏每一部高水准的作品,此次音乐季将在每场音乐会开始前一周进行免费开放的讲解赏析,吸引群众欣赏和关注交响乐。
除此之外,作为四川交响乐团入驻成都“东郊记忆”的“送文化”服务窗口,“音乐之家”还将开展向普通市民提供专业器乐、声乐教辅咨询的“音乐门诊”、与观众近距离接触的“街头音乐秀”等,邀请广大市民群众近距离感受演出,满足不同观众从文艺欣赏、艺术普及到专业知识提升等各方面的公共文化服务需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