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中山:“七化”并举推进文化志愿服务

来源: 中国文化报

谭志红

7月8日,广东省中山市青少年学生又迎来了一年一度的暑期文化嘉年华——“绿色暑假·缤纷文化”2016中山市暑期文化活动。在这场覆盖城乡、部门联动、文化志愿者广泛参与的品牌活动中,专家志愿者、亲子志愿者、指导老师志愿者深入各级文化场馆、社区、农村,开展形式新颖、充满文化气息的文化志愿服务。近年来,中山市大力加强志愿服务体系建设,建立起一支成体系、有规模、规范化、常态化和专业化的文化志愿服务队伍,成为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的生力军。

规范化管理:行有规范,做有标准

中山的文化志愿服务起源于1988年。当时,中山民间文艺工作者开展“敬老万人行”活动,组织文艺队伍以演出巡游的方式筹款敬老。此后,中山每年春节期间都组织开展这一活动,文化志愿服务精神也如星星之火燎原,薪火相传二十八载。

2009年,中山市公共文化服务志愿者总队正式成立,2015年易名为中山市文化志愿者总队,由市文广新局分管领导任总队长,并在各文化事业单位和镇区文化站成立分队,广泛吸纳专业文化工作者、基层群文骨干、文化能人和各类社会组织加入,形成了自上而下、层次完备、相互协调的文化志愿服务“总分队”组织架构。目前,全市成立了39支文化志愿服务分队,拥有注册文化志愿者7868人,其中具有文艺专长的文化志愿者5580人,占总人数的71%。

为推动文化志愿服务工作走上规范化轨道,中山市制定了《中山市文化志愿者管理办法》、《中山市文化志愿服务工作准则》,编印了《中山市文化志愿服务实务手册》,让文化志愿者“学有教材,行有规范,做有标准”。

常态化服务:平均每年开展1839场活动

中山市强化对文化志愿工作的服务保障,已建立起“总队负担一部分,分队解决一部分”的经费投入机制,为文化志愿者提供餐饮、交通经费、医疗卫生等基本保障。据统计,该市平均每年投入文化志愿服务的经费超过100万元。

将文化志愿服务纳入积分落户政策体系、组织开展全市文化志愿服务星级评比、文化志愿者观看文艺演出可享优惠……通过《中山市文化志愿服务嘉许回馈项目实施办法》,中山加大对文化志愿服务的激励和回馈。

在中山市文广新局的指导下,中山市文化志愿者坚持面向基层、服务群众,依托“三馆一站”和农村文化室等公益文化设施、“你点我送”等各类文化惠民工程,以及春节、端午、中秋、国庆等重要节日、纪念日开展丰富多彩的文化志愿活动,实现了市、镇、村三级公益文化设施和公益文化活动全覆盖,提供文化志愿服务近百项,有力支持了公共文化服务。

据统计,近5年来,中山全市平均每年开展文化志愿活动1839场,文化志愿者平均每人每年服务时数超过28小时。

专业化提升:设立文化志愿者学院

中山在市文化馆设立了文化志愿者学院,建立了“岗前培训——通用培训——专业培训”的系统培训机制,将文化志愿者培训工作与全民修身文艺课堂、春秋季公益培训班、绿色暑假公益培训、农村文艺骨干培训和社区艺术团文艺骨干培训等有机结合,每年统一组织开展文化志愿者学习培训活动,不断提升文化志愿者的服务意识、服务能力和服务水平。过去5年,中山市平均每年举办文化志愿者培训活动100多场,累计培训文化志愿者10077人次。

中山市有一支专家型、指导型文化志愿服务队伍,吸纳了国家一级演员柏崇新、知名歌唱家崔峥嵘、舞蹈编导吕梓民等文艺界的名人名家和高级专业人才参与文化志愿活动。这些文艺界专家学者积极发挥“领头羊”作用,在不同领域推动志愿服务蓬勃开展,有效提升了文化志愿服务队伍的专业素质和服务水平。

信息化支撑:实现线上线下联动

2015年6月,中山市以“互联网+”思维,开发了综合性大型志愿服务平台——“志愿中山”,设置了“活动矩阵”“精准签到”等多种功能模块,打造了集在线注册、实名认证、活动发布、签到签离、时数统计、组织管理、活动传播、互动交流等功能于一体的移动综合服务平台系统。依托“志愿中山”平台,文化志愿者服务信息在文化系统以及各类志愿者组织之间形成信息及时传递、共享的交互式网络管理机制。

中山文化志愿者队伍还以社区文化O2O平台为支点延伸服务触角,将文化志愿服务精神、服务队伍、服务项目送到所有行政村(社区),并利用O2O平台广泛发布招募、活动、培训等综合信息,搜集群众文化需求,组织开展“众筹式”“点送式”文化志愿服务,实现线上线下联动。

项目化拉动:

去年培育60个服务项目

中山将项目创投理念引入文化志愿服务,以此激发文化志愿者团队的社会创作力。中山市文广新局联合市社工委连续举办了三届“博爱100”公益文化创投活动,通过优化培训和竞争扶持实施文化志愿服务项目,不断拓展服务领域,扩大服务覆盖面。

2015年,中山成功培育“社区积分阅读计划”“430课堂”“社区文艺站·梦想大舞台”等60个文化志愿服务项目支持国家基层综合性文化服务中心试点工作,以近百万元种子基金撬动社会资金数百万元。如石岐区民生社区“430课堂”每周一至周五下午四点半开课,为困难家庭、异地务工子女提供学业辅导;小榄镇九洲基社区利用阅读积分、阅读奖励方式,鼓励读者走进图书馆。

中山市还以项目孵化形式促进文化志愿服务多样化。中山市文化志愿者学院设立了项目服务孵化基地,为市属文化场馆、基层综合性文化服务中心及社会组织文化志愿者提供策划组织文化志愿服务的园地,针对不同群体、不同社区(村)建立起各具特色的文化志愿服务项目。在市文化志愿者学院的帮助下,达达熊荒岛图书馆策划了“72小时书店”“旧城文化保育”和“赛先生课堂”等文化志愿服务项目,今年“4·23”世界读书日期间,达达熊荒岛图书馆“72小时书店”开展了10多项新鲜有趣的公益阅读活动。

社会化运作:

大力培养民间服务团队

中山市39支文化志愿服务分队中,有8支是社会机构组建的。通过广泛发动社会组织参与文化志愿服务,中山市先后吸纳了中山市家里公益服务中心、七彩鲸鱼故事家族、中山博雅书店、中山达达熊荒岛图书馆、中山市清风自由人公益服务中心、中山火炬歌舞团、中山邮政、全通教育股份有限公司等各类社会组织加入到文化志愿者队伍。

中山市专门设立了民间文艺团队资助专项资金,采取竞争性选拔机制重点扶持通过专家评审的民间文艺服务团队,以大力培养民间文艺服务团队。如今,全市279个行政村(社区)平均建立起至少3支开展常态化文化志愿活动的文艺团队。

目前,中山市已基本形成以市文化志愿服务总队为龙头,以文化志愿服务分队为骨干,企事业单位为补充,全社会共同参与的文化志愿服务新格局。

品牌化引领:

已形成35个品牌活动

品牌建设,是中山市文化志愿服务的重要引领。在推动文化志愿服务规范化、常态化、专业化的同时,中山发挥各单位、各部门的特点和优势,统筹整合服务资源和项目,积极培育和打造文化志愿服务品牌,示范带动全市文化志愿服务工作向前发展。

目前,中山市已形成“你点我送”文化惠民活动进基层、“市民大舞台”“绿色暑假·缤纷文化”“书香中山”等35个品牌活动,每年服务群众超过135万人次。

如“绿色暑假·缤纷文化”暑期文化活动已连续举办了10年,广泛发动文化、教育、共青团、妇联及社会组织、企业的人士参与文化志愿活动,利用暑假提升青少年及家长的人文素养。

又如“书香中山”文化志愿者在行动系列活动中,中山将“文化志愿服务”和“全民阅读”有机融合,为市民带去极具广度和深度的阅读嘉年华。2015年,该项目被评为广东省文化志愿服务优秀项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