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南举办“渔乡鼓韵”首届渔鼓汇演

来源: 中国文化报

本报讯 (驻湖南记者张玲 通讯员胡敏 廖晓菲)7月18日晚,“渔乡鼓韵——首届湖南渔鼓汇演”在湖南省文化馆群星剧场举行,来自常德、衡阳、永州等地的12个渔鼓精品节目同台演出。

湖南曲艺有丝弦、渔鼓、弹词、小调四大曲种。其中,湖南渔鼓的历史可上溯至唐宋时期的“道情”,明清时期最终形成湖南地方性的曲艺形式,其表演形式采用湖南方音,说唱相间、以唱为主,在长期发展中形成了湘中、湘南和湘北、湘西各自不同的说唱风格。2014年,湖南渔鼓被列入第四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当晚的汇演现场,由临澧县文化馆选送的单口渔鼓《娘教女》、慈利县文化馆选送的《渔乡鼓韵说巧配》、武陵区文化馆和该区北正街小学选送的少儿渔鼓《求学路上》、衡南县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心选送的衡南渔鼓《菜园风波》、祁东县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心选送的《游龙戏凤》、零陵区文化馆选送的《古情古韵零陵城》等代表各地不同风格的渔鼓节目同台献艺。

7月19日,参加汇演的渔鼓节目还在长沙火宫殿坡子街总店和画意江南红星曲艺社进行巡演,让更多长沙市民亲身感受湖南各地渔鼓的不同韵味与风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