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站莫成摆设

来源: 中国文化报

怒 放

近日,笔者到基层调研乡镇文化站工作,发现有些文化站把群众文化做得风生水起,文化站长在群众中威信极高。但也有一部分文化站长整日无所事事,既不积极带领群众开展文化活动,也不举办各类培训、带群文队伍、创办群文品牌,对文化站的基本功能一问三不知,文化站完全成了摆设。百姓对此特别不满意,管这些文化站叫“空壳站”。

各级党委、政府日益重视文化建设,但一些地方“说起来重要、做起来次要、忙起来不要”的情况仍然存在。认为“乡镇文化站关一年门不会有人上访,上级也无人追查”,是文化站成摆设的重要佐证。此外,很多文化站长不但自身业务能力不强,还认为文化工作“没出息”“权力小”,工作懈怠。长此以往,文化站在群众眼中可有可无,能不成为摆设吗?

乡镇文化站是面向广大群众,旨在满足基层群众精神文化需求和提高文化素质的重要平台。政府给钱给物给设备,下大力度建设文化站的初衷自不必多言。文化站和站长不作为,导致群众颇有怨言,群文建设停滞不前甚至倒退,文化站成“空壳站”的问题必须引起高度重视。

首先,政府在加大文化投入的同时,要把爱文化、肯吃苦、有思路的人充实到文化站长队伍中,肯定其在工作中取得的成绩,激发其工作热情。其次,建立健全考核机制、奖惩机制和监督机制,将文化站工作纳入政府日常工作,彻底解决文化站工作“无人管、无人问”局面,确保工作有效开展。再次,加强政府对文化站工作的指导,鼓励文化站制定文化发展长期规划,谋划创办群文品牌、挖掘本土文化人才、培养各类群文队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