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12日晚7时,距离中蒙国境线100多公里的新疆哈密地区沁城乡还是艳阳高照。当地农牧民忙完一天的活儿都奔着乡里的文化服务中心而来,到了才发现三五成群的孩子早把300个座位占满,有人甚至开车从几十公里外赶来,就想看看究竟什么是动漫儿童剧?
2500公里,这是河南距新疆哈密的距离,但千里之遥阻隔不断河南文化工作者对边疆群众的牵挂,8月12日至16日,河南艺术中心创排的大型动漫儿童剧《披上狼皮的羊》远赴新疆天山南北,在哈密地区伊州区沁城乡、巴里坤哈萨克自治县和伊吾县开展了3场公益演出,受到当地家长、孩子们的热情欢迎。
“当地百姓大部分都没有看过这种儿童剧”
《披上狼皮的羊》是在小朋友们熟知的《披着羊皮的狼》、《小羊喝水》等经典寓言和童话故事基础上进行大胆创新,提升凝练出来的新编童话故事。讲述了一只善良、勇敢的小羊带领伙伴们与狼勇敢作战的故事。该剧融合动漫、人偶、音乐剧和经典寓言等多种元素寓教于乐,让观众在欢笑中体会到了什么是团结友爱、不畏艰险。目前,借助保利集团的院线,该剧已在全国11个城市演出16场。
“这么好看的儿童剧年年都来这里演一次吧!”8月13日,看完演出,巴里坤哈萨克自治县文化局工作人员对剧组演员激动地说。散场后,无论是汉族、维吾尔族还是哈萨克族的孩子们都还沉浸在生动的剧情当中,兴奋地跑上舞台模仿“小动物”们的动作。
这场演出同样在距巴里坤哈萨克自治县数百公里外的边境小县伊吾县引起了热烈的关注和讨论。演出前几天,该县影剧院门前的大屏幕上就挂出了该儿童剧的宣传视频。90分钟的演出中,台上演员与台下观众亲密互动,一些小朋友还被邀请上台与“小动物”们跳起活力四射的“草原拳击操”,全场观众被跌宕起伏的剧情吸引,现场掌声、笑声不断。演出结束后,伊吾县相关领导把一面代表感谢的锦旗交到了河南艺术中心主任王仕俊手中,伊吾县副县长梁国霞激动地说:“当地百姓大部分都没有看过这种儿童剧,感谢河南艺术中心送文化进伊吾。”
日夜兼程,欢笑送到最需要之地
对河南艺术中心的全体演员来说,把“十二生肖儿童剧”带到新疆是一个一直以来的愿望。“这次公益演出很早就开始酝酿了,我们特意选择了比较偏远的三个地区,最远的一场走了4个多小时山路,演员们非常辛苦,但也很值得,当地群众的热情让我们有种责任和激情,要把公益演出做下去。”王仕俊说。
为了把欢乐送到边疆,演职人员克服了重重困难。仅坐火车从河南到达哈密就花费了31个小时,两名运载道具的司机更是驱车数千公里,翻越茫茫戈壁和山川,提前赶到把道具安装完毕,演出结束后来不及休息,又连夜赶往下一站。由于语言不通,演员们担心边疆的孩子理解不了剧目内容,放慢语速的同时,突出肢体语言和表情,力求用音乐的魅力打动观众。
值得一提的是,哈密市文广新局副局长范志军是2014年河南省文化厅选派到新疆的援疆干部,在新疆工作两年,范志军和其他援疆干部把大部分时间和精力都放到了改善边疆群众的精神文化生活上,很少有机会和家人团聚,这次,得知河南老乡要来哈密演出,心里特别高兴。“这边工作条件虽然辛苦,但是看到当地百姓的文化生活有了起色,也特别有成就感。河南艺术中心能送演出到哈密,对当地的文化建设也是一大推动。”范志军说。
儿童剧援疆填补空白
“哈密虽然距河南很远,但自古以来,一条丝绸之路把两地紧紧连在了一起。现在党和国家赋予了丝绸之路新的内涵,国家的文化援疆战略把我们联系得更加紧密了。” 河南省文化厅副厅长曲径表示,“五年前,河南和哈密结成帮扶对子,在我们的共同努力下,两地文化建设都取得了很好的成绩。这次儿童剧展演是河南文化部门文化援疆的重要组成部分,希望通过演出,促进民族团结,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精髓传递给边疆少数民族儿童。”
据悉,河南省对口援建哈密已进行至第八批,文化援疆正发挥越来越重要的作用。河南省文化厅此前派出了多支队伍到哈密演出,形式囊括了豫剧、歌舞、杂技展演和非遗展示等,观众主要以成年人为主,专门为儿童准备的节目一直没有,儿童剧援疆填补空白后,使河南文化援疆受益人群更加广泛。(本报驻河南记者 陈关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