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龙江:朗诵比赛激发农民阅读热情

来源: 中国文化报

初秋的北国一派丰收景象。8月23日,“阅读助力人生——黑龙江省第二届农民朗诵演讲比赛决赛”在黑龙江省图书馆上演。全省13个地市推荐的41位选手表演了36个节目,经过激烈角逐,评选出一等奖5名,二等奖10名,三等奖26名。至此,历时两个多月、几乎覆盖省内所有乡镇村屯的黑龙江省第二届农民朗诵演讲比赛收官。

赞美黑土地

“我站在广袤的田野上,与稻花麦浪一起高唱,歌声中飞出金色的幸福,丰收的乐章在黑土地里绽放……”萝北县双河村村民单志军和前卫村村民戚英参赛的节目《我骄傲,我是文化教员》拉开了决赛的帷幕。单志军对萝北县文体局科员孙平创作的这首诗产生了强烈共鸣:“我就是文化教员,这不是在写我吗?”

大赛共收到诗歌、散文、随笔等题材的作品10099件,其中赞美家乡、歌颂时代的作品就达9100多件。决赛中,依安县图书馆馆员程珊丹创作的散文诗《五色土》,在孙鑫和刘晶娜声情并茂的朗诵下,让全场观众大为震撼。林甸县六屯村农民石贵朗诵的《红土地上的爱情绝唱》虽然只是一篇几百字的短文,却让观众深深反思。同江市兴华村农民张宸睿创作并朗诵的作品《同江颂》,把同江市农村改革后发生的变化写到纸上、说到口上,一幅美丽的田园画卷展现在评委和观众眼前。张宸睿说:“一想到同江的美,我就写不够、说不够。”

此次大赛鼓励支持参赛选手多朗诵演讲讴歌时代、唱响主旋律的作品。为此,黑龙江省图书馆以歌咏家乡、吟诵黑土、读书励志为主题,专门为参赛选手印制了《推荐作品集》、《推荐目录》和《参赛与表演作品集》。黑龙江省图书馆馆长高文华介绍,大赛的目的就是通过这种方式带动更多农民认知读书的重要性,爱上阅读。

放下活计去参赛

自今年6月开始,由黑龙江省文化厅主办、黑龙江省图书馆承办的黑龙江省第二届农民朗诵演讲比赛就以文件、会议形式向基层下达,并向社会发布。大赛通过选拔推荐的形式经由乡镇文化站依次向县、市、省图书馆选送,参赛选手通过层层评比、推荐,最后走到决赛的舞台。

鸡东县平阳镇金生村村民李金星6月中旬接到镇文化站的通知:7天后参加文化站组织的大赛选拔赛。正在地里干活的她二话没说,马上联系该镇新发村农民作家孙华玉,孙华玉当天就为大赛专门创作了一首讴歌平阳镇的散文诗《古镇新篇》。李金星放下手中的活计,每天从早到晚嘴巴不停地练,6天后,她通过镇文化站选拔赛的评选并获得参加县里的选拔赛资格。李金星意识到,要想进决赛,朗诵演讲的方法很主要,为此她到县电视台、鸡西市电视台专门向播音员和主持人请教发声技巧,同时在网上寻找这方面的知识。功夫不负有心人,李金星获得省赛初评的入选资格,经过初评后进入决赛,最终获得二等奖。

两个多月的时间,从省到各地市县区文广新局及图书馆,各地集中组织开展的农民朗诵演讲比赛多达901场次,参与农民13985人,几乎覆盖全省所有乡镇村屯。

村里的图书室热闹起来

鸡西市城子河区新阳村农民方正智将自创散文诗《种子》饱含深情地展现给评委和观众,不到300字获得6次掌声,最终获得一等奖。据了解,方正智接到大赛通知后,新阳村的几十位朗诵演讲爱好者不但自己翻阅书籍搞创作,还发动亲戚朋友共同参与,村里的图书室热闹起来了。

大赛评委、东北农业大学影视传媒系主任郭弘评价参赛选手:“有乡村教师,有养殖大户,有学生村官,更多的是普普通通种地的农民,虽然身份职业不同,但他们有着共同的爱好和追求,那就是读书。在比赛中,有温和舒缓的故事讲述,有慷慨激昂的红色感怀,这些都彰显着新时代黑龙江农民积极向上的心态和爱读书、爱创作的精神。”

黑龙江省文化厅副厅长韩慧峰表示,比赛旨在推进农民阅读习惯的养成,让农民喜欢书、爱上书、读好书,从而提升农民的文化素养。本届大赛无论从参与人数、作品质量、朗诵演讲技能等方面都明显高于首届,但也有些作品空洞,有些选手舞台发挥不够理想,下一步要通过结对子种文化的方式,文化部门将组织力量对参赛选手进行辅导,争取下一届再上新台阶。(本报驻黑龙江记者 张建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