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一艺节”:我们准备好了

来源: 中国文化报

西安市新城广场

陕西省图书馆门前

陕西省人民剧院门前“十一艺节”参演剧目预告

西安地铁站一角

赵建兰 黄锋娟

10月15日,第十一届中国艺术节将在陕西延安开幕,艺术节以“艺术的盛会、人民的节日”为宗旨,坚持精品、惠民、节俭、可持续的原则,努力办成一届让人民满意的艺术节。

10月15日,举世瞩目的第十一届中国艺术节将在延安大剧院盛大开幕。作为我国举办的规格最高、规模最大、最具影响力的国家级艺术盛会,中国艺术节每三年举办一届,是中国文化艺术向世界展示的重要平台。

陕西省省委书记娄勤俭曾表示,“办好‘十一艺节’既是沉甸甸的责任,也是发展文化的重大机遇。”陕西省长胡和平也多次强调:举全省之力、集全省之智,争取办一届“永不落幕”的艺术节。

“自2013年接过举办大旗以来,‘十一艺节’的影响正在陕西乃至全国范围不断扩大。”陕西省文化厅厅长刘宽忍表示,“作为推动陕西文化发展繁荣的重要载体,‘十一艺节’的举办过程,应该是推动科学发展、惠及三秦百姓的过程,是老百姓参与的过程、受益的过程。”

从文艺精品创作到文化场馆建设,从群众文化活动开展到各类惠民展演,从坚持节俭办会到促进全民参与,丰富多彩的文化活动彰显着“十一艺节”的办节宗旨:艺术的盛会、人民的节日;别具特色的精彩演出展现着“十一艺节”的基本原则:水准一流、文化惠民、节俭办会。一路走来,“十一艺节”的各项工作已成为陕西文化强省建设的强有力抓手。开放、自信的陕西,以实际行动告诉大家:“我们已经准备好了!”

我们准备好了——

坚持办得人民满意、永不落幕

“十一艺节”是习近平总书记主持召开文艺工作座谈会之后举办的一次中国艺术节,“十一艺节”在陕西的举办,既是党中央、国务院对陕西的信任和对陕西文化工作的肯定,也是充分展示陕西经济社会发展取得的新成就、艺术创作取得的新成果和广大群众精神文化生活的新风貌,是增强陕西文化自信,树立陕西文化强省形象的大好机遇。

陕西省委书记娄勤俭在调研第十一届中国艺术节筹备工作时强调,陕西必须按照习近平总书记来陕视察重要讲话精神,切实贯彻习总书记关于“扎实推进文化建设”的重要指示要求,充分发挥陕西文化资源优势,努力将“十一艺节”办成一届人民满意的盛会、凸显陕西文化自信的盛会、经得起历史检验的盛会。同时他指出,艺术节不只是艺术家的盛会,还应该是老百姓的节日,要调动群众参与热情,让全省群众能够从艺术节中得到教育启迪。要通过举办“十一艺节”留下一批适应文化发展需要的场馆,留下一批群众喜闻乐见的艺术精品,留下全国人民对陕西文化自信的记忆,努力把“十一艺节”办成一届永不落幕的艺术节。

陕西省省长胡和平日前专门组织召开专题会议,研究部署陕西承办的第十一届中国艺术节各项工作。胡和平指出,第十一届中国艺术节在陕西举办,是坚持“四个自信”,特别是文化自信的重要举措。

同时,在总结往届艺术节成功经验的基础上,陕西还坚持把“十一艺节”与建设丝绸之路经济带新起点相结合、与构建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相结合、与加快文化产业发展相结合、与丝绸之路国际艺术节等对外文化交流活动相结合,推动“文化陕西”建设取得新进展。

我们准备好了——

坚持一流标准 办出水平

要把国家级艺术盛会——“十一艺节”办出水平、赢得广泛认同,陕西作为主办方在场馆设施建设、参展参赛作品、重大活动策划等方面均体现出国家级水准。

文化设施方面,在文化部指导下,陕西坚持注重实用、厉行节约、不搞铺张奢华、不搞重复建设的原则,制定了“十一艺节”演出场馆标准和指导意见,积极稳妥推进各场馆建设。先后6次组织专家对近百个场馆展开拉网式调研考察、反复论证、多次筛选,最终确定使用场馆51个,700多名大学生志愿者已经做好了服务接待工作。其中文华奖比赛场馆30个(A类16个、B类14个),群星奖比赛场馆1个,群星奖巡演场馆15个,美术馆、展览馆5个。其中,承担艺术节开幕式演出的延安大剧院已于7月6日进行了试运行,效果良好,已举行了7场各类热身演出。

艺术精品创作方面,陕西省先后出台了《陕西省2014—2016年艺术创作规划》、《陕西省艺术精品奖励办法》等促进文艺精品创作。提出各市、县至少要出一台舞台艺术精品,要把群众文化创作作为艺术节的亮点工程抓紧抓好,并力争多拿奖、拿大奖。通过“十一艺节”,使陕西文艺精品创作提高到一个新的水平。目前,陕西新创剧目艺术质量和数量均达历史最高水平。包括话剧、歌剧、秦腔、京剧、豫剧等多个门类20多部作品冲击了本届艺术节参评展演剧目。

本届艺术节,陕西共有5部专业舞台作品和7件群众文艺作品入围文华奖和群星奖决赛名单。由渭南市秦腔剧团、澄城县剧团、户县群星剧团以及渭南师范学院学生联合打造的精品力作——新编大型原创秦腔《家园》将作为第十一届中国艺术节的开幕演出剧目,率先精彩亮相。

从本届开始,中国艺术节将改变由一座城市包揽的局面,第十一届中国艺术节将以西安为主会场,开幕式设在延安举办,最终在西安闭幕。除西安和延安外,宝鸡、咸阳、渭南、铜川、榆林、商洛、韩城等城市也将参与到文华奖评奖活动和艺术展演活动中,全省老百姓都可以参与。

我们准备好了——

坚持艺术水准 让精品可持续

根据“精品、惠民、节俭、可持续”的办节原则,本届艺术节开闭幕式均不搞大型文艺演出,力求简洁、质朴而不失隆重。但各项活动参评剧目均充分体现了国家级艺术水准和民族特色,展示了近年来全国艺术创作的最新最好成果。

本届艺术节将举办多项重要活动,其中第十五届文华奖作为全国专业舞台艺术的政府最高奖项,共有来自全国各省区市57台剧目参评,分为京剧昆曲、地方戏曲、话剧儿童剧及音乐舞蹈杂技四个门类。陕西入围的5台剧目都堪称经典,分别是:陕西省歌舞剧院演出的原创歌剧《大汉苏武》,也是陕西继《张骞》、《司马迁》之后的“大汉三部曲”的收官之作;陕西省杂技艺术团演出的杂技剧《丝路彩虹》,以杂技为载体,通过“舞动长安”“大漠楼兰”等六幕场景讲述一个浪漫传奇的异国恋情故事;由西安演艺集团演出的舞剧《传丝公主》,讲述了丝绸之路上长安文化与世界文化融汇交流的盛世传奇;西安话剧院演出的话剧《麻醉师》,再现一个军人用生命兑现对人民的承诺;西安秦腔剧院演出的秦腔《易俗社》,则是让一个城市的DNA得以还原。此前每一部剧目无论在西安还是全国巡演,都受到了观众和专家的一致好评。

本届群星奖参与面广,作品题材广泛,生活气息浓郁,地域特色和民族特色突出,代表了近年来群众文艺创作的优秀成果。参赛作品均积极深入基层进行演出,充分体现文化惠民。10月16日至19日期间,西安将举行群星奖决赛,每天一个艺术门类,采取专家评委评审和群众评委评审相结合方式进行,最终从84个决赛作品中评出20个获奖作品并颁奖。陕西入围群星奖的7部作品涵盖音乐、舞蹈、戏剧、曲艺四大门类,其中,板胡与鼓《丝路欢歌》、男声独唱《天下黄河九十九》入选音乐类决赛;群舞《岁月拴马桩》入选舞蹈类决赛;秦腔小戏《哎呀呀》、小品《情感营销》入选戏剧类决赛;关中曲子《沙海情话》、陕北说书《乐三边》入选曲艺类决赛。

作为文艺评奖改革之后的第一次评奖,文华奖和群星奖都压缩评奖项目和奖项数额,并首次增加了群众评委。文华奖还将加强获奖作品和艺术家的宣传推广,在改革评奖同时,加大评论的力度,邀请专家在艺术节期间开展评论工作,保持艺术的可持续性。

艺术节期间,还将举办全国优秀美术作品展览和书法篆刻摄影作品展览、中国农民画精品展,举办演艺产品博览交易会,除第十五届文华奖参评剧目外还组织了部分省市及港澳台地区优秀作品进行展演,包括“第十一届全国优秀舞蹈节目展演‘十一艺节’专场演出”和中国民族器乐系列音乐会。

我们准备好了——

坚持文化惠民 办得精彩

“十一艺节”工作不仅要抓文化场馆建设、抓文艺精品创作,更重要的是真正推动文化资源大省向文化强省的迈进。作为我国高水平的综合性艺术活动,中国艺术节在丰富人民群众的文化生活方面亦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刘宽忍说,陕西是个很有文化潜力的地方,真正的艺术在民间,艺术需要人民的认可,“十一艺节”绝不仅仅是文化艺术行业内的盛会,也不是艺术家的盛会,“艺术的盛会、人民的节日”这一宗旨将贯穿艺术节始终,其最终目标是办成人民的节日、百姓自己的节日。

陕西牢牢把握“艺术的盛会、人民的节日”的办节宗旨,坚持文化惠民、共建共享,并将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纳入“十一艺节”筹备工作目标责任书,与重点场馆建设统筹规划、同步推进,各级普遍加大投入力度,全省公共文化设施建设大步向前推进。

与此同时,各地市还将“十一艺节”与落实“文化惠民、服务群众”行动结合起来,组织开展“十一艺节”新创作优秀文艺节目下乡演出、惠民展演活动,让群众在家门口就能参与到“十一艺节”的举办当中。

从“十一艺节”倒计时150天开始,以每一个50天为节点,陕西策划了唱响艺术节、舞动艺术节、奏响艺术节3个倒计时活动,从群众艺术的不同方面,为艺术节的到来渲染氛围。陕西省在西安倒计时50天活动现场,市民刘先生表示:“倒计时100天的时候,我来看了广场舞的表演,这次又能在家门口看到这么多不同锣鼓表演,多亏了艺术节。”

承办“十一艺节”后近两年,陕西各地各类展演活动不断,群众参与艺术节的热情不断高涨。从组织各地市开展优秀剧目惠民展演到群星奖获奖作品惠民巡演再到知名艺术家走基层等活动,或高雅或通俗的节目凭借其独特魅力,让三秦大地上的百姓乐享了一场场文化盛宴。正如陕西一位市民所言:“感觉这就像是艺术的奥运会,能在西安举行真的让人特别高兴,不仅是文艺工作者的狂欢,主角更应该是老百姓。”

在本届艺术节近百台演出中,最低票价是20元,100元以下的演出票占到总票数的65%,还将向困难群体送票。美术展览及一系列群文活动,出发点和落脚点都是惠民,大大降低了普通群众观赏高水平演出的门槛,努力把“十一艺节”办成老百姓的节日,全民参与,全民共享。此外,在节前、节中、节后组织包括话剧、儿童剧、歌剧、戏曲等20多部优秀作品在全省进行展演和惠民演出。

目前,陕西各有关方面已进入倒计时最后阶段,坚持全面推进、突出重点、统筹协调原则,进一步夯实工作责任,细化推进举措,查漏补缺,精益求精,扎实做好场馆、会务、接待、安保、宣传等工作,确保本届艺术节盛会圆满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