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月13日是第三个南京大屠杀死难者国家公祭日,南京大屠杀死难者国家公祭仪式在侵华日军南京大屠杀遇难同胞纪念馆举行。图为南京大屠杀死难者国家公祭仪式现场。
新华社记者
韩瑜庆 摄
12月13日,江西师范大学学生在南昌八一起义纪念馆手写明信片寄哀思并立志“砥砺前行”。本报驻江西记者 伍文珺 摄
12月13日,北京中国人民抗日战争纪念馆迎来参观热潮。
本报记者 喻非卿 摄
本报记者集体采写
79年前的1937年12月13日,侵华日军侵入南京,对我同胞实施长达40多天灭绝人性的大屠杀,30万生灵惨遭杀戮,人类文明史上留下最黑暗的一页……
2014年2月27日,十二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七次会议通过决定,以立法形式将12月13日设立为南京大屠杀死难者国家公祭日。今年12月13日迎来第三个南京大屠杀死难者国家公祭日,各地举行公祭纪念活动,缅怀包括南京大屠杀无辜死难者在内惨遭日本侵略者杀戮的死难同胞,缅怀为中国人民抗日战争胜利献出宝贵生命的革命先烈和民族英雄,表达中国人民坚定不移走和平发展道路的崇高愿望。
12月13日上午,中共中央、国务院在江苏南京侵华日军南京大屠杀遇难同胞纪念馆举行2016年南京大屠杀死难者国家公祭仪式。前来参加公祭仪式的有抗战老战士、老同志代表,有南京大屠杀幸存者及遇难同胞亲属代表,有为中国人民抗日战争胜利作出贡献的国际友人或其遗属代表、港澳台同胞代表和江苏各界群众代表。寒冷冬雨中,大家胸前佩戴白花,集体肃立默哀寄托哀思,祈愿和平安宁与国家富强、民族振兴。当日,“记忆与和平——南京大屠杀史学术年会”在侵华日军南京大屠杀遇难同胞纪念馆举行,南京12个社区和部分市级以上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同步举行悼念仪式,并组织开展青少年公祭诗歌朗诵活动。
国家公祭日前后,江苏共安排以“勿忘国耻、圆梦中华”为主题的系列宣传教育活动四大类18项。侵华日军南京大屠杀遇难同胞纪念馆近日迎来参观热潮,通过馆内基本陈列“人类的浩劫——侵华日军南京大屠杀史实展”等,观众对历史真相和侵略者犯下的滔天罪行有了进一步的认识。从12月初开始,在南京组织话剧《沦陷》、民族交响乐《和平颂》、越剧《八女投江》等演出,在江苏省、南京市电视台展播《1946南京审判》等一批反映南京大屠杀题材的影视剧;出版“人类的记忆”丛书(中文版)、《南京大屠杀辞典(修订版)》和《国家公祭日——不可磨灭的记忆》等一批反映南京大屠杀历史以及与国家公祭有关的图书、电子出版物;12月12日晚,南京保利剧院举行了中国人民解放军军乐团交响音乐会《永不忘却——纪念南京大屠杀遇难同胞》。
国内知名抗战类纪念馆与侵华日军南京大屠杀遇难同胞纪念馆联动,同步举行国家公祭日悼念活动。12月13日,抗战老兵和烈士亲属以及装甲兵工程学院的400名官兵,北京市育英学校、十一学校实验中学、卢沟桥一小的300多名中小学生代表,来到北京中国人民抗日战争纪念馆共同开展公祭活动。大家参观了“一名日本侵华士兵镜头下的侵华战争”图片展,通过侵华日军士兵村濑守的镜头深入认识侵略者的罪恶行径,聆听原新四军刘老庄八十二烈士连指导员李云鹏的妹妹李爱云老人题为“困难面前不低头,委屈面前不放弃——我为哥哥李云鹏守英灵”的讲座。当天还举行了抗战文物捐赠仪式,黑龙江省兴隆林业局捐赠了反映东北抗日联军艰苦卓绝抗战的文物,李爱云捐赠了反映新四军刘老庄八十二烈士英勇斗争的文物。
当天,在曾遭受日本侵略者奴役的东北大地,各界群众也开展公祭纪念活动。辽宁沈阳“九·一八”历史博物馆举行了“铭记历史·珍爱和平·南京大屠杀死难者国家公祭日”悼念系列活动。沈阳市外事服务学校100余名师生与各界观众聚集在“残历碑”前,向南京大屠杀遇难同胞和抗战英烈致哀。沈阳外事服务学校学生代表发言,表达勿忘历史、珍爱和平的心愿。沈阳“九·一八”历史博物馆将沈阳市外事服务学校纳入博物馆“志愿者团队”,双方签订了“共建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协议书。在黑龙江哈尔滨侵华日军第七三一部队罪证陈列馆,七三一部队受害者遗属代表、日本遗留化学武器受害者幸存者代表和学生代表等200余人参加了该馆举行的公祭活动。
在南国大地,江西南昌八一起义纪念馆联合江西师范大学共同开展“12·13国家公祭日‘我想对革命先烈说’”主题教育活动。青年学子在讲解员的带领下参观南昌八一起义纪念馆基本陈列,回顾抗日战争那段不可磨灭的历史。其间,同学们集体诗朗诵并讲述革命小故事,并与游客进行“手写明信片寄哀思”互动,向游客讲解12月13日设立国家公祭日的特殊意义,以实际行动激励民众铭记历史,为国家富强、民族复兴而奋斗。驻广东东莞某部队官兵,广东科技学院、广东创新科技职业学院、东莞市大岭山镇第三小学学生及社会各界人士代表300余人组成的方队,齐聚广东东江纵队纪念馆广场参加公祭活动,寄托对遇难同胞和抗战先烈的哀思,通过参观广东东江纵队纪念馆“东江铁流、南粤旌旗”主题陈列,深入了解了广东人民抗日游击队东江纵队为抗战胜利作出的重大贡献。
参加公祭纪念活动的广大民众表示,正义必胜、和平必胜、人民必胜。铭记,不止于民族的悲怆,还有落后就要挨打的警示;纪念,不为宣扬复仇的怨怼,而要许下和平与复兴的心愿,并为之奋斗不已。
(参与采写:王连文、王炜、喻非卿、毛琦、崔俊国、张建友、伍文珺、潘伟芳、谭志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