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区1+1”文化志愿者教社区孩子们进行创意美术创作。
“鸡犬之声相闻,老死不相往来”的钢筋水泥壁垒,是现代都市的普遍现象。如何打破壁垒,让社区睦邻自治“自带”文化气息?上海市黄浦区五里桥社区近日进行了尝试,推出了“社区1+1文化志愿服务计划”(以下简称“社区1+1”)。通过“社区1+1”,居民为他人服务可获得积分,积累到的积分可换取他人服务。
该睦邻教育模式基于发掘社区的精英人才资源,实现居民之间的成长互助,是社区睦邻文化建设的新探索。项目缘于社区一位音乐老师陈博依利用空闲时间在家公益教授社区孩子拉小提琴。陈博依是项目发起人之一Melody的邻居。一次,Melody委托陈博依帮忙照看孩子,因孩子在家顽皮闹腾,这位音乐老师便教孩子拉小提琴,孩子很快安静下来。
此事经朋友圈转发,社区内许多妈妈也想将自家孩子送来学琴。于是,公益小提琴课在社区迅速开展起来。送孩子来学琴的妈妈感到过意不去,又纷纷根据自身特长组织举办其他公益活动回馈。“这样的形式不应只在小范围内推广,而应该让更多的人加入进来,让‘1+1’容量扩大。”五里桥社区文化中心主任张炜玮说,当时了解到上述情况后,便马上与Melody联合发起了“社区1+1”。
如今,“社区1+1”已有20位成员、10个家庭参与。作为“社区1+1”首批志愿者,祝琴感到十分荣幸,她说:“用服务换积分是很有意义的尝试,不仅有助于发挥社区居民的才能,也有利于加深居民之间的情感,促进睦邻自治。”
“社区1+1”计划今年内组织二三十次活动,每月一至两次。张炜玮表示,目前已定下的服务活动包括参观无人机、学讲上海话、外教带你学、古诗词和戏剧启蒙、乐器启蒙、参观博物馆和上海东方艺术中心等。张炜玮说:“丰富的服务项目吸引越来越多的居民加入进来,共建共享。由于是居民自己组织、自我教育,整个社区的文化气息特别浓厚。”(易 琴 韦 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