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乌兰巴托“遇见中国”
——首届中蒙数字媒体艺术特展后记
观众在展览现场进行交互体验
日前,“欢乐春节”系列活动之“遇见中国”数字媒体艺术特展在蒙古国乌兰巴托举行。展览由中华人民共和国驻蒙古国大使馆、乌兰巴托中国文化中心、国家对外文化贸易基地(上海)国际高科技文化装备产业基地主办,上海国际文化装备产业园管理有限公司承办。
“‘遇见中国’积极响应国家‘走出去、引进来’与‘科技创新’的战略,以观众耳熟能详的内容结合数字多媒体技术联合呈现,通过现代化的科技手法打造具有中国文化特色的数字多媒体艺术特展,为体验者带来一场别开生面的视觉盛宴。”国家对外文化贸易基地(上海)国际高科技文化装备产业基地总经理任晓辉对记者表示,此次活动旨在让海外民众更生动形象、更直观、更具趣味性地领略中国的历史传承、人文变化以及技术发展,了解中国文化的同时促进两国民众友好交往,推动各领域的深入发展交流。
“遇见中国”数字媒体艺术特展以中国前沿的数字成像、虚拟现实、智慧交互等多种数字媒体展示手段,集中展现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特展现场共设置“中国瓷器”“中国剪纸”“中国武术”三大主题展示区域,围绕“数字沉浸”“艺术体验”“文化传承”“科技创新”等篇章,通过五大类、12项展示项目,多方位展现灿烂的中国传统文化以及科技新力量。体验者可以通过数字化的展品,了解中国五千年的文明,体验当代中国市井大众的日常生活,感受蓬勃发展的中国力量。
在中国瓷器展示区内,参观者可以通过先进的互动技术,感受虚拟与现实场景的无缝贴合,还能“捕捉”真实的物体,使碎瓷瓶逐步虚拟还原,感受增强现实的神奇效果。在陶瓷制作的DIY项目中,观众可以体验坯料制造、坯体成型、瓷器烧结等制作过程。参观者可以在触摸屏上选择瓷器的样式种类,然后通过手势控制技术“操控”瓷坯,打磨瓷器形状,在精彩的娱乐互动中体验感受中国瓷器精湛的制作工艺。
中国传统剪纸艺术互动区域则以海派剪纸艺术家李守白的作品《上海童谣》为艺术原型,选取其中5首童谣,利用先进的数字技术,打破剪纸固有的平面概念,让参观者通过互动的方式,触摸老上海石库门里的时光,了解中国的剪纸文化、市井生活。
中国武术展示区栩栩如生地还原了十八般武艺刀枪对打,运用幻影成像原理的全息影像形式,将武术影像叠加处理,透过柜体的显像面,观众可观赏到悬浮的影像。
活动现场,观众们纷纷对中国文化表现出了浓厚的兴趣,并主动参与到文化交流与探讨中。多位观众表示,文化交流对中蒙两国有着重要意义,而“遇见中国”的表现方式能够让他们更直观地认识中国文化,并深入了解中国文化的精髓。“‘遇见中国’展不仅将博大精深的中华文化带出国门,更通过别具一格的表现手法,给海外民众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任晓辉说。
“‘遇见中国’数字媒体艺术特展今年首次举办,是中蒙两国一项重要的文化交流活动,不但有助于增进两国人民的互相理解,而且有助于蒙古国民众更好地认识与学习中国的传统文化。”蒙古国教育文化科学和体育部相关负责人表示。
“通过此次展览,我们发现蒙古国观众对于文化与科技融合这种形式很感兴趣,尤其是其中的互动环节,使观众摆脱了以往枯燥的参观形式,能够置身其中去了解、学习文化,寓教于乐的模式或许更适合文化的传播。”任晓辉告诉记者,未来,“遇见中国”将会继续完善提升,围绕“一带一路”沿线城市实现中国文化的更好传播,让全球民众共同感受和分享中国传统春节的喜庆与温馨,为中国文化的国际传播做出更大贡献。
本报记者 刘修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