弹钢琴的少年在松江收获满满

来源:中国文化报

——记2018第十一届上海国际青少年钢琴大赛

 

朱雅芬指导小选手朱煜宁弹奏《阿拉伯风格曲》   黄艺芹 摄

日前,2018第十一届上海国际青少年钢琴大赛总决赛在上海松江举办,历经两个多月的层层选拔,1161名选手在逾8万名参赛者中脱颖而出参加了总决赛。

本届大赛由中国社会经济文化交流协会主办,上海、湖北、重庆、福建等全国14个省市的钢琴学会协办,在全国设25个分赛场,为广大琴童搭建交流学习平台,助推全国钢琴艺术普及教育。

据了解,本次总决赛包括钢琴比赛、大师班、音乐会等内容。大赛评委中,音乐教育家朱雅芬、上海音乐家协会钢琴专业委员会会长唐哲、美国伊斯曼音乐学院终身教授百瑞·施耐德,以及美国密歇根州立大学音乐学院钢琴系主任黛博拉·莫里亚蒂等海内外知名钢琴艺术家,在比赛期间为选手展开一对一辅导教学。

本届大赛大师班上,半个小时的指导让选手朱煜宁兴奋不已,下课后她还在认真琢磨朱雅芬老师讲授的“想象氢气球慢慢往上升的感觉”。朱煜宁在大师班上演奏《阿拉伯风格曲》时,遇到了部分音节拿捏不准的问题,朱雅芬为她细细解读琴谱。“这里该强音,那里不要太快……右手有曲调,左手也不是单纯的伴奏。”年近九旬的朱雅芬一边耐心讲解,一边画弧线示意,在亲身示范的同时,还为选手的演奏指挥、打节拍。

比赛过程中,评委们仔细观察并及时指出选手在演奏时出现的问题,每场比赛结束后,评委们还集体讨论各个赛场的情况。上海音乐学院钢琴系基础课教研室主任郭海洁表示,通过比赛可以看出,孩子们掌握了一定的演奏技巧,但有的孩子选择的曲目无法展现出自身应有的水平,或是选择了超过自身水平的高难度曲目而发挥不佳。“其实,适合自己的才是最好的。”郭海洁说,指导教师应为学生选择合适的曲目,“钢琴弹奏的不仅是音乐,更是一种情感,应该让孩子理解乐曲中蕴含的思想、意义并融入其中,而非单纯追求速度和技巧。”

湖南省键盘音乐学会会长左承德已是第六次担任上海国际青少年钢琴大赛的评委。“有的选手从第一个音符开始就踩踏板,这样会使曲子失去应有的丰满度。”左承德表示,类似问题应引起各地钢琴教育者的注意。唐哲表示,从比赛能看出当前各地钢琴教育师资水平差别较大,提升钢琴教育教学水平需要音乐教育工作者共同努力。

本届大赛注重钢琴艺术教育的普及。“这是大赛举办的初衷之一,欢迎来自全国各地的琴童和老师积极参与、交流学习,共同助推中国钢琴教育事业的发展。”本届大赛组委会主任陆海军表示,希望有更多的孩子学习、了解并弹好中国钢琴作品。

辽宁一名李姓选手去年参加比赛后,不仅钢琴演奏水平有了明显进步,对钢琴艺术的兴趣也越发浓厚。今年,他在全家人陪伴下参加了总决赛。“家人都惊喜于他的成长。”这位选手的父亲告诉记者,孩子在大赛大师班上学到了很多演奏技巧,大师们用生活中简单易懂的例子来解决演奏中的细节问题,给了孩子很大启发。也有家长表示,比赛让孩子增强了自信。

陆海军介绍,为了让选手们能更多地接触、了解世界各国的钢琴艺术及发展方向,今年2月,本届大赛组委会带着近40名上届赛事的优秀选手赴奥地利维也纳国立音乐与表演艺术大学交流学习,该校为孩子们量身定制了钢琴艺术课程,并进行有针对性的辅导,还带领孩子们欣赏了几场高水准的国际音乐演出。“希望通过大赛普及钢琴艺术教育,让世界各地的钢琴舞台上有更多中国人的身影。‘维也纳之旅’今后将成为上海国际青少年钢琴大赛的常驻项目,我们还会挖掘更多平台,让更多琴童从中受益。” 陆海军说。

(黄艺芹   本报记者  洪伟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