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花”绽放在最好的时代

来源:中国文化报

——浙江民营文艺表演团体大汇演展风采

展演剧目现代婺剧小戏《三担米》剧照   潘艺鑫 摄  

日前,浙江省人民大会堂内,从各地赶来的观众挤满了3层楼所有座位,由浙江省文化和旅游厅主办,浙江艺术职业学院承办的浙江省民营文艺表演团体汇报演出在这里拉开帷幕。来自浙江省11个地市的民营文艺表演团体携12个精品节目亮相。戏曲、舞蹈、魔术、相声等形式的演出汇集了浙江基层文艺表演团体的优秀剧目和演员,也多维度反映了民间文化艺术面向民众、走向民众、扎根民众的成果。

“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是对本次展演的最好诠释。展演期间,无论是缠绵悱恻的越剧《梁祝·回十八》,还是现代婺剧小戏《三担米》,回荡在剧场的都是人们耳熟能详的唱段。

“文艺需要人民,文艺还应该爱人民。每一部作品都要考虑观众的需求,我们的戏曲才有生命力。”在剧评家周冠均看来,民营剧团就是散落在民间的珍珠,作为群众的身边人,民营文艺表演团体常年活跃在山乡、海岛、社区,发挥着畅通基层文艺服务“最后一公里”的重要作用。

“实践证明,通过培训、展演的手段,帮助基层带出一支根植于当地的文艺队伍,是繁荣乡村文化的有效途径。”浙江艺术职业学院继续教育学院院长周丽芳表示,浙江艺术职业学院作为全省文化艺术人才培训基地,自2010年以来,先后承办了61期浙江民营文艺表演团体培训班,培训5600余人次。2016年以来,更是依托以展代训,搭建基层文艺团队展示艺术才华的舞台,培养了不少文艺骨干。

缙云县碧林婺剧团成立于1996年,目前在册演职员62名,保留剧目112本,每年保持30多个经典剧目和30多出折子戏的演出量。成立20年来,该团足迹遍布全国,年均演出600多场,每年观众超过150万人次。

“演员是民营剧团的核心,只有演员的业务能力不断提升,剧团的整体水平才能提高。”碧林婺剧团团长黄碧林深有体会地说,民营文艺表演团体之所以拥有广泛的观众基础,在很大程度上源自于表演样式的丰富和演员队伍的高素质。

台州临海华众乐团越剧团演员孟再平是第一次以民营文艺表演团体演员的身份登上浙江省人民大会堂的舞台。他说,以往演员奔波在乡间,这次登上这么大的舞台,不仅提升了演出水平,对个人而言也是一次激励,今后要创作出更好的作品奉献给观众。

可以说,通过每年一次的民营文艺表演团体汇演,浙江省铸造了一支支有先进文化意识的基层文化队伍,满足了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烹制基层群众喜爱的文艺大餐,始终是民营文艺表演团体服务群众的方向所在,本次展演最直接的意义,就是让他们从中学习、成长,今后在服务乡村的大舞台上发挥更大作用。”周丽芳说。

徐建荣是衢州市衢江区九九花婺剧团团长。本次展演他带着原创剧目《廉吏赵抃》亮相。“特点就是亮点、原创就是特色。赵抃是衢州本地的人物,以婺剧方式讲述衢州故事,是对衢州文化的一次推介。”徐建荣说。

“这几天,我都带着家人来看戏。以前看的多是越剧,这次发现浙江竟然还有这么多剧种,而且都非常精彩。”连续3天关注展演的一位观众说,展演节目接地气、对口味,有看头,希望能常演常新。

(本报驻浙江记者  徐继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