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册府千华”主题活动 ——仿《永乐大典》包背装制作体验

时间:2023年7月15日                       来源:苏州图书馆官网


2023年7月15日下午14时,由古籍保护中心主办的“册府千华”主题活动之仿《永乐大典》包背装制作体验,在苏州图书馆学古堂古籍主题空间成功举办,共有8位读者预约参与了此活动。

6382503665980552462714465.png

我国古代书籍的装帧形式经历了简策、卷轴装、经折装、梵夹装、蝴蝶装、包背装、线装等变化过程,在这个过程中人们根据阅读的便利性和书籍保存的完整性、便携性等多方面的考虑对书籍形式进行了改良,反映了古人的匠心和智慧。

6382503669141267843936831.png

包背装是以包裹书背为特点的装帧,也称为“裹背装”,这种装帧形式起自于南宋后期,迄今仍有一定数量的包背装书籍存世,如明代的《永乐大典》、清代的《四库全书》等。宋代雕版印刷兴起后,较长时间内盛行蝴蝶装形式,但由于蝴蝶装的书叶是版心向内折叠,阅读时需连翻两页,十分不便,为了改进这一缺陷,包背装应运而生。包背装将书叶有文字的一面向外对折,书口朝外,然后用纸捻装订成册,最后用整张书衣绕背包裹。由于全书包上厚纸做皮,不见线眼,故称包背装。这种装帧形式出现于南宋,盛行于元代及明中期以前。待到社会继续发展,人们对阅读的需求量提高,翻阅的频率加大时,包背装便暴露了容易散裂脱页的弱点,后来为线装所取代。

6382503671025510143395074.png

《永乐大典》是中国古代典籍的精华之作,也采用了独特的包背装形式。它开本宏大,装帧精美,书衣用多层宣纸硬裱,外用黄绢包覆。封皮左上方贴蓝边黄绢长签,上书书名及卷次;右上方贴蓝边黄绢方签,上书韵目及册次。在学习了书籍装帧形式的演变以及包背装的相关知识后,读者们开始动手体验仿《永乐大典》包背装书籍的制作。做纸捻、包书衣、浆背、贴书签,这些看似简单的步骤做起来并不容易,每一步都需要细致和耐心,最终在老师的帮助指导下,每个人都完成了一册属于自己的包背装书籍。通过本次活动,读者们对古籍装帧有了更深刻的了解和认识,也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和传统技艺更具崇敬之心。

6382503673003495996836986.png

主办:苏州市古籍保护中心
地址:苏州市人民路858号 苏州图书馆
电话:(0512)65228098
邮编:2150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