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类列表

    历史上的苏州

    王立群教授   2007-09-22

    浏览量:2967

        非常高兴在图书馆和大家见面,因为几个月前我曾经在苏州讲过一次,那次的讲课与这次不一样,地点不一样,讲的内容也略有区别,上次主要讲的是一些楚汉争霸相关的事情,今天主办方给我出了个题目叫《历史上的苏州》。苏州是一个开发得比较早的城市,在历史上苏州就是一个名城,但我觉得我们仅仅去了解历史上的苏州,对我们今天来说意义并不是很大。因为我们所了解的,比如说,苏州曾经是吴越争霸时期非常重要的一座城市,也是秦末农民大起义的一个主要发祥地,我们知道这些历史知识,对我们苏州人来说,当然这是我们光荣的历史,值得我们珍惜,也值得我们重视,但是我觉得更重要的不是仅仅了解我们苏州过去的历史,因为对于历史来说,有三项工作。第一,研究历史,这是我们很多历史工作者所从事的工作;第二,传授历史,这就是小学、中学历史课的老师按照课本系统的与我们的学生讲中国史、世界史;《百家讲坛》也在讲历史,但是我们是用另一种方法讲历史,既不是研究也不是单纯的传授,它的任务是感悟历史。所以我们了解苏州的历史,我可以负责任的说一下,在座的苏州人都非常了解苏州的历史,所以在这一方面,我还是讲的简单一点,更多的是把目光投向我们对历史的感悟。因为我们在《百家讲坛》上去讲的时候,就像今天来的观众一样,有八九岁的儿童,也有八十多岁高龄的老人,有小学毕业的学生,也有两院院士,这些人都在听百家讲坛,听什么?是听历史事件、历史年代?这些东西固然很重要,因为每一个民族对自己的历史都非常的敬重,如果一个民族不敬重自己的历史的话,那么这个民族就没有希望了。当前对我们自己的民族有两种不太好的倾向。因为我们封建社会的历史特别长,讲到我们的历史,如果按照二十四史正史来讲的话,都是帝王将相,特别是帝王为主。这样就出现两种现象,一种叫美化,比如说《汉武大帝》播放以后,我在讲汉武帝的时候,就有人问到说:“陈宝国演的你觉得怎样?”我说:“演的很好。”他说:“像你心目中的汉武帝吗?”我说:“不像。”他说:“是陈宝国演的不好吗?”我说:“不是。”他问:“为什么。”我说:“是剧本,剧本虚构的东西太多。”比如《汉武大帝》的主题曲,它把汉武大帝唱的就像天上的一颗太阳,燃烧了自己,照亮了民族。汉武帝有那么伟大吗?我们刚刚经历了文革都知道,文革一直在歌唱红太阳。如果我们都把帝王当作太阳,那么我们自己就显得太渺小了。一幢高楼在那里,我们的人就已经显得很渺小了,何况是太阳。这就是美化,美化帝王这个做法是不可取的。还有一种做法叫妖魔化。这个妖魔

    化更可恶,我们现在有一批学者,接受了西方的一些理论,拿这个理论来评价我们的帝王,这个理论的标准是什么呢?平等、自由、对人的生命的尊重、对人的尊严的尊重,用这些标准去衡量我们的帝王,这就更糟了。比如说汉武帝,汉武帝尊重一个人的尊严吗?汉武帝尊重一个人的尊严,司马迁哪里会有宫刑?宫刑就是对男人尊严最彻底的一种藐视。所以按这个标准去衡量,我们中国历史上所有的帝王包括汉武帝在内,都是魔鬼。要是用这个来评价秦始皇,那么他就更恶劣了,他是魔鬼中的魔鬼。如果就这样写下来,给孩子们去读,那我们中国的历史成了什么?我们几千年的历史就成了一个群魔乱舞的历史。哪一个皇帝讲民主、讲自由、会去尊重人的生命、尊重人的尊严?没有一个帝王是如此的。这样一来,我们的历史就成了一个群魔乱舞的历史了。把这样的观点写进我们中小学的历史书,让这些孩子去学的话,恶果就非常明显了。那么我们的孩子学了这样的历史,对我们的民族会彻底失去了自信,还有什么民族自信心呢?在他们眼里,会觉得我们的老祖宗,一代一代的帝王各个都是魔鬼,这就是妖魔化。这个说法也不行。美化不好,妖魔化更坏,两者我都不同意。我们对帝王的评价,应该实事求是,要做一个客观的分析,这就是我们看待历史,包括看待我们苏州历史上的人物的基本的标准。我们苏州历史上出过很多名人,有称王的,有称将的,也有入相的,很多很多。那么这些人物我们看待他就像我刚才说的,既不要美化也不要妖魔化,要实事求是的评价他,这才是一个合适的态度。所以我们对此要有具体的分析,这是我说的第一点。其实我们都非常热爱自己的故乡,热爱自己故乡历史上出现的名人,那么我们在评价这些名人、这些帝王将相的时候,要有一个客观的标准。

        第二点,我们了解自己民族的历史,了解自己故乡的历史,很重要。我们了解这些的目的是什么呢?意义、价值有是什么?是不是只要记得我们这个地方出现过哪些人,他们又做过哪些事就可以了吗?我觉得那是第一步,非常重要的一步。更重要的不在这里,更重要的是通过这些历史人物历史事件,我们更深刻的了解我们这个民族和社会以及我们的人性。这是更重要的,它和我们今天就联系的更紧密了。假如我们仅仅记着我们苏州在历史上出过多少名人,出过多少帝王,他们做了些什么事情,这对我们今天的苏州人来说,确实是引以为自豪的,但是在自豪以后,对我们今天有什么意义呢?我想最重要的是通过我们苏州历史上的人物,民族历史上的人物,能让我们领悟到一

    些东西。对于我们今天每一个人都有用,那才是我们感悟历史最重要的收获。所以下面我想举一个人做一个个案,以此来做点说明为什么感悟历史比诠释历史更重要?主办方给我这个题目主要是要我来讲苏州历史上的人物,但我觉得这不是很重要。因为有比了解更重要的,了解是基础,感悟才是目的。我举一个大家非常熟悉的一个人。在秦汉之期,苏州被称为吴越之地,后来被笼统的称为楚地,在楚汉战争期间,在我们江苏出现过一个很有名的人叫韩信,他被封为淮阴侯。淮阴在我们江苏,汉代封侯是以县封侯为主,封到什么县,就叫什么侯,韩信被封为淮阴侯,他的封地就在淮阴。我举例这个人就是要说明我们感悟历史比了解历史更重要。韩信这个人是大家非常熟悉的一个历史人物,这个人在楚汉战争期间是一流的军事家,但是他走的路很不平坦。比如项羽,他起兵的时候就是他这个集团的副统帅,地位很高。但是韩信不一样,他没有项氏家族这样的背景,说白了就是他爹不行。我们中国历史上有很多人物,他的作为往往与他的父亲关系很大,其实这是个很明白的道理,父母为我们提供的是人生的第一个规定圈,我们一个人来到这个世界上都有父母给我们带来的不同的规定圈,这个规定圈是你人生的第一个圈,这个圈你一定要跳出来,如果你跳不出来,那么这个圈就能把你困住了。所以我们去求学去做事,就是为了打破人生的第一个规定圈。韩信的爹不行,他不像项羽的爹,项羽的父亲我们不知道,但是他的爷爷很厉害是楚国名将项燕,是秦始皇灭楚的时候,王翦带着六十万大军最后战死的那员楚国大将就是项羽的祖父。他是这么一个贵族家庭出生,可是韩信就不行,他的爹我们都不知道是谁,反正是草根吧,所以韩信去参军的时候就掂了把三尺剑,其他什么都没有。以他这样的出生,去参军职位就很低了,副统帅是没他的份了,在项梁手下干了一阵,项梁战死了,然后就跟着项羽。据韩信自己讲,说他是位不过执戟,也就是说自己的官位从来没超过执戟,执戟是当时二十级爵位中的一等,是非常低的一个爵位。韩信还多次给项羽提建议,项羽不听,最后韩信没有办法,从项羽集团跳槽到刘邦集团,可是刘邦也不重用他。因为他没有背景,一个人才要脱颖而出有多困难。人是社会性的动物,人必须得到社会的承认和认可,但是我们知道作为一个普通老百姓要做到这一点是非常困难的。韩信跟着项梁不行,跟着项羽不行,跟着刘邦也不行,不但不行而且被判为死刑。和他一起干事的十三个人,前十二个都被杀了,就剩下韩信。正巧来了一个人,叫夏侯婴,是刘邦的司机,所以刘邦对他很信任,他看

    到韩信第一身高一米八多,第二皮肤特别的白,他就觉得韩信不是一般的人,于是他跑到韩信身边看了他一下,韩信想刘邦的车夫来了,不正好是个机会吗,就说了一句话:刘邦不是要打天下吗?为什么要杀像我这样的壮士?夏侯婴听了以后觉得韩信很了不得,能说这样的话,当时他就下令把韩信放了。然后他们两个谈了一阵,完毕夏侯婴觉得韩信是个人才,就向刘邦推荐。刘邦听了以后没当回事,但是既然夏侯婴说他可以,就把韩信提拔了一级,从低级军官提拔到中级军官,但是还是没有重用。韩信一心想要得到重用,就去找了萧何。萧何是刘邦的国相,比夏侯婴的地位要高多了,可是刘邦也没听萧何的,还是没提拔韩信。此刻夏侯婴也觉得韩信太贪婪了,也不去理睬他。韩信一贯的作风就是寻找伯乐,既然刘邦不重用他,他就准备继续找。看到韩信走了,萧何急了,就去追,这就有了一出很有名的京剧《萧何月下追韩信》。这时候刘邦的军队军心很涣散,因为刘邦手下的士兵都是江苏的,打仗跑到陕西都纷纷想家,想要逃跑。萧何去追韩信没有通知刘邦,当他走的时候,就有人报告刘邦,萧何也跑了。刘邦气死了,心想:这谁都能跑,就你萧何不能跑啊。越想越气,他就破口大骂。在《史记》中刘邦有三种身份,第一是沛公,第二是汉王,最后是高祖。这三种身份司马迁写的都是“沛公骂曰”、“汉王骂曰”、“高祖骂曰”,显而易见刘邦是很喜欢骂人的。过了几天,萧何回来了,继续举荐韩信。刘邦想既然这样我就再提拔二级。可是萧何说了,如果这样韩信还是会跑的。刘邦就没有办法了,要怎样韩信才会不跑呢?萧何说,你们两个好好坐下谈一次。这样韩信才有了机会和刘邦交流。这场话谈完,刘邦算是服了,也觉得韩信是个人才,于是他为韩信登台拜将。大家都很奇怪为什么是韩信?第一,他是个新兵,比起和刘邦一起出来打天下的人,他要晚了4年多;第二年轻;第三还是个罪犯,前几天才刚刚释放。当韩信被登台拜将之后,为刘邦立的第一件奇功就是明修栈道、暗度陈仓。率领汉军杀回关中,做了关中王。可是刘邦又犯了个错就是攻打彭城。当时他没有带韩信,就带了五路诸侯,五十六万大军,把项羽的老巢占了。刘邦此行的目的有2个,一是接家属,因为他的亲人都在沛县,但是结果没有顾上。因为刘邦是个贪财贪色的人,当他还在享受的时候,项羽带了3万人就把刘邦给打的一塌糊涂。这下刘邦才意识到韩信的重要性。后来他就派韩信到黄河以北去,韩信在那里灭了赵国、燕国、魏国、代国,最后灭了齐国。灭了齐国以后,韩信手下有30万军队,刘邦手下是20万军队,项羽有10万军队,这时天

    下之势都取决于韩信。韩信帮刘邦,项羽就完了;韩信帮助项羽,刘邦就完了。在这么一个紧要关头,项羽派人去游说韩信,要他保持中立,可是韩信坚决不听,最后是帮助刘邦灭了项羽。我们读《史记》了解韩信这个历史人物,对我们今天有什么用呢?正像我们了解苏州地区、了解苏州历史上的名人,我觉得一方面是增加自己的自豪感,另一方面也是更重要的,我们要感悟历史。我们要知道历史上这些人物对我们来说有哪些教育意义?韩信的一生说明一个人才想要脱颖而出是非常不容易的。

        一个人人生要想做成一番事业,要想有一点精彩必须有四个条件。第一自己本身一定得行;第二一定要有人说你行;第三说你行的那个人一定得行,这条最关键;第四你身体得行。人生短暂,在这段时间里要想做点事,这四个条件缺一不可。我觉得我们了解苏州历史上的名人,了解苏州的历史,了解中国历史上的名人,了解中国的历史都很重要,但更重要的是要通过历史感悟人生,这比什么都重要。当我讲这四个“行”的时候,一些老年的听众也许会替我更正一下这四个“行”的次序,第一条是身体得行,第二才是你自己得行,以此类推。这也有一定的道理,如果你身体不行,其他三个“行”是没有意义的。这是因为老年同志越到老年对健康问题体会的越深,所以人生的四个“行”是我们对历史人物感悟出来的,我刚才讲的这些之所以受大家欢迎,是因为不是单纯的讲的是历史,是主讲人把自己对人生的感悟融入到讲解之中,才会让大家听了以后有启发。历史最大的意义就是可以给我们现在的人提供一些经验,提供一些教义,让我们知道如何来渡过自己短暂的一生。

    【返回】

    投诉建议:0512-65227889    咨询电话:0512-65226989
    网站维护:苏州图书馆 数字图书馆 0512-6522665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