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类列表

    苏州的藏书和读书传统

    徐雁   2012-04-22

    浏览量:1229

    我们要理解苏州的读书和藏书的风气有很多的角度,比如说苏州的城北有北寺塔,苏州的城南有文庙,过去这条人民路就叫“护龙街”,护龙护龙保护龙脉,所以很多人就讲说苏州为什么出的科举人多、状元多、读书人多、藏书家多,就是因为龙尾巴北寺塔高高的翘着,领引这条街的是孔庙孔庙就是文庙,祭祀孔夫子的地方,跟文庙相对的就是武庙,一文一武一张一弛,在文庙这个位置原来风水先生是看好给苏州当时的市长范仲淹,他对范仲淹讲,你们范家要把自己的房子宅基地要放在现在文庙这个地方,你们范家的子孙会兴旺发达,做官会蒸蒸日上,范仲淹是个穷苦的读书人出生,范仲淹读书穷到什么程度,有两个典故,一个典故是范仲淹读书的时候在庙里苦读,他是搭火在那里,每天煮一缸稀饭,这一缸稀饭冷了之后就变成一块块稀饭糕,划了几份早晨吃一块稀饭糕,中午吃一块稀饭糕,晚上吃一块这样的稀饭糕,就这么苦读。然后在庙里面读书夏天蚊子也多阿,他就点了个煤油灯在蚊帐里面读书,避免被蚊子咬,时间长了以后蚊帐的顶上熏得黑黑的,范仲淹的妈妈一直保存着这顶蚊帐,为什么呢,他们范家的孩子不喜欢读书的时候就把范仲淹这顶蚊帐拿出来看,只有这样苦读才能跟你们范伯伯一样才能成才,成为国家的有用之才,范仲淹是这样的一个苦出生,所以他不愿意把这块风水宝地作为个人一家的地方,应该给苏州建个文庙,想要读书想要有文化想要发展发达的家庭,让他们的子女都能够把书读好成为国家的有用之才,因此在那造了个文庙,范庄前这就是范家族的义庄,他们家还有个地方我们中国看枫叶的四大名胜之地天平山,北京的香山、南京的栖霞山、苏州的天平山、长沙的岳麓山,当然也有点遗憾,因为在天平山边上有座金山,花岗岩的质量很高不断的开山取石,有一年寒流跑地太快了跑到了长沙把岳麓山上的枫叶冻过了,一冻过了到了来年第三年第四年一直恢复不了元气,等到再去看枫叶就看不到这个红叶了,想要变的时候再也不会变了。按照过去的父母官爱民如子,所以范仲淹是我们典型的宋代的儒家文化传承人。儒家文化的精髓是“仁义道德”,这个“仁”字大家想一下是两个人组成一个“仁”,仁是什么是俩个人之间发生的联系、情感,我们过去对伟大的母爱经常有一个歌颂对我们这个大豆腐型的男子汉经常有个批评,就说这个人有妇人之仁,妇人之人不是少女之人是妈妈对儿

    女的感情,所以儒家文化把仁字当头,要求我们不管是男子对女子还是老人对孙子,还是孙子对老人,无论我们是健康之人对残疾人,或者小康之人富贵之人对草根之人,都应该有这样一种仁爱情怀慈善情绪,像范仲淹这样的做法就是一种推己及人之人。孔夫子还有个己所不欲勿施于人,所以这是两节的境界,第二个字叫义字,路见不平一声吼该出手时就出手,真是这样吗,从汉字的造字原理来看这个义字让我联想起“美”字都是一个结构,义字就是一头羊,这头羊是我头顶上羊,我的羊归我不是把我的羊送给你哥们讲义气,儒家文化义字就是体现个人权益私有财产的保护,所以什么叫不义之财,偷啊抢啊把别人的东西变成自己的叫不义之财,江湖上有个法则不义之财取之和碍。还有一句话过去绿林好汉你不任我不义,如果你不仁我不义,最后的结果就是以暴制暴,所以儒家之道就是小不忍则大乱,都忍一忍,退一步与人为善才能让我们的生活更美好。回过头来想想我们的苏州城遭受过的历史性的祸害,都是跟不仁不义的举措有关,朝前推太平天国的农民军,从广东广西一路来到我们江南富庶之地,最后我们的苏州城就是这样毁掉的。前年我住在阊门边上,我就沿着山塘街走了一段,现在看到的修复以后的这一段也许才恢复到太平天国以前的繁荣景象,为了抵抗太平军的到来,一把火才把山塘街烧掉了,最后还是没有阻挡,太平军忠王府被李秀成占领,所以由这样的角度再来思考我们苏州文化的定位,只有在和谐苏州的基础上,藏书家辉煌的历史,所以我们现在生活的地方,是以太湖为中心的长江下游金三角的锦绣膏腴之地,不仅经济繁荣,富甲天下,而且文教昌盛、人文荟萃,往往晴耕雨读,讲究风雅,因而诞生了大量特别重视家族成员文教素质的著姓望族,像我们苏州的王、顾、陆、钱等等著姓望族,在这个中间出的读书人藏书家特别多,因此从唐宋以来蔚然成风读书藏书著书,比如我们大家都知道唐代大诗人白居易,在苏州就当了一年的市长,就这一年的市长他就造福我们苏州,他是因为身体不好才离开苏州的,但是当白居易到了晚年的时候,当时因为没有印刷术,他把自己的诗集抄了三份,三分中间有一份藏在庐山的顶上,第二份我不知道,第三份就藏在我们苏州原来的南禅院千佛堂中间,我们在唐代的南禅院就有一千个佛,想想那是多好的文化遗产,那时农民战争把它给毁掉了,连同白居易手抄

    本的诗集也毁掉了,那是多么遗憾的事情,到了明清以后我们苏州这个地方真是富甲天下,比如说我们苏州图书馆边上南边就叫三元坊,洞房花烛夜正是金榜提名时,人的一生中间最最高兴的时候,金榜题名时,就是我们读书人考秀才中举人上进士,进士的前三名状元探花榜眼,所以考秀才第一名考进士第一名考举人第一名这叫连登三元,这是了不起的,就相当于我们现在说的高考第一名考上硕士第一名考上博士又第一名,那可以说是连中三元,所以我们苏州人特别认同这样一条道理,这条道理在台湾还是很流行的,一些书店经常会把这条词放在书店,“贫者因书而富,富者因书而贵。”苏州读书人和藏书家往往大力支持地方公益活动,积极参与地方文化建设,努力协助地方政府维护社会的秩序,所以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苏州当地经济的发展。比如他做义庄没有力量让所有,那我把我范家的家族做起来不也是对社会的贡献吗,我们苏州、无锡义庄特别发达,就跟范仲淹楷模榜样的力量就跟有关系,现在我们在苏州不知道有没有多少的义庄保护下来,在无锡大家知道有两个历史文化名镇,一个叫甘露镇一个叫荡口镇,荡口镇也是我们苏州一有风吹草动逃难去的一个方向,无锡称为金甘露银荡口,就在荡口镇正在恢复那边的义庄。

        管文蔚做过江苏省的副省长,最早是我们苏南行政区的书记,他在那个时候代表党和政府接手苏南一带,那时候苏南行政区的中心是放在无锡,苏州是他的直属市,管文蔚在回忆录中写到1949年的苏州这一带是什么情况呢,江南大、中城市集中,经济发达,工厂多,除了少数买办官僚资本外,大多数是属于民族资产阶级,苏南人文荟萃,学者名流云集,如钱基博、钱基厚、王文治、顾述之、钱穆、宗白华、陈翰伯、姜桥芳、顾颉刚、华应申、戴伯韬、徐悲鸿、吕凤子、郭绍虞、范烟桥、周瘦鹃等等,都在无锡、苏州、常州、常熟、丹阳等地。这些人学术造诣都很深,在海内外学界有深广影响,更应该尊重他们,爱护他们。

        

    谢孝思先生保护了我们苏州大量的文物大量的古书,他也有一段话“苏州是一个历史悠久的文化名城,所以历代的珍贵文物都十分丰富,但是,一由于百多年来的战乱兵燹,二为政者的从来不思认真管理,因而散失毁败者也早已难计其数。五十年代,国家初安,苏州市‘文管会’才得以应运而生,先有苏州市文管会然后才有苏州市博物馆,我们所在的苏州图书馆很多古书古籍也都是没收、抄家转移到苏州图书馆来的,还被南京图书馆调拨走了一部分。

        大家去过穹窿山的一定去过这个地方,朱买臣读书台,家贫,卖薪自给,行歌诵书妻初亦负载相从,久以为羞,求去。买臣道:“我年五十当宝贵,现在已四十多了,待吾宝贵,当报汝功,”妻不从,听之去,适一田夫,武帝时得庄助之荐,拜中大夫,复拜会稽太守,他乘传入吴,见故妻与夫治道迎官,遂合以后车载其夫妇,舍之园中,给食一月,妇惭而自缢,买臣后为丞相长史,时张汤行丞相事,屡加陵折,又因庄助之死,为汤所陷颇以主怨,乃千发汤的阴事,汤自杀,买臣亦遭诛,他作有赋三篇,今已亡佚。有这个例子我们反过可以看到朱买臣在官场中间,他的死跟自己胸怀情商不足也是有关系的,总之是很遗憾的。当年朱买臣太太在他面前老是嘀嘀咕咕,所以书是不敢拿到家里去的,他把书藏在穹窿山半山腰的一个庙里头,庙里头比较安全他假装去山上砍柴,实际上是去藏书庙读书,后来这座庙叫做藏书庙,藏书庙一定很有名,最后穹窿山所在的这一片叫做藏书乡,所以我们在坐的各位包括外地人只知道到了冬天藏书的羊肉就飘香了,哪知道藏书香真真的香是藏书香,那是竹简的书香。关于那个时候三国蜀国,那时看的书比朱买臣才晚一二百年,还是看的竹简书,从电视我们看到诸葛亮看的竹简书就像我们夏天的麻将席,不可能啊,那样做的书看半个小时就累坏了,竹简书是很薄的,用得是竹篾上面的那一层很薄薄的,我们在历史的书上就可以看到过去把书写好定稿称为杀青。文天祥诗中间说的“留取丹心照汗青”,我们男子汉大丈夫要忠于国家忠于事业,最后事迹要记录在汗青之上,史书之上流芳百世是这个意思,所以大家再去穹窿山去旅游,再到朱买臣读书台去大家知道这一番文化底蕴。

        

    苏州历史上最早藏书家是谁,苏州的顾家、陆家,我们这个陆家还跟三国演绎陆逊有关,陆逊是浙江海宁人,陆澄年轻的时候好学过人博览群书无所不知,行、坐、眠、食手不释卷,刚开始做太学博士到后来从政尚书殿中郎,后来做了秘书监。他那个时候的他孩子陆少玄也很喜欢读书,陆澄自己就有一万多卷书。成语之间有个“手不释卷”讲的是大将吕蒙的故事,这个故事也是吴祖孙权对在我们苏州城市的开发史上,在汉代的时候还归绍兴管,是谁让苏州独立出来而且还得到了发展,跟孙权有关系,孙权曾经把苏州作为东吴的首都大概搞了12年,12年很了不起,这样的话就把苏州城市的文化都发展起来,所以孙权同时也很爱好文化的,他对吕蒙说你现在掌管了军事大权应该多读一些史书、兵书才能够担当更重要的责任,吕蒙听了之后回去刻苦学习最后做了吴国的主将,所以“手不释卷”跟他有关。还有个成语过去我们经常讲“三日不见当刮目相看”,意思是说读书人三天不见对他一定要高看一眼。所以吕蒙听了孙权的话后又产生了相关的另一个成语“吴下阿蒙”,大家都知道吕蒙是一介武夫跟张飞那样的,他听了孙权的话读书之后,过了段时间回到朝廷来说话文邹邹的,孙权帮他说话说他已经不是当初的“吴下阿蒙”了,所以苏州由原来的“武”转了“文”应该说跟孙权有关,苏州的城市建设奠定基础跟孙权有关。

        刚才说陆家很厉害,到了唐朝陆龟蒙,陆龟蒙的一些古迹遗迹在哪里,大家都去过的甪直,他是唐朝的农学家、文学家,甪直另一个别称叫甫里,陆龟蒙曾经做过湖州、苏州的刺史的幕僚,后来隐居在松江的甫里。皮日休就写过一首长诗,就说陆龟蒙的书“绕屋亲栽竹,堆床手写书”。杭州的藏书家是什么时候开始的呢,最早的叫范平,他的家住在杭州钱塘江和西湖相近的地方,他的家中遍备诸子百家著作,达七千余卷,还没有我们苏州藏书家陆澄多,路程多,所以白居易他的朋友问他苏州城怎么样,结果白居易给他写诗中间回答他,他说坊闹半长安,人稠已经赛过了扬州府了,这是唐朝的情况,到了北宋继续发展了100多年,上有天堂下有苏杭,天上天宫地下有苏杭。所以我们现在到了杭州去,他们说你们苏州有没有搞错,苏州为什么摆在我前头去,杭州是省城,还做过北宋的首都,他不知道这句话是北宋的时候就有了,就说明在北宋的时候苏州比杭州要繁

    荣,我们苏州人也不能沾沾自喜,为什么呢诗歌都要压韵的,从压韵上来说有它的道理。但是不管怎么样,搬到了杭州的临安,工厂没有庙宇多,烟尘没有宝塔多,如果我们苏州还有那么多庙宇还有那么多宝塔,但是历史是个过程当初为了发展经济必须交学费,历史是不能假设的也是不能超越的,这就是历史发展的成本,那个时候拆庙宇毁宝塔。

        苏州在南宋以来盛产“书香世家”,以历代累计拥有了277名藏书家逾有207名藏书的杭州,位居“中国藏书家数最多的十个市、县”第一。从书文化来讲也是上有天堂下有苏杭,而常熟也以拥有146名藏书家而位居有109名藏书家的宁波之前,名列第三。常熟拥有铁青铜剑楼,是晚清四大藏书家,苏州藕园也有藏书楼,现在书没有了,宁波当然有个奇迹——天一阁,天一阁是中国最古老的藏书楼是亚洲第一藏书楼,全世界排行第三,从这些角度可以充分的证明苏州的文化是非常的了不起的,在苏州还有一些说法“刻书赛过积德,藏书胜过藏金”。刻书要刻什么,一定要刻经典,“经”者,本义与“纬”相对,是指古代人工编织物上的纵线,后引申为被读书人历代尊奉的典范性著述。“典”者,标准也,法则也。最经典的是“四书”与“五经”,在中华文化史上,最早的经典,特指孔夫子晚年删订传世的五部儒家经典——《诗》、《书》、《礼》、《易》、《春秋》故有“五经”之说。南宋时期,在大儒朱熹等人的倡导下,“经学”与时俱进地发展成为了“理学”。《大学》、《中庸》、《论语》、《孟子》、取得了与“五经”相等同等地位,从此“四书”与“五经”并称于世,深刻地影响了元、明、清三代读书人。直至清廷在近代“西学”浪潮冲击下,废止全国的科举考试制度,传统经学的神圣地位才一落千丈。

    【返回】

    投诉建议:0512-65227889    咨询电话:0512-65226989
    网站维护:苏州图书馆 数字图书馆 0512-6522665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