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类列表
剖析日军侵华时期发行的货币和军邮
卫志孝 2014-06-05
浏览量:1870
各位朋友:下午好。首先,衷心感谢苏州市图书馆领导为大家提供这一环境和条件都十分优越的大讲坛,使我本人也再次有机会和各位坐在一起通过对历史资料的展示的形式,来重温上世纪30-40年代日本军国主义发动侵华战争时期苏州遭受的灾难和不幸,激励我们的青年一代一定要为实现中华民族的中国梦而发愤图强。因此,我们每个人千万不能遗忘我们国家的过去,千万不能遗忘我们这座城市的过去。
我先自我介绍一下,我于1946年8月出生,苏州人,中共党员。《世界各国宝钞主编》(复旦大学出版社出版,国家钱币博物馆首任馆长戴志强教授作序)。江苏省钱币学会会员、苏州市钱币学会理事,苏州市收藏界协会会员。上世纪80年代至今,曾先后在国家级科技专业刊物上发表译文40余篇和有关引进外资的法律、法规和政策资料和文件数百余篇。近年来,在《中国钱币》、《江苏钱币》、《钱币博览》(上海)、《中国钱币收藏》、《安徽钱币》、《新疆钱币》、《苏州钱币》等专业性钱币刊物上发表过多篇具有相当研究深度的学术性文章。几十年来,除了倾心收藏世界各国珍稀宝钞之外,还十分重视纸钞资料的收集和翻译。尤其对德国、俄罗斯、法国、以色列、印尼和日本等国家的纸币的收藏和研究。2014年完成新作《世界各国钞票上的著名桥梁》和《世界珍稀宝钞收藏》的初稿。
一、从甲午战争到马关条约说起
1、中日甲午战争(1894,耻辱的甲午年)
120年前也是个甲午年(马年),新春的正月初十,朝鲜爆发了“东学党”农民暴动,虽然很快被镇压,但两个月后烽火再起,起义军席卷朝鲜。惊恐万状的朝鲜政府向清政府求助。1894年6月6日前后,清政府派直隶提督叶志超和太原镇总兵聂士成率2500人在朝鲜牙山登陆。日本人获知此消息,欣喜若狂,他们就等这一天,清军入朝就是良机,日本政府以保护使馆和侨民为借口,也向朝鲜大举派兵。1894年7月23日,日军占领朝鲜王宫,逼迫朝鲜“委托”日军驱逐驻朝清军。7月25日,日本舰队在朝鲜丰岛海面偷袭清廷北洋舰队的“济远”“广乙”两舰,并击沉清廷租来的、向朝鲜运兵的英国商船“高升”号。由此,中日甲午战争爆发。8月1日,中日两国正式宣战。
战争是在陆海两个战场进行的。9月15日的平壤之战是两国陆军第一次大兵团作战,清军约1.5万人,日方约1.6万人。战役中,虽有杰出将领左宝贵殊死抵抗,直至殉国,但由于李鸿章“先定守局,再图进取”的作战方针,加上清军统帅叶志超弃城而逃,日军一天就攻下平壤。9月24日,清军全部退回中国境内。
1894年9月17日的黄海海战是关键一战,最终还是以清军的惨败告终。通过对甲午中日战争中国军队战败原因的分析,我们认识到:社会制度的腐败,军事技术的落后,是近代中国挨打受辱的关键所在。
这场国运之战的失败,使中国被列强彻底轻视,中国成为东方的肥羊。清政府签订了丧权辱国的《马关条约》,不但使朝鲜脱离了清朝的藩属地位,转而为日本所控制,还割让了台湾及澎湖列岛,赔款2.315亿两白银。正是利用这笔费用,日本迅速扩张军事实力,一跃跻身世界列强。6年后,清政府与包括日本在内的列强签订《辛丑条约》,中国从此彻底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日本则在军国主义道路上越走越远,1931年发动的侵华战争、1937年的卢沟桥事变不过是甲午战争的继续和延伸。
但是,1894年这个耻辱的甲午年,也促使中国民族主义觉醒。一些有识之士纷纷寻找救亡图存之策,终于在1911年推翻了清朝的统治。从此,中国进入了自己建构民族国家的过程。
2、马关条约 
(1)赔款
赔偿日本军费白银二亿两,在加上三千万两赎辽费,这些银子,如果用载重五吨的卡车来拉的话,足足要拉1840车之多。几乎相当与清政府三年财政收入的总和。战后,日本经济和军事实力飞速扩张,增强了日本的侵略力量。
(2)三国干涉还辽
《马关条约》的签定,损害了俄、德、法三国在华的侵略权益。日本侵占辽东半岛严重影响到俄国在我国东北的利益,日俄两国争夺我国东北的矛盾尖锐化,使俄国决定不惜一战,强迫日本退回辽东。德国当时已经成为后起的工业国,它正在千方百计向远东扩张势力,法国是俄国的同盟国,自然支持盟国的主张,并期望在干涉还辽中从中国获得报酬。因而三国联合起来,向日本提出照会,要求日本放弃辽东半岛,同时三国军舰在日本附近海面游弋,对日本进行武力威胁,日本由于在战争中耗费巨大,无力对付三国联合军事行动,决定放弃辽东半岛,但又无耻地向清政府勒索白银三千万两作为赎辽费。
3、马关条约与伊藤博文(1840——1909年)
谈到马关条约,就必须提及伊藤博文此人。伊藤博文是日本近代政治强人,1863年留学英国,学习海军。1868年明治政府成立后,历任政府要职。1882-1883年赴普鲁士研究宪法。1885年起,四度出任日本首相。伊藤博文是日本现代化的缔造者和推动者,同时又是军国主义的代表人物。1895年(光绪二十一年),清政府代表李鸿章和日本政府代表伊藤博文在日本马关谈判,签订《马关条约》。《马关条约》原名《马关条约新约》,日本称为《下关条约》或《日清讲和条约》。1895年6月7日,日本军队根据《马关条约》的规定完全占领领台湾。伊藤博文是中日甲午战争的主要策划者,战后任和谈全权代表,胁迫清政府签订《马关条约》,并一度担任台湾事务总裁。1909年10月26日在中国哈尔滨车站被朝鲜义士、爱国者安重根刺死。就在今年荷兰海牙举行的第三届核安全峰会期间,中韩首脑3月23日在荷兰会谈并提及中国沈阳设立安重根纪念馆一事。日本前外相前原诚司曾一针见血地说,“安倍的日本梦是回到明治时代,伊滕博文是他的偶像。”
附:安重根义士简介:2014年1月19日,位于哈尔滨火车站的安重根义士纪念馆正式开馆。
安重根,1879年出生于今朝鲜黄海南道海州地区,是朝鲜半岛近代史上著名的独立运动家。1905年日本强迫“大韩帝国”签订《日韩保护条约》,在汉城(今韩国首尔)设立“统监府”,日本前首相伊藤博文首任“统监”。
1909年,日本政府利用日俄战争中获胜的有利形势,派伊藤博文到哈尔滨,与俄国财政大臣可可夫切夫商谈有关吞并朝鲜半岛、进一步干涉中国内政、划分日俄在中国东北的势力范围等事宜。安重根认为这是一个天赐良机,决心利用这次机会击毙伊藤博文。1909年10月26日上午9时整,伊藤博文乘坐的专列进站,可可夫切夫上车迎接,约20分钟后,伊藤博文在可可夫切夫的陪同下走下火车,开始检阅欢迎队伍。安重根走进站台,站在俄国仪仗队后面。
9时30分,伊藤博文走到俄国仪仗队前,距安重根10步左右时,安重根穿过俄国军人空隙,冲过仪仗队,相距伊藤博文五步左右,拔出手枪对准伊藤博文连发三枪。三发子弹命中伊藤博文的胸部、腹部,伊藤博文扑倒在地。20分钟后,伊藤博文命绝。
安重根在法庭上揭露了伊藤博文侵略朝鲜半岛,破坏东亚和平的15条罪状。并指出:“我杀伊藤博文是韩国独立战争的一部分。”1910年3月26日上午10时,在旅顺监狱处刑室,安重根被处以绞刑。
2013年6月韩国总统朴槿惠总统访华时,提及独立运动家安重根义士,称赞安重根是韩中两国人民共同敬仰的历史人物,希望能在哈尔滨市竖立安重根纪念碑,这一重要提议立即得到了中方的积极响应,哈尔滨市政府立即付之于行动,在哈尔滨火车站兴建了高规格的安重根义士纪念馆。
二、上世纪三四十年代日军对东南亚和我国犯下的滔天罪行的铁证展示
(一)日本侵略中国和东南亚时期发行的部分军票和纸币
这些军票和日本纸币中,有三枚具有非同一般的意义。
(1)印有中日甲午战争的主要策划者伊藤博文像的纸币
(2)1944年日本军国主义发行的战时五钱钞票上印有的“军神”楠木正成的肖像。
楠木正成是日本南北朝时代天皇的开国武将,他和他的儿子为天皇屡立战功,成为日本皇室的守护神和军神。1944年,是日本对外侵略战争正在走向失败的一年,军国主义当局将这位“军神”的肖像印在5钱的纸币上为了鼓舞民心和士气。
(3)日本军国主义战时发行的十钱钞票的“八紘一宇”塔彻底暴露了它的战争目的。
“八紘一宇”塔现位于宫崎市和平公园内,塔高36.4米,呈八角形。1938年,为了煽动日本国民支持侵华战争,日本陆军参谋长命令所有前线部队采集当地石材用作建造该塔的基石。1940年该塔建成,共计用石1789块。其中,372块来自海外,中国就有238块之多,包括长城城砖、泰山石阶、中山陵石块、苏州园林石、上海市政府大楼门廊石块、台湾台中教委会石块等。例如,有些石块上面可以看到写有“南京日本居留民会”、“南京东炮台”等文字为证。 要知道,“八纮一宇”是当时日军宣扬大东亚战争正当性的用语,意为“天下一家”。不言而喻,我们可以看出当年日本军国主义发动侵华和支那战争的真正目的!
(二)日本侵略中国和东南亚时期发行的部分战时储备债券、大东亚战争割引国库债券、支那事变割引国库债券、战时报国债券和在中国发行的社会债券以及日军制作的纪念品等罪证
(1)战时贮蓄债券
从1937年“七七事变”开始,日本发动了全面侵华战争。为了达到“以战养战”的目的日军在占领区大肆发行各种债券强制征用资金。这些债券大部分由日本印制,票面上面都印有明显的侵略战争标志,如日本国旗、军旗、坦克、军舰、飞机、炸弹等,一枚以富士山为背景的“大东亚战争”的圆形章刺眼地盖在债券的显要位置!水印是“大藏相”三字。在债券的文字说明中提到“其售出债券的收入归大藏相(财政部)存款部进行运用”。“战时贮蓄债券”由原日本劝业银行发行。
1938年5月,伪满洲国政府颁布《国家总动员法》,把东北经济纳入军事化轨道,通过发行储蓄债券和公债的形式,日本侵略者集中掠夺了中国的大量资金。
2000年5月24日,中新湖北网消息称:武汉各媒体关于“战时贮蓄债券”的连续报道,引起了日方的高度重视,日本第一劝业银行武汉代表处昨日承诺,向日本总部紧急请示兑付事宜。昨日下午,武汉代表处首席代表助理朱霞详细了解了3张债券的相关情况,并对债券发行时间、面值、用途等认真做了记录。武汉代表处还对债券原件进行了复印,准备马上将相关资料传回日本总部。朱霞说,因为债券兑付是历史遗留问题,加之日本战败,所以兑付之事比较复杂。但她相信总部会给债券持有者及读者一个说法。然而,此事至今却无下文!
(2)大东亚战争割引国库债券
(注:割引---日语的意思是优惠、打折之意。)
这种由日本政府发行的“大东亚战争”国库债券,这是日本侵略中国的又一罪证。债券的最上方用汉字印着:“大日本帝国政府大东亚战争割引国库债券”。券的正面有两幅图,左图为一艘在飞机掩护下航行的军舰,右图为一辆疾驶的坦克,轮子下面堆放的是象征弱小对手的一把铁镐、铁锹和一杆火枪。发行日期为“昭和18年12月8日”(1943年12月8日),发行价格35元,偿还日期为“昭和29年1月25日”(1954年1月25日)。债券下方有“大藏大臣”印。这种日本“大东亚战争割引国库债券”,当时是面向中国人发行的。1943年,日本对华战争进入了最困难时期,发行此债券的目的在于搜刮民财,支援日本的侵略战争。
(3)支那事变割引国库债券
日本侵略者自1931年九一八事变侵吞我国东北后,为进一步挑起全面侵华战争,陆续运兵入关。到1936年,日军已从东、西、北三面包围了北平(今北京市)。从1937年6月起,驻丰台的日军连续举行挑衅性的军事演习。1937年,驻华日军悍然发动“七七事变”(又称“卢沟桥事变”,日称“支那事变”),日本开始全面侵华,抗日战争爆发。
日本帝国主义为了独占中国,发动了蓄谋已久的全面侵华战争。 1937年7月7日夜,日军借口一个士兵失踪,要进入北平西南的宛平县城搜查。中国守军拒绝了这一无理的要求。日军开枪开炮猛轰卢沟桥,向城内的中国守军进攻。中国守军第29军吉星文团奋起还击。掀开了全民族抗日的序幕。史称七七事变或卢沟桥事变,日称“支那事变”。
中国人民抗日战争(1937年7月7日-1945年9月2日)是指20世纪中期,是中国人民抵御日本侵略的一场全面战争,战场主要在中国大陆、缅甸等地。由于战争时间约为八年,因此,也称八年抗战。
(4)战时报国债券
这是日本为扩充军备发行的债券,号称大东亚圣战,筹备军费为侵略亚州各国之罪证。
大东亚圣战:即太平洋战争,日称解放亚洲之圣战。1941年12月8日,日军偷袭珍珠港,从而爆发太平洋战争。日本把中日战争和太平洋战场上(包括南洋)的整个战争称为大东亚战争。
(5)日本侵华时期在中国各地发行的社会债券(野蛮战争侵略和大肆经济掠夺)
(6)日军侵华时期制作的纪念品
------凯旋纪年瓷碗 
------日军 炮兵炮二纪念瓷碗 
第15师团:1938年4月4日在日本本土以第3师团留守人员重组,辖步兵第51、60、67联队及野炮兵第21联队等,历任师团长是岩松义雄(1938.7.15-1940.3.9)、渡辺右文(1940.3.9-1940.5.28)、熊谷敬一(1940.5.28-1941.8.20.)、酒井直次(1941.8.20-1942.5.28.)、山内正文(1942.5.28.-1944.6.10)、柴田夘一(1944.6.10-1945.2.20)、山本清卫(1945.2.20-1945.7.25)、渡 左近(1945.7.25-)。1938年8月到达中国编入华中派遣军,后隶属第13军参加1942年5月浙赣会战攻占义乌、兰溪,作战期间师团长酒井直次中将被中国军队布设的地雷炸死;1943年9月11日调南方军第15军;次年3月参加印度英帕尔作战,惨败后退伊洛瓦底江,1945年8月初撤往泰国,日本战败时直属第18方面军在泰国北碧向英军缴械投降。
------日军步兵近卫第一师团纪念瓷碗(国光)
二战期间日军共有3个近卫师团,分别是第一、第二和第三近卫师团。第一近卫师团有4个联队,他们是:第一近卫步兵联队、第二近卫步兵联队、第六近卫步兵联队和第七近卫步兵联队。第一和第二近卫步兵联队参加过日本西南战役,在中日甲午战争中侵略过中国台湾,日俄战争中被编入第一军作战。第六近卫步兵联队是抽调第一近卫步兵联队骨干新组建的。第七近卫步兵联队则是在近卫混成旅团骨干的基础上编成。
------日军台儿庄战役部队野炮十联队瓷碗
炮兵10联队归第10师团建制。1898年组建,辖步兵第8旅团(步兵第39、40联队)、步兵第33旅团(步兵第10、63联队)及野炮兵第10联队等,战争期间师团长是矶谷廉介(1937.3.1-1938.6.18)、篠塚义男(1938.6.18-1939.9.7)、佐佐木到一(1939.9.7-1941.3.1)、十川次郎(1941.3.1.-1944.1.7)、冈本保之(1944.1.7-);1937年8月中旬自日本本土登陆大沽于天津集结,后编入第2军,9月中、下旬在津浦路北段东路作战,占泊头、德县,11月上旬攻占临邑、商河,12月占济南;1938年1月占兖州;3月参加徐州会战在滕县、台儿庄、豫东作战;武汉会战时自合肥沿六安、潢川、信阳攻击;1939年8月调回日本,1940年调关东军,8月改为三联队制辖步兵第10、39、63联队及野炮兵第10联队等, 1944年底调往第14方面军在北吕宋登陆,菲律宾战役中遭惨败,日本战败投降时仅有残部数百人在碧瑶以北山区向美军缴械。
三、日本军队占领苏州时期的滔天罪行铁证如山
(一)1937年11月19日,苏州沦陷,日军对苏城进行大肆轰炸、烧杀、奸淫、抢劫及日军侵占苏州后开设的“军人安慰所”。
民国廿六年(1937年)十月六日,日机轰炸吴县平门火车站,投弹二十七枚,并用机枪扫射,伤亡旅客七十余人。 民国廿六年(1937年)十一月十九日,苏州沦陷。日军入城后大肆抢劫、纵火,苏城内外处处血泊火海,瓦砾尸堆。据民国廿八年三月伪吴县知事公署《事迹损害统计表》(苏州、吴县同城)载,全县十三个乡镇被烧毁、破坏的房屋七千九百二十七间,其中城区四千七百三十九间,阊门石路一带商业区被日机投掷燃烧弹,“被毁地区东自石佛寺、小菜场中一线以北、西至小鸭蛋桥河以东,南自老石路北侧的耶稣教堂以西至惠中旅社以东一线,北至饭店弄南侧,面积达几万平方米,大火燃烧三天三夜,石路一带遂成焦土。这一地区被毁商店、旅社、茶馆、戏院、饭店、浴室等约二三百家,民宅六七百户。”全县死亡约六千七百七十四人,其中城区三千七百三十八人;全县被损财产一千零四十三点三万余元,其中城区八百一十万元。除此,日军还屠杀数以千计的外地难民及中国被俘士兵。仅民国廿六年中秋节这一天,日机炸毁难民列车十余节,炸死炸伤外地难民四五百人;日军侵占苏州后在齐门一次就用机枪杀外地难民一百余人。据民国廿六年十一月廿一日出版的《朝日新闻》晚报载,日军入城俘中国士兵二千余人,日军派遣上海军司令官曾密令“杀掉全部俘虏”。据上可知,自八一三事变至苏州被日军侵占的数月间,日军在苏屠杀的中国百姓及中国士兵逾万人。
据证实,苏州沦陷期间,日军在苏州开设的慰安所有十几个,至少数千名妇女被掳为慰安妇。位于广济路36号的“五洲大饭店”旧址原名“大东旅社”,始建于1908年,业主盛毓邮系清末邮传部大臣盛宣怀之孙。后租赁给商人马志千等经营。1937年苏州沦陷后,马志千将旅社后面二个堂口房间转租给日本浪人开设“军人安慰所”。据这一带“老苏州”回忆,大东旅社成为慰安所后常有大批日军排队“光顾”,夜深时常闹得院内大哭小叫。根据2010年08月25日发行的《苏州大劫难——侵华日军罪行录》一书以翔实的史料,首次较为完整地记录了抗战期间苏州人民遭受的苦难。在此期间,苏州就有超过2万同胞死于日寇屠刀之下。日军对苏州古城的大轰炸:1937年7月7日,日本帝国主义悍然制造蓄谋已久的卢沟桥事变,发动了全面侵略中国的战争。苏州是上海以西最近的较大城市,是中国军队进行淞沪抗战的后方基地,从而成为日机轰炸的重要目标之一。
(二)当年日本侵略军发行的印有轰炸和占领苏州城的黑白照片的军用明信片系列
(1)侵华日军发行的军事邮便
正面:“苏州风景”;背面:军事邮便(即日军免资明信片);左上角:苏州火车站大门的右侧的两名持枪的日本守军;右上角:苏州平门城楼上荷枪实弹的日本侵略军;左下角:苏州金门附件的大街上列队的日本兵;右下角:苏州西园;中间:苏州寒山寺和持枪冲锋的日本兵。
(2)侵华日军发行的军事邮便“苏州风景”;背面:军事邮便(即日军免资明信片);左上角:苏州城外枫桥上的多名日本兵;右上角:苏州平门桥;左下角:苏州城外水乡景色;右下角:苏州古城墙和大运河景色;中间:苏州城内全景,中间上空是日军轰炸机,下方是日军投下的炸弹。
(3)侵华日军发行的军事邮便“苏州风景”,背面:军事邮便(即日军免资明信片)左上角:苏州虎丘塔;右上角:苏州北寺塔;左下角:苏州双塔;右下角:苏州寒山寺枫桥夜泊诗石碑;中间右侧:盘旋在苏城上空的日军轰炸机和密布的乌云。
史料:1937年(民国26年)11月19日,日军第九师团富士井部队从平门入城(见以上侵华日军发行的军事邮便正面:“苏州风景”之一。左上角照片中,可见到苏州火车站大门的右侧的两名持枪的日本守军);第十军海劳原部队从娄门入城,苏州沦陷。百姓随即遭到了大规模的杀戮。据当事人回忆,日军“进城后即到处杀人放火。3天中烧、杀最厉害,从接驾桥、东西中市到阊门石路,日夜火光冲天”。在平门外,日军制造了骇人听闻的洋泾角惨案,集体屠杀的村民和过路难民达100多人。日军攻入城时,在平门火车站仓库的屋顶上架起机枪,见人就扫射,百姓死者无数。齐门外洋泾荡大桥附近的寄柩所云锦公所里,日军用机枪集体枪杀了100多名逃难的老百姓……
日军攻占苏州时,无耻奸污苏州妇女。据1938年国民政府军事委员会《日寇暴行录》记载,日军攻占苏州后,曾抓来200多名妇女,关在庙里,整天不许穿上衣裤,任凭日军集体奸淫。最后这些妇女一起被杀害在虎丘山旁。
据1939年3月伪吴县知事公署所发表的《事变灾害统计》,当时吴县20多个城乡公所中,13个城乡公所在1937年沦陷时的平民死亡统计为6774人;共计被毁房屋8227间,财产损失1043.3万元(1937年币值);其中城厢3个公所破坏房屋4739间,财产损失810万元。这些统计很不完全;另外大量被害中国军人都不包括在内。
此外,日军在苏州地区还制造了太仓七十二家村惨案、张家港恬庄惨案 、昆山马援庄惨案、吴江的芦墟、莘塔、北厍、周庄4乡 大屠杀、江南大血案、太湖冲山之围等大肆烧杀奸淫苏州的成千上万的老少妇幼和抗日志士。
据资料记载,从8月中旬至11月15日的3个月内,日军在苏州城区共投弹4200余颗,死伤人民数千,破坏的街道、房屋、医院、工厂、学校无法计数。平门火车站被炸次数最多,房子几乎全被炸光,有一次轰炸就炸死了三五百人。就连救护伤员的卫生列车和难民车也不放过。据亲历者回忆,大人的身躯被炸成小段,小孩的身体被炸成肉块,脑浆、鲜血连着衣片、毛发飞溅在墙上。
日本侵略军11月5日在上海金山卫登陆后,着手向西推进,对苏州的空袭轰炸更为频繁、疯狂。苏州城厢内外,几乎每天遭敌机轰炸。阊门外繁华的石路商业区损失最为惨重。日机投下的燃烧弹引发石路一带的大火烧了3天3夜,成为一片废墟瓦砾。被烧毁的商店、旅社、戏院、茶馆、浴室、饭店有二、三百家,居民住宅有五六百户。房屋及财物损失浩大,人员伤亡以千百计。在城区范围,东吴大学、苏州中学、苏纶纱厂等均被炸。伤兵医院也被炸毁,留院伤兵大部分被炸死。苏州周围各地,尤其是铁路沿线和长江沿岸的重要村镇,也普遍遭到了日机轰炸。日机对逃亡中的难民也进行了袭击。如11月上旬,在吴县北桥、渭塘之间的河内,一次就炸沉4艘难民船,死亡300多人。
(三)当年日本侵略军发行的日军士兵手绘苏州风景的彩色军用明信片系列(12-15张)
注意:以下这些军邮的有两个特别珍贵之处:①它们都是由日本政府印制和发行的②所展示的明信片都是当年侵华日本军官和士兵的实寄明信片。
(1)1930年代日本侵华中支实寄免资军邮免资片:苏州枫桥船只。(日本)铃木贞三笔(画)
(2)1940年代日本侵华北支实寄免资军邮免资片:苏州沧浪亭的月亮门 (日本)奥濑英三氏笔(画)
(3)1930年代日本侵华中支实寄免资军邮免资片:水都苏州风光船只桥
(4)1940年代日本侵华军邮中支派遣军免资实寄片:苏州横塘亭子桥军检戳。(日本)武内英男氏笔(画)
(5)1945年日本侵华中支实寄军邮免资片:苏州所见(日本兵牵驴)
(6)1930年代日本侵华中支实寄军邮免资片:苏州郊外岸边风光(日本)小林万吾笔(画)
(7)1930年代日本侵华军事邮便免资明信片:苏州狮子林园林建筑。(日本)小林万吾笔(画)
(8)1930年代日本侵华军事邮便免资明信片:日本兵和苏州寒山寺 日军侵占苏州时期,寒山寺殿堂房舍曾一度沦为日军仓库马厩,仅剩2-3位寺僧留守,其生活来源,只能依靠经营浴室菜馆或卖字卖帖,勉强糊口。
(9)1930年代日本侵华军事邮便免资华中实寄片:苏州城外河道日本船 (船上都有日本兵并插有日本太阳旗)
(10)1930年代日本侵华军事邮便明信片:姑苏城外---运河、船只、城墙和古塔。(日本)古城江观氏笔(画)
(11)1930年代日本侵华军事邮便明信片:苏州寒山寺
(12)1930年代日本侵华军事邮便免资明信片:一群日本侵略者正在观看枫桥夜泊诗碑
(13)1930年代日本侵华军事邮便免资实寄片:苏州平门桥城外河道日本船
注:平门桥原名梅村桥,贝润生先生于1929年捐建,并以父贝晋恩(字梅村)命名。
(14)当年日本军人江观望氏手绘的古城苏州水乡景观图军邮明信片。(日本)古城江观氏笔(画)(画面中可以看到在三只船上面插的是日本太阳旗)
(15)1930年代日本侵华明信片:日本兵岗楼盘查中国老百姓
中国老百姓在自己的国土上行走,却要遭受异国侵略者凶神恶煞的盘查,这就是亡国之耻辱,民族之灾难!
四、 结语
今年是中日甲午战争爆发的120周年。中国人民热爱和平,也不希望战争的发生。但是,鉴于目前日本右翼分子的军国主义思潮抬头和日益猖獗,企图全面否定发动侵华战争的滔天罪行,颠倒历史事实的可耻行径,我们必须加以揭露和制止。
希望通过今天这一课题的讲座以及一批相关的钱币资料和文史资料,尤其是一些鲜为人知的日本侵略者在占领苏州期间的发行的军用明信片的铁的事实来揭露日军的侵略者的滔天罪行,为唤起和激发广大民众和青少年居安思危和勿忘国耻的爱国热情作出绵薄的贡献。
今天,我们为了保卫自已的国家不再遭受世界列强国家的侵略和欺负,不再回到和重演100多年来那种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任人宰割的时代,我们正在全面发展我们的军事力量,今天我们不但已经拥有强大的陆军,我们还要拥有了强大的空军和海军力量。只有这样,全国人民才能实现我们的中国梦,才有能力捍卫我国的每一寸神圣领土。与此同时,我们必须让每个中国人永远牢记:不忘国耻,发愤图强;我们千万不能忘记落后就要挨打,落后就要受人欺负的历史教训。
现在,我想仍然引用习近平主席今年3月28日在访问德国时的那段重要讲话来结束今天的讲座:
日本战时暴行仍历历在目、记忆犹新。“我们中国人认为,已所不欲勿施于人。中国需要和平就像人类需要空气、植物,需要水分。”中国不会在南海制造麻烦但不会害怕别人制造麻烦,中国将强有力地保护主权和领土完整。
谢谢大家! 再次感谢苏州市图书馆的各位领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