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类列表
运动成就健康
陆阿明 2019-04-27
浏览量:545
今天我讲三个话题,一个是疾病和健康的关系。怎样认识疾病?运动和健康是怎么关联的?第二个跟大家讨论现在社会上的两个认识,一个是静养,一个是动养,以及静养和动养的关系。第三个是盲动和巧动的问题。运动怎么能够更好地取得效果?
第一个问题,健康和疾病。健康是社会非常关注的问题,受关注的程度我想现在大家都能有目共睹了,不管是从政府还是我们个人,各个层面上我们都能讨论到这个问题。关于健康我不再多讲,我们对于健康这个问题了解的还是比较多了。跟健康有关系的几个指标比较重要的就是期望的寿命,苏州官方公布的2017年的数据,苏州市人均期望寿命是83.04岁。我简单的理解,你活过83岁,你就为苏州的平均寿命争光了,如果活不到83,你就拉了后腿。男性要低一点,女性高一点,这个是非常重要的一个指标。苏州还有一个跟健康有关的指标,叫慢性病的早死概率,也就是说得了高血压,心脏病等一些慢性疾病,这些慢性疾病可能会活不到正常的寿命,早死的概率大概是8.3%。有糖尿病,高血压这种慢性疾病的人大概有百分之八点几的人是活不到这个平均年龄的。苏州市期望寿命是83.04岁,全国排名第二,仅次于上海。这跟苏州政府的投入和社会的关心都是有关联的。
在整个2017年的统计里面,苏州市死因的排名情况显示,整个死亡48,000多人,慢性疾病是死亡的主要原因。很多过世都是因为慢性疾病,高血压引起的心血管的问题,糖尿病引起的并发症等。这些主要的原因里面,非常可怕的一个疾病就是恶性肿瘤。近30%的人死亡都是因为恶性肿瘤引起的。苏州2017年新发的恶性肿瘤病例是2万多人,这个数字是惊人的,每天发现肿瘤的患者大概是6个人。发病前5位的恶性肿瘤是肺癌,胃癌,大肠癌,乳腺癌,甲状腺癌。苏州市2017年数据报告里,脑卒中也就是大家讲的中风有3万多例。发病率是多少呢?大概1000个人里面有5个人,其中男性更多一点。糖尿病报告的数字是25,000多人,发病率是1000个人里面有3个多人。全国的数据上看,全中国的人里面将近有10%的人是糖尿病患者,这个数字是很高的。第三个是冠心病的例数,有14,000多例,发病率是2.17‰。强调一下,这边我只是列举了苏州市的一些疾病有关的数据。
恶性肿瘤和脑中风,高血压,这些疾病其实跟每个人的生活方式和行为是密切相关的,而且部分跟遗传有关联,其中个人的行为是一个重要的因素。但是目前政府大部分的投资约88%的钱都用在人得病之后的治疗,其中预防的数字很少。我们要把疾病推前,防治疾病,而不是把主要精力放在得病之后的治疗。近些年苏州政府在预防和治疗上都做了很多工作,苏州市体育局,卫生局等组织专家讲各种各样在生活方式中预防得病的知识。政府在预防疾病上做的努力在增大。即使已经得病,用科学的态度也能使这个病产生的影响减少,并且可以从人的寿命上得到有效的提升。这是我们要讲这个重要问题的原因。在所有的影响健康的因素里面,或者说在得病的因素里面有一个方面是因为缺少运动。缺少运动成为人个体来讲一个独立影响因素。少动的人容易发胖,也会容易导致一些早期的死亡。大家要坚信一点,我们运动肯定是比不运动好的。
随着年龄的增大,人体的身体功能会逐渐退化。目前来讲,心血管系统的疾病往往是生病里面对人的生活质量影响最大的。心脏不好了,躺着都不能动。生病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不运动是很多病生病的原因之一。健康是人的追求,健康是福。生病了对个人来讲是痛苦的,需要别人帮忙就要求别人,这就涉及到尊严问题。所以对很多老人来讲,能生活自理是最好的,不去麻烦别人,而且这也涉及到家庭的幸福,因为生病会对家人和社会都造成经济的负担。
关于第二个问题现在有两种观点,一个是静养比较好,一个是动养比较好。我们古人总结了一些养生的经验,其中一个就是静养,那现在的社会能不能静养呢?我们来看一个事实,至少我们跟古代相比,我们的污染多,室内家装产生的有害物质,开车造成汽车尾气,食物和空气和接触到的东西都有污染。吃的东西也比古人多了,吃得多,吃得好,吃得精。吸进去废气,吃多了农药残留,最后都在血液里面,所以简单叫血脏了。所以活络起来还好一点,如果不动起来,就会有一些问题。另外人们想的多了,忧虑的多了。老人会想自己生病了,哪个子女会回来照顾他。现在通讯方便了,哪里发现了什么事人们也会知道,我们的心累了,整体的精神负担会加重,没有那么放松。人体是一个整体的系统,人体免疫系统跟很多因素有关,如果精神状态紧张,想的多,这个对免疫系统是绝对不利的,一个人越是放松越是开心,对免疫系统是有帮助的。
人体里面从头到尾通的有三个网络系统,一个是神经系统,从大脑开始一直到脚都跟神经有关,大脑管下面,脚冻脚痒都是靠神经从头到尾通起来的。某个地方不通,那有些部位就动不起来。第2个是血液和淋巴。血液从心脏出来,从大脑和脚趾头回到心脏。随着年龄增大,脑血管会变细,血液变脏,脏的东西会刺激血管,血管慢慢硬化变窄。脑出血,脑就会萎缩,大脑是指挥系统,指挥系统出问题,会造成大问题。第3个系统是筋膜,从头到脚连在一起。纤维式网状结构,筋膜的特点是,一个地方动会牵拉其他地方的筋膜也动。神经系统,血液循环系统,纤维状筋膜网络系统这三个东西在血脏了,心累了,神慌了,形走了情况下就会不通,不通就会生病。经膜不通就会痛,血管不通,就会得脑部的疾病,比如冠心病。怎么通呢?医学上讲,注意膳食,不要太咸太油太多,七分饱;心情愉快,心理上保持乐观;早睡早起足够的睡眠;另外多运动。这是健康的4个主要的内容。
今天我把运动突出来讲。运动对睡眠对心理都有影响,运动时可以和别人交流,锻炼了以后吃得下饭,睡得好又有力气,那心情都会好的。如果我们吃不下饭睡不好,就会担心自己生病,心情差。静养在现在社会不太可取,静养适合在深山老林的那些清淡的人。动养能让身体保持畅通,通过运动预防慢性疾病的产生,部分起到治疗的作用,运动可以说是慢性疾病的疫苗。另外运动也是体重控制的一种方法,是我们生活满意感的一个重要因素。研究表明运动可以降低癌症的发病率。人要有念想,有一种希望。以前这种念想多,现在这个念想比较少。念想对人的精神状态有一个支柱的作用。
第三要讲的是盲动与巧动。比如说现在大家都跳广场舞,但是跳的效果不一样。大家做一样的事情,为什么有的人对身体有帮助,有的人跳了半年没有什么变化,有的人膝盖经常痛?动了可是没有效果,可能广场舞本来就不适合你。无效和损伤是运动可能产生的附带产物,这是属于盲动的结果。巧动的目标就是三通。少生病,精神好,不显老,活得好。盲动的主要表现有,自己身体不好,还跟着大家一起动,可能造成过量和一些其他问题。不能完全参照别人和局部的过量运动。第三,运动前做准备活动。第四,剧烈运动完之后进行放松。另外身上有痛还坚持运动属于盲动的表现。比如病毒性感冒运动之后,可能会引起病毒性心肌炎。
选择运动方式上,巧动有四个方面。1、要全面。有个人的和团队的项目,有室外也有室内的项目。2、一天的锻炼里面以下4个内容都有。①慢慢学习拉伸韧带。②耐力性的运动。走路,跑步,广场舞,游泳,太极拳等。③力量型运动。拎东西,提重物一个礼拜做两次。④平衡性的锻炼。如单脚训练。老人平衡性降低就会容易导致摔倒骨折。伸手去拿高的东西,接电话移动,注意力不集中都会引发危险。3、运动中的安全是最主要的。注意强度和总量的控制。感觉累了,不要再过于坚持。做到局部运动不要痛的程度。4、有效性。从项目上讲应该是适合个人的便于坚持的,运动强度中等即可。
康复机构对老年人做大中小强度结合的方式的康复运动,康复效果会比那些只针对一个强度的康复运动效果来的好。平常生活中的运动以中等强度为宜。运动时间不宜过长,运动中途可留休息时间。运动频率一周三次左右,一周中的运动全面性为宜。另外注意持久性,锻炼效果两个礼拜到三个礼拜一般才会显现出来,两三个礼拜到五六个礼拜效果就会退化。随着人的衰老,人的身体器官的功能下降,尤其骨骼肌肉的衰退更为明显,骨骼疏松症,摔倒的可能性增加。预防摔倒可以靠着墙半蹲,练膝关节的肌肉力量,膝关节没问题的,可以原地深蹲或者找台阶练习,腿部有力,摔倒就不容易了。现在社会缺少运动是治病因子,运动起来才能少生病,精神好,科学的运动才能成就健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