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活动掠影

亲子关系和亲子教育

2014-11-30     浏览量:921

    2014年11月30日上午十点,苏州图书馆家长沙龙活动邀请到了国家二级心理咨询师、小学一级教师黄晓萍老师,在少儿馆的悦读园里面和家长们一起交流探讨“亲子关系和亲子教育” 这一主题。

    作为两个孩子妈妈,黄晓萍老师曾在上海、苏州等著名的公立学校、国际学校从事小学教育十多年,具有丰富的一线班主任工作经验,了解各年龄段孩子身心发展的特点。座谈一开始,黄老师首先给家长们展示了几个选择题,这些问题的答案大多都是我们想不到的,而这些题目也正和我们今天的座谈主题密切相关。在今天的座谈中,黄老师分别从婴儿依恋模式分类、不同依恋类型儿童的母亲特点以及如何打破依恋模式的代际传递等方面为大家进行了讲解。

    孩子在婴儿时期的第一依恋对象都是母亲,而婴儿的依恋模式又可分为安全型、矛盾型和混乱型。具体来说,安全型依恋模式中的婴儿在陌生情境实验中虽然会表现出哭闹,但是总体来说会表现的更有灵活性和复原性,矛盾型和混乱型的婴儿则表面上看似“独立”,其实恰是其内心对父母的依恋不够安全的表现。究其原因,这些不同模式的依恋关系都和其依恋对象即母亲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安全型的母亲能够给与婴儿正确的回应,在孩子希望被抱时才会这么做,而矛盾型的母亲则会阻碍婴儿的独立自主发展,从而抑制其对外界的探索,混乱型的孩子则更可能在家庭虐待的环境中成长。一个足够好的母亲能够提供的环境不只包括人格、本性特征、气味温度等,还要真实而足够敏感,能够反复满足婴儿的全能感,了解婴儿创造性,依据儿童需要不断适应和改变。

    此外,黄老师还列举了几种不同类型的六岁孩子对两岁孩子在与父母分离场景中的推断。可以明显看出,几个孩子都分别从自己的亲身体验出发,安全型依恋的孩子的推断更加能够有利于接受和度过分离期,矛盾型依恋的孩子则表现的比较麻木和愤怒,混乱型的孩子甚至会自我封闭,拒绝与外界沟通。这些不同类别的依恋模式不止会影响一代人,甚至会在一个家庭当中代代相传下去,那么该如何打破代际传递的恶性循环呢?研究表明,那些具有很强反思能力的父母拥有安全型孩子的几率比那些心智化能力的父母高3-4倍。父母的心智化能力的强度是一个保护因素,对促进儿童安全型依恋的形成起到重要作用,安全型依恋又为激发儿童自己的心智化能力提供了重要背景。因此,为了能够让自己和孩子有更好的成长,家长不只要增强自己的反思能力,还要培养具有反思能力的孩子。   

    最后,黄老师还推荐了一本家庭教育书籍给大家——《教养大震撼》,黄老师对亲子教育和亲子关系的观点也得到了参加活动家长们的一致认可,我们也希望家长们能够在今天的座谈中有所收获,教出更加优秀的孩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