运动员背后的教练员们值得尊敬

来源: 新华网

在本届奥运会上,这样两个与教练员有关的新闻引人关注。一个是,卫冕成功,为中国夺取第8枚金牌的女子举重58公斤级运动员陈艳青在赛后接受采访谈到她的教练员曹新民时说:“这么多年他一直是我的出气筒。”另一个是,在卫冕冠军杨维/张洁雯被淘汰后,中国羽毛球队教练李永波说:“作为雅典奥运会的冠军,她们四年来一直保持着较好的竞技状态,为国家夺得了很多荣誉。她们很优秀,不能因为输一场球而去责怪她们。”

    从新闻上看,冠军陈艳青估计“脾气”不小,她一不顺心就将教练员当成了“出气筒”,我们在会心笑过之余,却感慨万千。一名出色的运动员离不开一名出色的教练员的“调教”,正如一根“好苗子”需要优秀的“农夫”去呵护和培养。运动员和教练员之间的关系亦师亦友,教练员们甚至对运动员视同子女,舐犊情深。

    优秀的教练员如伯乐,而优秀的运动员如千里马。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因而,那些慧眼识珠的教练员更能赢得运动员发自内心的感激和尊敬。为中国军团夺得第9金的张湘祥能迈出今天这一步,离不开他的启蒙教练朱日平。如果不是朱日平这个伯乐发现和挖掘了他,张湘祥可能就没有今天的辉煌与荣光。为中国队夺得奥运第三金的郭文珺亦是如此。如果没有国家射击队总教练王义夫的重点培养,这个被王义夫称为“西安丫头不简单”的郭文珺可能还继续“珍珠蒙尘”。

    玉不琢不成器。再好的材质,没有出色的工匠去雕琢,也无法成为传世的工艺品。体育事业培养人才同样如此。所谓“强将手下无弱兵”也是这个道理。教练许海峰先后培养出了李对红和陶璐娜等奥运冠军,成为名符其实的金牌教练;中国体操队涌现出的一大批诸如“全能王”杨威、李小鹏、“马王”肖钦、小将陈一冰、邹凯、杨伊琳、江钰源等优秀运动员,这与体操队的“冠军教练员”们代代传承、示范和带动密不可分;有着“梦之队”美名的中国跳水队同样如此,哪一个金牌运动员的背后没有一个极其优秀的教练员的支撑呢?所以说,每一块奥运金牌的获得,离不开运动员付出的艰辛和汗水,更离不开那些“幕后英雄”——教练员们全心的投入和付出。

    更为关键的是,在每一场比赛中教练员都是运动员的精神支柱。可以说,教练员的一个眼神、一个手势都会带给运动员无限的鼓励和支持。在运动员们获得成功时,他们从不吝于掌声,在运动员们失利之时,第一时间听到的却是教练员们发自内心的宽容和信任。甚至,在外界误解时,教练员们也总是第一个站出来给他们以坚定的支持。正如中国羽毛球队教练李永波在面对不幸被淘汰的杨维/张洁雯时,给予的不是指责,而是真心的理解和宽容。这正是这些默默在“背光灯”下奉献的教练员们,最值得我们尊敬之处。

    把掌声献给那些领奖台上英姿飒爽的身影时,请不要忘记他们身后同样值得尊敬的教练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