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18日上午,中国第四代导演代表人物吴天明作为深圳市民文化大讲堂的嘉宾在市图书馆主讲《艺术与人生》。谈到电影观时,吴天明说,好莱坞大部分电影之所以能够风靡世界,除了它的制作精良、特技惊险以外,最重要的原因就是它的主题、它所张扬的价值观永远是真善美、诚信、有情有义、爱国、勇敢、英雄主义,尽管这些东西很简单、很程式化,却是普世价值观,这是艺术的普遍规律。(10月19日《深圳商报》)
真善美是电影的永恒主题,我以为吴导演所说的诚信、有情有义、爱国、勇敢、英雄主义也应纳入真善美的范畴,而且是惟有反映真善美的电影,才能为观众所接受。尽管现在是文化多元的时代,电影从形式到内容也可以多元,但万变不离其宗,电影的主题以及它所张扬的价值观,都该具有真善美,事实上引起热播和好评的电影都是如此,好莱坞电影是如此,我国电影也是如此。而且电影发展史也证实,如果一部电影只有形式上的华丽和眩目,没有实质上引起观众共鸣的真善美,即使一时赚得票房,也终究不过是过眼云烟。
吴天明介绍说,中国去年拍了420部电影,今年大概要超过500部,差不多是世界电影大国,但是进电影院的电影是多少?还不到十分之一,而几部大片就占了票房的百分之七八十,这几年亿元以上的大片拍了七八部,里面有几部还是不错,确实可以称得上大片,但有些电影张扬的实际是以丑为美,以美为丑,除了宏大的场面、绚丽的色彩,其他一无所有。吴天明的说法是否得到电影人的认可,我们不得而知,但是有些电影就是以丑为美、以美为丑的,有些电影就是拍完了生命也结束了,根本无缘与观众见面。尽管不是说所有没有走进院线的都是次品电影,然而相当一部分确是因为没有真善美被毙的。
电影是拍出来让人欣赏的,也就是说从主题到形式都要给人以美的享受,按照全国政协委员、中国文联原副主席仲呈祥的说法,就是电影要“养眼又养心”。如果把拍电影当做制造垃圾,那样的电影肯定没有观众。然而,近年来有些电影人就拍摄了追究形式新奇特而没有主题思想或思想不健康的“空心电影”,就拍摄了以丑为美、以美为丑的恶心电影。“空心电影”、恶心电影注定是被毙的,即使蒙混过关,观众也不会买帐。近年来,我国电影拍摄得多,进入影院得少,说明观众的眼睛是雪亮的。
真善美是电影的永恒主题。电影拍摄得多,进入影院得少,在糟蹋大量资金的同时,也在拷问还有多少电影人把真善美当回事?这确是值得思考的问题。我们也承认,有些电影没有进入影院,不是缺乏真善美,而是市场等问题。但是,有多少电影缺乏真善美,电影人心知肚明。清华大学尹鸿教授说:“近几年,华语电影在商业片方面有一些探索,但从艺术角度说,进步并不大,有力量的电影并不多。即使是艺术性电影,现在大多表达的是一些比较表层的个人经历和个人感受等,影片包含的人性深度和历史深度都不够。”
现实是,我国的影视作品缺乏需要文化灵魂的“附体”,缺乏关注现实社会问题饱含人文与灵魂关怀之心的主题。因此,我国的电影要得到中国人和外国人的鲜花和掌声,就需要在真善美上做文章,否则电影一拍出来就可能“寿终正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