谢晋谢世,各种纪念活动至今还未歇止。刚在内地出版的《光影言语:当代华语片导演访谈录》里,收录了他生前最后一次与国外影评人的深入对话。这场发生在新世纪谢晋上海办公室的对话,提供了不少此前未曾披露的谢晋“电影路”细节,以及他对电影的观点。
该书囊括了两岸三地华语导演界中最具影响力的20位人物,除了谢晋,还包括过世不久的杨德昌,以及锋芒正劲的张艺谋、李安、贾樟柯、侯孝贤等,著名导演斯科塞斯为本书作序。 该书作者为欧美知名华语电影研究者白睿文,他也是余华《活着》、王安忆《长恨歌》等小说的英译者。
儿时的谢晋,因为家里一本爱迪生的传记,而想做个发明家,但最后还是念了国立戏剧专科学校,这让父亲特别失望。但谢晋却非常欣喜——因为那儿的师资,尽管那时候“非常看不起演戏的”,“一个班才十几个人”。据谢晋回忆,黄佐临、焦菊隐、曹禺都是他们学校的老师。另据透露,他与陈凯歌的爸爸是同一届的,陈凯歌一直叫谢晋“叔叔”。
谢晋的成名作《红色娘子军》、《舞台姐妹》都“命运多舛”。前者曾被指“过于血腥”,后者拍摄完近十年之后才获准上映,曾长期遭受批斗。谢晋说:“我父亲是自杀的,母亲后来也自杀,都是因为我的关系。”对于自己长期拍悲剧,谢晋说是“生活逼得我非要说话不可”。他还表示:“如今很多人都在谈歌舞片、数码片,认为那是观众唯一关心的。其实相反,只有对社会生活真诚的感情和切实的反省才能打动观众的心弦。”
谢晋的多部电影,包括《牧马人》、《最后的贵族》和《芙蓉镇》都是由当代小说改编的。在面对忠于原著与创作自由的两难时,谢晋选择的是“忠于原著”。“因为我是学戏剧的,所以对剧本非常重视。关在房间里瞎编的戏我不拍,而这些小说都是作家一辈子在这地方十年、二十年,甚至一辈子才写出来的,所以我会忠于原著。如果一部小说真正感动你、打动你,你唯有忠于原著才能真正抓住那个令你感动的东西,进而打动全世界的观众。不然你就应该写自己的剧本,而我对自己写剧本没什么信心。”谢晋坦陈“现在中国其实没有很好的编剧”,因此他选择“依靠好的小说”。
就期望观众“从自己的电影里得到些什么”,谢晋说,“文学一直有两派,一派审美的,一派审丑的”,而谢晋“一般是审美派的,希望留下很好的东西,让观众永远记得”。谢晋在美国做过好几次演讲,不止一次都提及“如果不是那些枪战、暴力的电影占美国票房的百分之八十,美国会更美好一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