选秀,你厌了没?

来源: 人民日报海外版

电视选秀在中国的兴起还得从6年前说起。

    2003年,湖南娱乐频道的《超级男声》拉开了中国本土电视选秀的大幕;2004年,“超女”开始受到关注、《梦想中国》开播,雏形出现;2005年,在《超级女声》、《我型我秀》中选秀迎来辉煌;随着2006-2007年东方卫视《加油!好男儿》的出现,明星版、定向版等多元发展趋势呈现;2008年,地方选秀节目大幅压缩;2009年《加油!东方天使》、《快乐女生》、《绝对唱响》等选秀节目再战江湖……

    选秀节目数年的鏖战,随着2005年巅峰状态的消弭,日渐滋长着怎样的情绪?

    8月3日,人民日报联合人民网推出“选秀,你厌了吗?”专项调查,截至18日13时,共有3419人参与投票。

    75%网友厌倦选秀 

    在此次调查中,超过七成的网友表示,对当下选秀“不关心,已厌倦”,六成的网友认为,今年的选秀“感觉最差,建议以后停办”。

    而“节目不求异而求同,一哄而上争相模仿”、“恶性炒作与选秀比赛本身不相干的内容”成为网友作出上述评判的两项主要理由。

    更是有网友留言:食之无味,弃之无所谓。

    由复旦大学“Web2.0时代的电视选秀”舆情分析小组提供的数据也有类似的状况:如今的大学生对选秀态度冷漠,大部分高校学生选择仅在“换频道的时候偶尔看一下”,高达66.4%的大学生认为,选秀节目在自己心目中“没地位,从来没上心过”。

    “今年真正的选秀少了,真正由草根发自内心推崇的爆发力少了。”网友pac在其博客中写道,“国内的选秀参赛选手,策划得再华丽,看上去还是脆弱得像玻璃,看《美国偶像》多了,就觉得那些参赛选手穿得再简单,也透着巨星风范。事实上,他们后来大多拿格莱美拿到手软,就说明了这点。——其实穿什么都不重要,关键是,节目是否能展现选手对音乐的理解和驾驭,这不是评委随便几句点评就能忽悠的。” 

    期待评委公信力

    和往年一样,选秀评委的公平性广受诟病。调查显示,逾半数网友(59.3%)给评委打出了不及格的分数,认为他们“点评不到位,没有公信力”。仅4.5%的网友认为,评委点评水准和公正度较高。

    网友“guan”认为,今年选秀节目的评委仍然有较强个人主观性,某些评委的过激表现让人对节目的公正性失去信心。网友“公平”希望评委能够更专业。

    对于今年多家卫视都提到的“绿色”,六成网友认为无法杜绝炒作的发生。“看了快女,就只记住了曾轶可。”有网友留言说。

    同时,“Web2.0时代的电视选秀”舆情分析小组提供的数据显示:7月,《快乐女声》表现不佳,报道和论坛的绿色指数均为负值,分别为-0.35和-1.04;《绝对唱响》,报道和论坛的绿色指数分别为0.23和0.27;《加油!东方天使》,其报道和论坛的绿色指数分别为0.90和0.34。

    有网友留言,选秀活动本身无可厚非,但如果做得很无聊,就是对国家公共资源的浪费。

    优胜选手星途不被看好

    随着运作和包装手段更加成熟,对于今年即将脱颖而出的选手来说,他们的星途会否较往年获胜者更为光明?

    调查显示,严重不看好今年的选秀胜出者,认为他们各方面和前些年不可同日而语的网民占43.3%,认为他们很快会被遗忘的占40.2%。只有3.7%的网友看好他们的发展,认为选手的个人魅力,加上娱乐公司的专业包装可以让他们持续红下去。

    网友“何勤”以刘德华驰骋演艺界多年为例,指出“只有实力才是艺人的根本,靠作秀和包装只能一时红火”。网友普遍认为,选秀不利于青年人正确价值观的形成,甚至可能误导一代人。并提醒怀揣梦想的孩子们,应该踏踏实实地学习,不要奢望一夜成名。

    相较长盛不衰的国外选秀,中国内地选秀存在哪些问题?

    对此问题的调查显示,超过1/3的网友(35.8%)认为,恶性炒作是内地选秀的弊病。27.5%的网友认为,节目不求异而求同,一哄而上争相模仿。此外,各有近20%的网友认为,缺乏想象力和创造力,选手年龄层偏低。

    网友普遍认为,纯粹模仿不会有好的结果,内地选秀“只有创建品牌,才能走向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