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国家图书馆5日又添一新景,一块40吨重的泰山石巍然伫立在新馆附近,其上雕刻了584字的《百年国图赋》。
为纪念和庆祝国家图书馆百年,国家图书馆馆长詹福瑞创作了《百年国图赋》,并由雕刻家将其雕刻在一块重达四十吨的泰山石上,屹立于国家图书馆北区外的东南侧,称为“馆赋石”。这是百年来国家图书馆第一块“馆赋石”,它的揭幕标志着国家图书馆走过了风雨百年,同时又为未来的发展奠定了基调。
国家图书馆副馆长陈力表示,百年来,国图与国家、民族共命运。从筚路蓝缕、基业开创的初创阶段到万象更新、事业腾飞的今天,国图的历史就是我们民族历史的一个缩影:国弱则馆弱,国强则馆强。百年来,国图是在全社会的关心下一步步前行。正是由于历代国图人精心收集、悉心保护,社会各界大力支持、慷慨捐赠,今日之国图,终成文献之渊薮、知识的海洋。百年来,国图始终引领着中国图书馆事业的发展,今后也并将为中国的图书馆事业的发展再立新功。
《百年国图赋》细述了国家图书馆种类型、面向各个层次的各种服务。它力图向人们昭示:服务社会是国家图书馆的立馆之本,更新服务观念。创新服务方式。丰富服务内涵、改进服务手段、完善服务环境,为读者提供高品质的阅览和学习条件,是国图人的追求和目标。
国家图书馆馆长詹福瑞和原现代文学馆馆长、著名作家舒乙共同为“馆赋石”揭幕。
附:
《百年国图赋》
河出昆仑,九曲望洋,中华文明,源远流长。鸟迹代绳,传文字始炳;三坟五典,实渺邈难详。殷之先人,有册有典,甲骨出矣;周之文武,礼兴乐作,人文彰焉。汉置石渠,集六艺之珍;唐设弘文,收四部之藏。然皆御苑金匮,秘府玉牒,禁不示人,世所罕习焉。暨乎清末,立宪维新,乃建京师图书之馆,广士子知识学术之门;民国多艰,星分畛域,仍筑文津新址之基,开民众科学民主之窗。斗转星移,巨变沧桑;国势日盛,文运益昌。国图事业,烨烨煌煌。临白石耸朱甍而凤翥,倚紫竹起云构而鸾翔。揽四海栋梁之才,俊彦云蒸;聚八维思想之火,智慧霞光。收百世之阙文,采千载之遗章。凡中文而必录,择西籍而振芳。乃有永乐残典,赵城金藏,文津四库,劫余敦煌,名人手泽,摇篮洋装。成文章之林府,汇信息之琳琅。于是部分经史,遵向歆而编次;篇类丙丁,俾中外而同纲。稽古揆今,考孔老之正义;存真辨伪,校鲁鱼之相仿。服务政府,为立法决策咨询;惠及学林,整文献资源共享。最是服务大众,不分贵贱,无论少长;不分地域,无论城乡;不分国别,无论域疆。南来北往,如云飞云散,熙熙攘攘。日升月降,似潮落潮涨,浩浩荡荡。其日之接待读者,何以万计。乃有开架借阅,集青衿之侣;沙龙杏坛,延鸿儒之讲。数字资源,借网络而群发;虚拟参考,凭卫星而越洋。或春花灿然,或夏雨临窗,或秋风乍起,或冬雪飞扬,伫中区以玄览,临书山而徜徉。神遇奇文而抃舞,心逢妙理而朗畅。当其时也,不知今夕是何夕,此身在何乡耶。塑人魂,若春风化雨,润物无声;启民智,若熹光初照,群类熙康。以是知民之有国图,乃民之幸也;国之有国图,乃国之祥也。国图之血脉,固与民与国共流淌也。乘国势,倚民生,方得文运与天地同其久长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