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锦绣河山》、《美好家园》、《雪域天路》——昨晚国庆晚会,数十万发烟花连绘三幅单幅面积达2250平方米的网幕焰火画卷。据国庆晚会网幕焰火实施单位、熊猫烟花透露,三幅画作中,《美好家园》筹备全程不到10天。
三幅焰火画名留美术史
此前,国庆晚会执行总导演甲丁接受媒体采访时曾表示,国庆晚会网幕焰火三幅画作,将为世界美术史留下一部作品,“给大家一个突然袭击,带来最大的惊喜”。
昨晚,网幕焰火在天安门广场的盛妆表演,验证了甲丁的论断。古老烟花第一次呈现出三维立体画面,展示出以烟花为笔,现场作画的魅力。
国庆晚会导演组已为网幕焰火申报三项吉尼斯世界纪录:单幅烟花燃放面积世界之最;单幅烟花点火次数世界之最;单幅烟花燃放品种世界之最。目前,这三项申请正在审批中。
《美好家园》演练一次过关
9月15日,距离国庆晚会仅剩半月,网幕焰火《美好家园》设计方案才最终敲定,并确定9月24日试燃放。据燃放单位介绍,另两幅作品《锦绣河山》、《雪域天路》,从三月起就已开始筹备,而《美好家园》的筹备周期不足十天。
幸运的是,9月24日演练时,《美好家园》一次过关,达到了创意设计要求。“前两个作品,核心技术难题都已经解决,所以,《美好家园》相对容易,”燃放单位负责人说。
【幕后】
网幕焰火效果揭秘
《锦绣河山》
遍寻全国查找绿色烟花
为呈现出四面山坡郁郁葱葱、绿树生长的效果,燃放单位曾在全国范围内寻找绿色喷花,最终选定了一种名为“蝌蚪”的产品,改良该喷花内部“分子式”之后,“蝌蚪”终于表现出绿树生长效果。
画面红日倒影水中、波光粼粼的场景,曾淘汰一百多个烟花配方。
后选定北京奥运“红闪鸟巢”的红色闪动节奏,终于使水面泛起了红日涟漪。
《美好家园》
变色烟花让沙漠变绿洲
三幅网幕焰火作品,《美好家园》燃放难度最大,画面必须展现出沙漠变绿洲的过程,眨眼之间,金色沙漠要“流”出河流、长出小草,还要有小鱼儿游过。据了解,画面过程采用了烟花变色原理,河流、小草、小鱼儿,全部由金色沙漠变化而成,即金色烟花分别变成蓝色、绿色、银色,同时勾勒出河流的弯度、小草的形状,小鱼儿的造型。
另据了解,画面中的UFO,发射器是一种喷泉烟花,喷泉烟花倒射,即变化了燃放角度,就形成了UFO的蘑菇云。
《雪域天路》
同一点位绑定两类烟花
为体现青藏铁路开通的震撼效果,选用了北京奥运鸟巢燃放的“闪电”烟花,画面中的铁轨、火车,每个点位都绑定了两类不同品种的烟花,同时起爆燃烧,一类负责勾勒铁轨、火车的形状,一类负责炸响。
网幕烟花数万环节错一即失败 制作动用数百人
网幕烟花在国庆晚会上取得了巨大的成功,但成功的背后,却隐藏着一个个鲜为人知的秘密。记者专访国庆60周年天安门广场网幕焰火燃放实施单位、熊猫烟花集团董事长赵伟平先生,赵伟平揭秘网幕烟花前后由数百人纯手工制作而成,难度不输于北京奥运烟花燃放难度,是中国烟花技术上的一次大改革。
手工制作前后共用数百人完成
记者:从最开始比较难到最后做到比想象当中更好,您认为在这个时间段这个过程中网幕烟花的难点在什么地方?
赵伟平:最难点不完全体现在技术,除了我们技术上要去根据创意找到适合这种网幕烟花创意的效果之外,还要保证它的质量,用的量比较大,比如一个烟花用了七八个单位的烟花,要保证所有的烟花都能够按照你的创意要求点燃,那么你的设计要求、创意要求来完成这个烟花燃烧过程,那这个是很复杂的一个工程。
整个系统工程确实是比较庞大的,除了生产以外还有安装,最后有所有线路的组装线路的安排,任何一个环节出错的话最后的结果这幅画可能就不完美了。很难用一两句话表现,其实要求你整个团队所有参与网幕烟花生产和安装的团队,安装过百人,生产也是一两百人,要做到这么多人做的东西像一个人做的,可以说几百人做的东西像一个人做的那样,最后网幕烟花才能表现出来。
平时放烟花传统的烟花在燃放过程中有1%—5%的问题,各个方面的问题,可能不会影响大局,整场燃放仍然是成功的,可以说是非常成功的,但是网幕烟花只要有千分之一的问题就可以说是失败的。手工的东西连千分之一这样的东西都要避免,甚至我们说万分之一的东西也要避免,所以这个难度就很大了。几百人做的东西像一个人做的东西,实际上很难。
导演创意催生烟花业艺术品
记者:在技术层面上也麻烦您讲解下,我看了网幕烟花是把七八万个传统的烟花组成一个画面,觉得这个也非常不可思议。
赵伟平:作为烟花人来讲非常感谢像蔡国强老师包括其它导演,他们使得我们的烟花在不断地升级,传统来讲烟花上不了大雅之堂,以制造欢乐的气氛为主,奥运会我们已经做得非常精彩了,把传统烟花已经达到非常高的水平了,到了短期内要超越是很难的了。即使从创意者本身来讲,即使是蔡国强老师本人来讲如果不改变手法不换一种思维,我想也很难再创意出更加让人过目不忘的或者是能够长期留在心中的镜头,不太容易。
而今天网幕烟花的创意是非常高明的,也是艺术家的手笔。他完全摆脱了传统的烟花,直接就上升到艺术。我个人认为今天这三幅网幕烟花已经不是传统的烟花,就是三幅艺术品。我们不是说把它当成很普通的一个烟花画,我认为它就是一个艺术品。反映的内容也好还是这种气势也好规模也好,用的量也好,包括我们最后的编程也好,几万个编起来不出差错,所有的线要接起来,整幅画的构造不会比一台车的构造简单。只是大家的方式是不一样的,一台车有几万个零部件,我们可能也是几万个零部件——烟花就几万个,加上点火装置,加上其它不同的效果,加起来也是几万个。
制作难度不低奥运属两个领域
记者:网幕烟花和传统的架子烟花这两者有什么不同?
赵伟平:架子烟花以静态为主,基本上烟花都是静态的打一个造型烧一个图案烧一个形状,以这些静态为主,而我们这次充满了动态。过去的这些图案都是选择相对比较简单的容易成形的,是一个大架子的,我认为过去传统上来讲架子烟花还是当烟花,那么它的创意也不是艺术家创意的,都是我们烟花人做的,你在选择的时候可能会选择一些题材是可以接受瑕疵的,比如有一部分1%或者2%的部件没有点着可能不影响整个画面。
而这次创意分两部分,创意归创意,烟花制作归烟花制作,相互之间不是一个主题,我们要去满足创意导演的要求,而不是说一味创意出来的东西我们都说不行,我们做不到的东西我们都要去实验,尽量满足达到,所有的事情尽量说YES而不是NO,这样其实给自己带来很多挑战。但这也有一个好处,也就是说艺术家们把我们给带动起来了,我们也跟着他一起得到了更好的提升或者说也是一种锻炼。现在我觉得通过去年的奥运会再到今年60周年的网幕烟花,我们作为烟花公司来说也是做了两种完全不一样的烟花效果。它的难度它的重点也都是两回事,你在制作过程中都不是用同样的方式来做的。
记者:基本上相当于是两个领域了。
赵伟平:可以这么说,似乎是两个领域,两个不同的做法。因为我们今年在做的时候为什么实验很多次出差错,说起来烟花我们做了20多年为什么还有差错?实际对于我们来说也是一个新的领域。烟花当中的新领域,我们也是第一次做,所以要一边做一边摸索一边实验一边改进一边科研一边提升,把所有的不足之处避免,同时获得高标准高要求,网幕烟花可以说是艺术品,艺术烟花的要求。
三机构协作完成网幕烟花
记者:网幕烟花用的材料特殊吗?这么一个2000平米的大网它的制造过程是怎样的?
赵伟平:这个网是不锈钢的钢丝,其实我们做网幕直接参与的除了创意以外,后面直接参与的也有三家单位。整个网幕将来在天安门广场上看见的支架安装等设计方是军队总装的研究所承担设计的,燃放的支架由首都钢铁厂根据总装的设计来生产支架,包括网也是由它们安排,我们是负责烟花部分。等于我们最终出现在展现在大家面前的这三幅网幕实际直接参与的也有三个团队,共同合作打造出来的,各自分工不同。实际缺少任何一部分,最后都很难实现这么一个效果。